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财帮帮堂
价值源于客观,您的财富好帮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招财帮帮堂

探营“90后”买基金,还在跟风“抄作业”吗?

招财帮帮堂  · 公众号  ·  · 2021-03-21 13: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听说,分散风险就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于是我就买了几只基金,没想到现在几个篮子里的鸡蛋都碎了。”“90后”金融从业者焦雪(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苦笑道。

事实上,由于近期股市震荡回撤,许多“90后”投资者都有类似焦雪这样的感受。去年,基金净值增长形成的盈利效应和基金热销时的火爆场面,吸引了大量“90后”群体涌入基金市场。据去年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显示, 在2020年上半年新增的基民中,“90后”群体超过50%


“炒股不如选基”是很多“90后”选择投资目标时形成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90后”投资者大部分是通过朋友、理财博主推荐而购入基金的。记者调查后发现, “理财博主推荐基金”的模式存在很大风险 ,部分没有专业知识的博主都来“科普”基金,甚至连美妆区博主都来“蹭热度”,而作为主要受众的部分“90后”大多是基金小白,很容易轻信对方,进行非理性投资,导致亏损风险。

“90后”买基金千姿百态


“我大学学的是金融学,但那时候没有‘闲钱’去理财,所以对基金的概念只停留在书本上,并未有进一步了解。去年4月份,因为工作积攒了一些钱,有了理财需求。 看到微博上的网红购买基金‘血赚’的宣传后,就跟风买入了消费、医疗等行业的主题基金 。”焦雪对记者表示,虽然很羡慕网红的收益,但自己的最低收益预期就是跑赢通胀。

事实上,去年基金火热的行情、可观的收益吸引了不少新投资者跑步入场。在新投资者中,又以新生力量“90后”群体为主, 其中不仅有已经工作的“90后”投资者,也有大批“90后”学生在参与基金投资

在北外中文系就读的研究生张雪婷(化名)就是如此。但与焦雪不同的是, 她参与投资的渠道是朋友“安利” 。“疫情以来,零花钱少了,所以觉得自己要学会节俭。朋友一直在投资基金,收益不错,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白酒、医疗等主题基金和一些混合型基金。因为对朋友比较熟悉,所以操作时机都听朋友的,不用自己操心。”张雪婷觉得自己比较佛系,糊里糊涂地就进入基金市场了,不过“有钱赚就是好事”。

像焦雪和张雪婷这样的“90后”投资者还有很多,其中有许多人是第一次接触陌生的基金市场, 通过“抄作业”“朋友安利”等方式,期望通过投资基金走向更远的理财之路

2020年的公募基金表现也没有辜负新投资者的期待。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平均业绩来看, 2020年标准股票型基金收益率达54.99%,混合偏股型基金收益率达59.57%。有不少投资者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


“去年我买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LOF)最高涨幅达到133%;富国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和易方达成长混合的涨幅也不错。不过我去年没有赎回,听朋友的话一直持有。”张雪婷对记者透露。

与张雪婷长线持有基金所不同,焦雪刚入基金市场时大多在做短线操作。焦雪对记者坦言,“前期,由于对行情缺乏自己的理解,都是在涨幅不错后就赎回。比如,我去年4月份买的国泰国证食品饮料行业(LOF),买入一个多月不到就卖了,怕跌。印象里持有基金最短的时候仅一周就卖了。”通过对焦雪的采访,记者了解到, 她进入基金市场后,前期主要以“抄作业”为主,后来慢慢地开始系统性学习基金方面知识 ,开始看基金持仓情况、基金经理的往期业绩等资料,据此挑选自己心仪的基金,持有基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心态也逐渐平和了。

不过,像焦雪、张雪婷这样的“90后”投资者,在尝到基金收益的“甜头”后,也被市场教育了一番。 火热的基金行情在2021年春节长假后突然“哑火”,基金“抱团股”持续调整,导致一些基金业绩大幅回撤 。有人戏虐称,“从天堂到地狱,只有一个假期的距离”。

张雪婷和她朋友购买的白酒基金,在今年年初时就反复震荡,春节后更是净值大跌。“我持有的白酒基金现在还浮盈30%多,与收益最高点时差距蛮大的。不过,因为自己是‘小白’,所以能有涨幅就很开心了,也不指望买这个能暴富。”除了持有的白酒主题基金还有正收益外,张雪婷持有的其他基金目前仍是一片绿油油。 不过她表示,不会赎回,要继续持有

焦雪的情况与张雪婷差不多,自称“基金资深受害者”的她对记者介绍称,“春节后,每天都看行情,越看越沮丧,跌得有些害怕了。去年12月份买入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在春节前涨幅曾达20%,结果年过完了,浮盈现在也全跌没了。”不过, 她也没有在亏钱时赎回的想法,认为总会涨回来的

