专栏名称: 万科周刊
万科周刊是万科集团自媒体,纸刊于1992年创刊,是国内业界第一本企业内刊。企业视角,人文情怀,理性观察,万科周刊,不止是内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两男子直播吸毒还自报家门,被举报后半小时落网!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开放!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开源办公套件 LibreOffice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美女博主爆改 家用空调外机 ...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流感重症!警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万科周刊

王道义:新疆棉田里走出的工程师|万科人物志

万科周刊  · 公众号  ·  · 2018-02-27 22:15

正文

万周按

“我觉得合伙人文化,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守土有责,只有你全身心投入,才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当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再讲捞过界,你究竟是否尽力,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这样两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合伙人心态……”

——新疆公司王道义

总部的青云报告厅座无虚席,年度“目标与行动”大会在这里举行,孙嘉的报告结尾部分,屏幕上开始播放一系列人物视频,只见一个身穿灰白色工程师制服的年轻人在镜头前说:


“在万科这个平台上,不是在为老板打工,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奋斗,那么自己的理想肯定会实现……”



他戴着一副眼镜,双手十指指尖在身前对顶着,目光偏向右边,听声音有些沙哑。视频字幕上的姓名一栏写着:“王道义”,下面的小字介绍是“新疆万科塔合曼小学震后修缮的亲历者”。


“塔合曼小学”是万科海拔最高的一个(援建)项目,“地震”又是万科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工程师”也是这家公司业务链条上最可视化的工作岗位之一,笔者觉得这个组合很有意思,想去跟他聊聊。


两周后,借着向塔合曼小学捐赠过冬物资的机会,笔者从上海飞到乌鲁木齐,在新疆万科的办公区见到了王道义。


他依旧穿着视频上那件灰白色的工装夹克,似乎是刚从户外回来,变色眼镜片成了浓茶色,三言两语搭上话,却也不苟言笑,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老成。


办公区人来人往,我们转移到总经理郭继勋的办公室开聊。郭的办公室不大,进门一口玻璃鱼缸,几条金鱼在暖水中惬意地摇着尾巴,左边墙上一幅“八骏图”,下方是三条黑皮沙发围着一个茶几,旁边的暖风机呼呼地送着风,右边的办公桌后边是一个书架,架上除了各种奖状和公司必读书,还堆着一排关于新疆和民族文化的书。


郭继勋当天在河南兰考开会,我和王道义在沙发上坐了下来。他的背后是一排窗户,窗外一片白,空中幽蓝的雪雾笼罩着乌鲁木齐,窗缝里寒风呼啸。因为实际时差的缘故,虽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但天光依旧大亮。在这个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眼前这个小小办公室仿佛茫茫雪野中一个温暖的洞穴。


每一个来到新疆工作的人都有一段个人传奇和一个独特的理由。对于王道义来说,这个理由要简单一些。1992年,王道义生在新疆呼图壁县(距离乌鲁木齐80公里)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从河南迁来的拾棉花工人,家庭经济状况一般,“道义”这个名字是他爷爷给起的,他的家族看重传统,轮到他这一辈正好是“道”字辈,所以爷爷加上了一个“义”字,期待他将来铁肩担道义。王道义在呼图壁上完了小学、初中、高中,随后考上了长沙的中南大学。


在选大学专业的时候,王道义做了一番调研,他去网上百度“哪一个工作可能会挣钱多一些?”因为他觉得,父母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从小对他的培养不遗余力,只要是有助于学习成长的,家里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他。2000年的时候,在西北小县城计算机还是比较新奇的东西,但是父母每个假期都会让他去学计算机,还让他学画画、学英语。他选专业的时候,考虑到父母培养他不易,家里还有个弟弟,既然考出来了就要改变自己家庭的处境,最后就选了土木工程这个专业。


刚来到大学,发现这个专业跟想象中不太一样。他原本畅想着自己未来可能成为一个包工头,带领工人们盖房子,实践为主,但是大学里的课程更偏理论。工作以后回看当初的想法,他觉得那时的自己比较幼稚——大学里培养的思考方式对将来的工作益处无穷。


王道义上大三的时候,中南大学新校区大门口右侧有个万科的楼正在建设,有次路过发现围挡上广告语写着“唯有万科超越万科”,这勾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到网上查关于万科的资料,对这家企业渐渐地了解起来。大三临近暑假,女友提醒他“万科在招聘实习生,要不要去试试?”,王道义感到与万科深入接触的机会来了,便紧锣密鼓地准备简历和实习生面试,最后来到了新疆万科做暑期实习。


