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楚天交通广播
打开收音机,最爱927 湖北省最专业的交通电台 在线收听:http://927.hbtv.com.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豆系观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带给我们什 ... ·  12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全文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  14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春耕 · ... ·  昨天  
四川新闻广播  ·  蜀乡各地春耕备耕忙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楚天交通广播

一眼千年看湖北 | 从咸鱼翻身到鱼跃“农”门

楚天交通广播  · 公众号  ·  · 2025-01-01 12:28

正文

俯瞰中国地图,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湖北中南部冲积出富饶的江汉平原,平原腹地便在荆州。

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荆州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中国粮仓”,农业资源种类繁多。

在荆州博物馆的库房,静静地躺着一批曾经活蹦乱跳的鱼儿,它们是15条体长大约30厘米的鳊鱼。在出土的时候,虽历经千年岁月,身上的鱼鳞纹路依然十分清晰,排列整齐。 这在考古发现中极为罕见。


荆州博物馆馆藏战国时期鳊鱼标本


荆州博物馆考古所文博馆员蒋鲁敬介绍,这些是2014年在夏家台墓地出土的,总共出土了15条鱼,其中有两条是出土在棺盖上,其他13条出土在头箱底部。 根据墓葬出土的陶器器物类型来判断,大概是在战国中期,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



2000多年前的战国干鳊鱼成为网红,被网友戏称为“咸鱼翻身”。 鱼文化在荆楚大地源远流长,目前可见的考古实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告诉记者, 墓葬出土的鱼类标本泡在水里超过两千年,能保存下来本身就是个奇迹, 做好了后续保护工作,让老百姓能够在展厅近距离观赏,对荆楚饮食文化的传承也有着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接受逐浪新闻记者采访


湖北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大量鱼类骨骼遗存,还出土各种用于渔猎和采集的生产工具,如砍砸器、刮削器、石球、网坠等。“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到了战国,地处水乡泽国的楚国,渔业较为发达。 鱼是十分鲜美的食物,当时人们常用各种鲜鱼作为饮酒的菜肴,以招待宾客。 《国语·楚语下》记载了楚大夫观射父讲祭祀的等级:“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可见,当时士一级的贵族吃鱼,普通百姓则用鱼来祭祀祖先。


楚菜以淡水鱼为主选原料,自然奠定了楚菜口味“鲜”的物质基础。 年夜饭餐桌上,家人齐聚,举杯同饮,花样繁多的鱼馔,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代表着湖北人“饭稻羹鱼”饮食传统,寄托着对新年合家团圆、年年有余的美好期待。


荆州学院特聘教授、荆州文化研究院院长徐文武介绍, 鱼和江汉平原百姓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江汉平原古代是“云梦大泽”,各种淡水资源非常丰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这里的人就以鱼为主要的生活原料。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在书中记载“饭稻羹鱼”,即以稻米为主食,以鱼为辅食。” 反映到楚文化当中来说,从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流传到今天, 江汉平原有句话叫“无鱼不成席”,红白喜事都要用到鱼。 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也有以鱼为题材。 比如湖北省的非遗项目“楚脍八珍”。就是选取八种不同的淡水鱼,采用八种不同的烹饪方式,制作出八种不同口味的鱼,打包申遗。

荆州文化研究院院长徐文武接受逐浪新闻记者采访


往事越千年,如今,荆州渔业赓续发展,续写着鱼米之乡的美好篇章。 今天的荆州渔业,农贸物流通达全国。通过精深加工,企业将鱼肉做成鱼糕、红烧鱼块、剁椒鱼头等预制菜品,直供餐饮终端,鱼糜则做成食品工业原料,鱼的废弃物加工成鱼排粉饲料,既实现了淡水鱼产业的深度价值挖掘, 也完成了产业链的全闭环。


湖北省荆州市依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鲁昌媛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鱼糕,其保质期一般最多在7天左右, 如今通过科技研发,现在的冷冻技术能够使其保质期延长到一年左右。 从厂家下单,5天之内就基本可以到达各地仓库,再通过物流运输进入我们全国各地的各个家庭,都能吃到我们新鲜的鱼糕。”


鲁昌媛向记者介绍当地渔业品牌——荆州鱼糕

荆州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二级调研员、高级工程师赵恒彦介绍, 荆州是国家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湖北省优势农业资源核心区。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市州之首,荆州也被称为“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全国人民每吃5只小龙虾,就有1只产自荆州。


近年来,荆州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全链升级,正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作为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板块,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长为荆州市四个千亿产业之一:荆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有9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600家。 荆州还诞生了华中地区唯一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荆州高新区,区内的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唯一国家级淡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荆州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二级调研员、高级工程师赵恒彦畅谈现代渔业

赵恒彦提出, 现代渔业发展讲求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渔业、科技渔业、品牌渔业才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我们现在重点发展以鱼类的品牌,比如说小龙虾的品牌,荆州小龙虾、荆州鱼糕、监利黄鳝、荆州乌龟、荆沙甲鱼等等,通过这些品牌建设发展我们的产业价值链条,提升我们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通过品牌来促进我们整个水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板块,农产品加工业已成长为荆州市四个千亿级支柱产业之一。


从2000多年前的咸鱼翻身,到现在全国淡水渔业版图独占鳌头,一条鱼儿穿越古今,跃上“农”门, 丰富着市民的菜篮餐桌,也见证着湖北渔业发展的日益蓬勃。





更多精彩/热点视频

欢迎关注【逐浪新闻】视频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