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的危害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还要大,”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全球与健康教授张军锋7月21日对澎湃新闻表示。
来源丨澎湃新闻
作者丨王盈颖
美国当地时间7月17日,以他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6年最新影响因子为16.538)上,首次揭示了低浓度臭氧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夏天的烈日午后,城市空气中含有较高水平的臭氧。在中国很多城市,臭氧已成为夏季的首要污染物。
臭氧(O₃)是一种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氮氧化物、汽车和化工厂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得。
早在人类知晓颗粒物PM2.5对人体有危害之前,科学家已经确认,作为强氧化剂的臭氧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而张军锋团队的新发现是,臭氧浓度保持在美国环保署要求的空气质量标准以内时,虽然它不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但仍然可能会伤害心血管系统,例如引发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
张军锋是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曾在2012年度获得国际暴露科学学会的最高奖项:杰罗姆·维索罗瓦斯基(Jeremy Wesolowski)大奖。
就具体研究内容而言,张军锋团队在湖南长沙招募了89位健康成年人,职业为白领。通过控制参试者办公室和家的空气质量,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臭氧中累计24小时后,参试者的血小板活化和血压升高,与臭氧显著相关。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血小板活化和血栓性疾病相关。
此后,当累计时间延长到两周时,研究人员得到一致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张军锋告诉澎湃新闻,在该研究中,参试者被暴露的臭氧浓度要低于美国现有空气质量标准中对臭氧的限值——每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0.07ppm。在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中,臭氧的一级浓度限值是每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100微克每立方米,即约0.05ppm,数值低于美国标准,但二级浓度限值为每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160微克每立方米,数值略高于美国标准。(注:一级限值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级限值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张军锋认为,目前空气质量标准中对臭氧指标的设定,多以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为主要衡量因素,而这一最新结果表明,安全标准的设定应补充考虑到其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我们做的是相关性研究,不是直接验证因果关系,”张军锋说,他们的研究采用流行病研究的方法,是为臭氧浓度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提供证据,最确凿的因果关系仍待严苛的实验研究来做判断。
比起PM2.5,臭氧污染因为在感官上不那么明显,不为多数人所重视。张军锋提醒,应对臭氧污染要从源头上控制,进行减排。对于个体而言,也不必太惊慌。臭氧可以被建筑物、树木等过滤,如果室外臭氧污染严重,待在室内是个较好的防护措施。
延伸阅读:臭氧是什么?
臭氧(O₃)又称为超氧,是氧气(O₂)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较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
虽然臭氧在平流层起到了保护人类与环境的重要作用,但若其在对流层浓度增加,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臭氧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肺功能有影响,较高浓度的臭氧对植物也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