▲2014年实习生培训


回想起2014年的实习经历,王道义至今记忆犹新:工程部经理对下属特别信任,就算是实习生,经理也会安排他独立做一些工作,王道义汇报工作的时候,经理会问他:你觉得该怎么做?一开始他还有点懵,后来去汇报问题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从各方面多想一想;此外部门每周二下午会组织全体去公园跑步,还好王道义本来就很喜欢运动。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王道义的毕业设计是一栋教学楼。顺理成章地加入万科之后,他先是在工程部熟悉基础工作,一年后到了项目上做工程师。时任项目经理让他负责整个项目的土建,以及展示区的建设,一个上下共四层的展示区,从基础施工到软硬装,工作经验不到一年的他只用了48天就完成了。这次牛刀小试让他信心大增,工作劲头和业务能力也引起了公司的注意。


2015 年,万科与深圳市慈善会合作,在新疆塔县援建了塔合曼小学,这个项目是万科海拔最高的项目,也是最偏远的项目(从北京飞乌鲁木齐要四个多小时,从乌鲁木齐飞喀什要两个小时,从喀什到塔县还有6个小时车程),教学楼、操场、塑胶运动场和校门围墙所用的建筑材料都要从喀什运过来,而且当地地震多发,冬季寒冷无法施工,给建设带来巨大难度。前期负责建设的工程师用了188天时间,赶在2016年秋季开学时正式交付,但后期仍有大量建筑维护工作,这时新疆万科找到了王道义。


2017 年4月,王道义第一次和区域本部的工程师陈琦玮去塔合曼小学,在喀什下了飞机,第一感觉就是沙尘暴特别严重,然后一路戈壁滩、荒漠,连颗树都没有。


▲“那个就是,看到了没有?”


快到塔合曼小学的时候,陈琦玮激动地指给他看:“那个就是,看到了没有?”


王道义睁大眼睛使劲看,还是没有看到——那天风沙太大,周围一片土黄,教学楼的颜色也是黄色的。


对教学楼整体进行维护后,王道义回到了乌鲁木齐,他没有料到,不到一个月又去了塔县,这次是因为地震。


2017 年5月11日早晨6点钟左右,乌鲁木齐的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王道义那天不知为何起得特别早,看到家里一面靠在墙上的镜子“叮叮当当”地震动,这才意识到发生地震了。


地面晃了一阵子又平静下来,回过神的他赶紧拿出手机查看信息,原来是新疆塔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距离塔合曼小学约50公里,这是塔县近二十年来震感最强、破坏面最大的地震。


地震的消息报到区域本部、集团总部,8点左右成立了特情微信群。乌鲁木齐是离塔县最近的省会城市,新疆万科责无旁贷,但没人清楚塔合曼小学的师生们怎么样?教学楼建筑的情况如何?


王道义刚去过塔县,手机里存着塔合曼小学校长的号码,电话打过去,确认师生安全,他也松了一口气,但是前方发来的照片显示,地震虽然没有伤及建筑主体结构,但在表面造成了一些破损,急需工程人员鉴定、修缮。新疆万科决定派王道义和另外一位同事李晓亮坐第一班飞机飞喀什,然后在当地弄辆车赶到塔县。王道义当时正在上班路上,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调头回家收拾东西。


▲震后塔县房屋受损


从喀什到塔合曼小学,他们的车开了将近7个小时,一路荒凉无人,盘山路边上就是悬崖,余震不断,到塔合曼小学已经是晚上11点。在书记和校长的陪同下,他们围着学校转了一圈,确认主体结构没有问题,这才放下心来。


现场情况了解完毕,半夜两点钟回到酒店,他们开始就着泡面写情况报告,写报告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十九秒钟的余震,他们已经累得迈不开步子,片刻的紧张过后,埋头接着写。


原本以为在塔县工作一个星期,他们只带了短袖衫和一件外套。但是最后为了把学校教学楼彻底修好,他们一共在前方连续工作了26天。虽然从专业角度讲,教学楼主体结构完全没有问题,可以继续使用,但是他们认为,当地师生看到局部的裂缝和破损难免担心甚至恐惧,决定整体修缮一遍。


▲2017承担材料员从喀什往塔县运输材料时半路遇泥石流


前方只有两个人,王道义和李晓亮做了分工:他作为工程师,和后方线上支援的总部、区域、新疆公司技术专家一道,确定维修方案,李晓亮负责慰问学校师生,学生父母,与当地的政府对接工作。塔县位于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边境上,新疆公司派出的施工队到场后发现建筑材料很匮乏,王道义又当工程师又当采购员又当司机,到处找材料,工人出现了高反,他还得及时处置和安抚。当时整个塔县都买不到钢筋,他找了两三天,最后通过当地政府的建设监管部门找到,玻璃塔县也没有,要从300公里外的喀什买。另外一边,学生们的正常上课还不能耽误,为此王道义调整了施工,要求所有的修缮人员晚上或者在孩子上课之前施工,错开孩子的上学时间。整体维修只花了14天,裂缝和破损处全部修复。


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任务,王道义有些兴奋,在高原上跑了几公里,当天晚上就感觉胸闷,呼吸不畅,只好待在酒店里吸氧。