与焦雪、张雪婷的操作有所不同的是,同为“90后”投资者的王朝歌(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就赎回了一部分基金。年后第一个交易日,看行情回撤厉害,立刻清仓了所有基金。最近行情不好,先看看再说,等时机合适了再考虑入场。”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记者分析称,“2020年基金高收益的原因,除了后半年整体牛市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金抱团。集中投资‘抱团股’的基金,其收益水平通常会超出平均水平很多。 A股市场在春节后处于‘抱团股’解体过程中,所以去年那些因抱团而业绩耀眼的网红基金净值回撤最大 。”

美妆博主也来科普基金了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 部分“90后”投资者对基金知识仍一知半解,其中一部分人选择走“捷径”,向理财博主“抄作业”,“跟风买”成为他们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 。随着“基金”话题逐渐成为“90后”的重要“谈资”,互联网上与基金相关的视频也多了起来。

记者注意到, 在用户群体主要为“90后”的B站上,理财频道的播放量超3.3亿次 。据bilibili官方数据,2020年投资理财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464%。其中,“教你理财”“推荐基金”等话题的视频播放量较高。在专注于短视频领域的抖音上,关于“基金”“基金理财”的话题同样引人关注,累计播放量超40亿次。此外,小红书、虎扑等论坛讨论基金的热度同样高涨,“分享每日盈亏”成为最常见的话题。

3月19日bilibili 手机app截图。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 理财类内容增加本是件好事,但相伴而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由于基金话题的热度较高,就连此前根本没接触过金融领域的美妆区、生活区博主也开始跨界分享基金内容了。“只要跟基金有关,就能吸引到粉丝”俨然成为博主“蹭热度”的共识。对此类现象,有一则B站评论调侃称,“美妆博主都出来科普基金,兄弟们可以清仓了。”

部分博主蹭基金热度的手段极具夸张性 。记者发现,部分博主的基金视频标题“诱惑力”十足,例如,“日赚5000!手把手教你买第一只基金”“手把手教你变身小富婆”“大学生理财赚了20万,预测这只是开始”等等,但点进去后,其内容质量却不高,与标题也不搭,纯粹靠标题夺人眼球。

记者翻阅大量评论后发现,基金视频的受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抄作业”型 ,直接询问哪只基金好,然后就跟风买; 二是缺乏常识型 ,经常询问一些百度就可回答的常识性问题,例如,询问基金交易时间、基金A类与C类的区别等问题; 三是盲目崇拜型 ,经常夸博主讲得好,有崇拜的倾向。对于这类基金小白,就算博主讲的内容是错的,他们也无法分辨。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长姚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一些非严肃性、非专业性的短视频平台中所谓专业博主的专业知识类推荐,一定要审慎对待。很多时候,他们不是真心坏,只是真不懂,而且还真敢说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博主有了流量后,就开始接广告、售卖理财课程、收会员费入群,这都是“恰饭”的常规操作。 “恰饭”的“推荐基金”视频是否具有可信度也值得商榷 。例如,某平台“XX财经”粉丝近30万,售卖的实战投资课程199元一份,加入会员群则需要999元,难免有“蹭热度”“割韭菜”之嫌。


从平台监管基金视频存在难度 。目前,在B站、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搜索“基金”,都会出现“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的温馨提示,但部分平台对基金博主的入驻门槛仍很低,甚至是零门槛。例如,在B站发布基金类视频不需要提供资质证书。

“投资需谨慎”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谨记的事 。基金豆资深分析师孙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五不要”:不要迷信基金经理,不要迷信基金历史表现,不要迷信当前热点板块,不要对基金投资收益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不要频繁交易。孙龙认为,“投资者在投资时,要有充分的投资逻辑,支撑自己的投资行为,否则很容易陷入‘基金赚钱、自己不赚钱’的怪圈。”

北京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宇轩对记者表示,“ 基金本身更应该关注长期收益。短期大量买入与赎回,不仅会稀释长期盈利空间,也让基金经理难以保持原先设定的长期战略定力 。”

姚杨建议新基民,“不可将过多资金投入市场,以免影响正常生活资金储备,还要承担巨大心理压力。不鼓励‘借贷投资’,过高杠杆容易引发不可控风险。 坚持‘闲钱投资’原则,特别是对波动较大的权益类基金,更应如此 。”


来源/证券日报(记者张志伟、见习记者张博)


监制/刘志奇

主编/王玥

编辑/于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程序员技术  ·  11个让你吃惊的Linux终端命令
7 年前
白鹅纪  ·  S1专楼 | 惦记着拯救人类的反派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