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校长
昨天收盘之后,我们团队在用博弈论的思维框架推演当下的市场走势,在从若干层面进行分析之后,我最后总结说,在这轮反弹进程中,目前来看,多头的力量略微要强一点。
今天的走势,探底之后拉起来了,符合预判。
昨天所说的,多头略微强一点,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灰度认知。
我们经常说,孩子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看一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但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是一个连续谱,一个成熟的人会在好人的身上看到不那么好的一面,在坏人的身上看到不那么坏的一面。
从某种程度来说,一个人认知升级的过程就是认知不断的变得越来越灰度的过程。原来看起来黑白分明的事情,当你的认知越来越高的时候,往往能看到连续谱,能看到灰度。
就像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的辩证法,是你要看到事情的A面,也要看到事情的B面,同样也是一个让你的认知灰度增加的过程。
听起来这是好事,但是它会带来一个严重的副作用——当你的认知灰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可能会影响你做决策的能力。
对此,公众号“孤独大脑”的老喻曾提出一个概念,叫做“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这个说法非常的形象,我很喜欢。他的意思是说你的认知是连续谱的,但是你的决策和行为,必须是离散谱的。
举个例子,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51%,这是一个灰度认知,那么请问在决策上,你明天上班是带伞还是不带伞?
你要么带伞,要么就不带伞。你不可能带一把51%的伞。
这个落实到具体行动的过程,就是把灰度的认知,变成黑白的决策的过程。
要打通从认知到决策的通路并不容易,很多聪明人认知水平高,但是做出的成就并不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个打通的环节出了问题。
投资就是一个典型的认知高灰度的领域,当你评估一个项目,或者衡量一只股票的时候,你需要看到它的多面性。你要从行业,公司,团队,财务报表,商业模式等等很多维度进行评估,这个时候评估的结果一定是一个连续谱的灰色,不会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
但是当你最终做出决策的时候,你必须得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要么买要么不买。
那么,如何打通这个从灰度认知到黑白决策的最重要的一公里呢?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命题,然后,忽然有一刻,我抬头看到了在我书房摆着的一对虎符(再次感谢某友的精致礼物)。
虎符是中国古代战争中一种特殊的信物,用青铜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当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就可以获得兵权。
如果只有虎符的一边,你就无法调动军队。
我忽然想到,虎符的这个设计,正好可以帮助一个人打通从灰度认识到黑白决策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以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为例。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体系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用来评估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用的指标叫护城河,还有一个是用来评估当下公司估值的吸引力,用的指标叫安全边际。
如果你把护城河和安全边际分别看成虎符的一边,那么当两者能够在某个时间砰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一个决策点,也就是一个扣扳机的过程。
所以虎符可以构建出一个强迫你做减法的二元决策模型。这个模型跟之前我讲过的慢变量,快变量,跟我讲过的中国文化中的阴和阳,都符合极简原则(记住这一点,在投资中做减法比做加法重要100倍)。
大部分时候,在投资中你对一个时机的评估,对一个公司的评估,它是一个灰色的连续谱。比如你认为明天市场上涨的概率是60%,或者一家公司未来一年上涨的概率是70%等等,这都是一个连续谱。
但是为了做决策,你必须把这个连续谱变成一个明确的结论。
虎符决策法,就是抓住其中的两个点,就像太极图中的两个枢纽一样。这两个点构成虎符的两边,当虎符的两边在某个时间点能够合在一起的时候,决策就做出来了。
由此,借用虎符模型,你打通了从灰度认知到黑白决策的过程。
接下来说说市场。
昨天我们得出了结论,当下是多头略强,所以反弹仍在进行当中。那么到底参与还是不参与呢?
就用刚才我说的虎符决策法,我们来对当前的市场模拟推演一下。
(老规矩,此处省略若干,行情的具体分析和后市推演,请扫描文末二维码移步星球。)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星空下的投资进化论
谭校长的朋友经常评价说,在中国如果有人能把投资,跨学科思维模型以及写作三件事情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他一定是最佳人选之一。
这个评价让他有点洋洋自得,但也心生惶恐。他时常觉得,自己写作的速度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于是终于某一天他下了一个决心要跟自己死磕:从2019年5月27日开始,往后十年,每个工作日至少写一千零一个字,节假日随意。
于是就有了“谭校长一千零一夜“这个栏目。
今天是2019年6月13日,星期四,你看到的是这个栏目的第
13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