回到乌鲁木齐,王道义没有休息,接着干原来的项目。他觉得,真正的工程师必须有足够量的一线项目积累,先管好工程,干好自己份内的事情,然后才能逐步去完整负责一个项目,站在工程角度对接各个端口,从经营视角去思考一些问题。


对于“工匠精神”和“经营视角”的关系,他举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例子:某项目的车库有个雨棚,根据项目沙盘,雨棚上方有一些装饰性的廊架,负责合约的同事认为可以不用廊架,改用其他装饰方法,因为乌鲁木齐冬天一下雪,廊架上很容易积雪,不易清理。他却坚决认为这个廊架必须要做,因为沙盘展示上是有这个廊架的,虽然只是装饰,但已经对客户呈现过。当时他回想起此前的一个案例——沙盘上的房子旁边有一棵树,最终没有种上树,导致客户投诉。二人讨论半天,最后他说,我作为工程师,不做这个装饰对我来说更省事,毕竟减少了施工量,但如果从客户视角看,现在不做的话将来就会有投诉风险,早晚要做,为什么不一次把事情做好?


他说得激动,语速有些急。笔者换了个话题,提起目标与行动大会上的那段视频,他却不太记得自己录制时的原话,只是说:“我觉得合伙人文化,首先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守土有责,只有你全身心投入,才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当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再讲捞过界,你究竟是否尽力,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这样两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合伙人心态……”


全身心投入,深夜与团队讨论工程策划


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小时,临走的时候,他突然一把拉住我:“抱歉,我的口才不是特别好,今天我说的只是我想到的一部分,之后我把一些细节写成文字发给你。”


回到深圳后,笔者在微信上问他:你还记得小时候在新疆看到的棉花田的样子吗?


他回复了一篇千字小文《摘棉花》,其中写道:“刚开始摘棉花的时候很好奇,摘了两天后就是疲惫和痛苦。弯腰弯累了跪着摘,膝盖跪疼了再弯着腰摘,一直循环,身体疲惫;棉花枝刺手,没几天手指头上拉的全是伤口,棉花地的大蚊子尤其厉害,隔着秋裤和裤子每天都能咬好几个大包……”


摘棉花

文/王道义

新疆地域广袤,除了远近闻名的甘甜瓜果外,还盛产棉花,只要离开城市,道路两边几乎都是棉花地。上大学前我一直成长的呼图壁县也是一样,县城下属的乡镇以及周边的兵团团场,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棉花地。


过去没有现代化的机械采摘,我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每一年要在开学季的九月和国庆节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摘棉花勤工俭学活动。


那时候我们要入住兵团连队,二三十号人一同住在上下两层的大通铺里,铺盖是自己从家里打包带来的行李被褥。


伙食非常简单,几个大锅做全校几百人的饭菜,菜几乎都是炒冬瓜、冬瓜汤、炒白菜等便宜蔬菜,每天中午饭在棉花地里吃,大家都坐在地头上用脏兮兮的手就着菜啃馒头。


亲身感受到新疆昼夜温差大是在棉花地里:早上去的时候田里都是露水,摘棉花的时候会把裤子都打湿,而中午则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温度升到30度左右。那时我穿迷彩服摘棉花,没几天迷彩服上全是汗渍,勤工俭学结束,脸上都晒黑了好几个色度。


刚开始摘棉花的时候很好奇,摘了两天后就是疲惫。弯腰弯累了跪着摘,膝盖跪疼了再弯着腰摘,一直循环……棉花枝刺手,没几天手指头上拉的全是伤口,棉花地的大蚊子尤其厉害,隔着秋裤和裤子每天都能咬好几个大包。


摘棉花时,每天中午、晚上都要把摘成大袋的棉花背到农场统一称重,我是班里的大个儿,背完自己的棉花袋就去帮其他同学扛。称重的时候,抬秤的一边是农场工作人员,秤的另一头就是我,称重完毕还要把所有的棉花袋扔在拖拉机后面的斗子里,这样的体力活我总是抢在前面,帮着扔棉花袋。那时候很单纯,不会觉得干多了吃亏。


勤工俭学摘棉花有任务,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天的任务大约在20~50公斤,随着年级增加任务递增,小学期间勤工俭学7天,初高中15天。每天早上8点起床,晚上差不多10点左右回到住宿地。就是这种一年一度的勤工俭学、军事化的管理,练就了大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那些年摘棉花,每次我都坚持到最后,并且每次都超量完成任务。这种体验也让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更感激父母在生活不易的情况下对我不遗余力的培养。


▲2017 年回家的时候在棉花地旁拍摄的照片




往期回顾:

吴涛:雪场里带兵的“老班长”|万科人物志

周頔:“好项目都是磨出来的”|万科人物志

陈帅的第24次下乡|万科人物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开放!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流感重症!警惕→
3 天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概率漫谈
8 年前
心理语录  ·  25个趣味定律 ,再忙也要看几遍
8 年前
同道大叔  ·  金牛座与十二星座的匹配度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