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
“郭施亮”
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
“破净”,言下之意就是股票价格跌破每股净资产。一般而言,对上市公司破净股数量的增减变化,往往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意义。换言之,如果
A
股市场的破净股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级别时,往往意味着市场距离大底部也为时不远了。
最近一段时期内,除了沪市市场外,
A
股市场各主要指数先后创出本轮熊市行情的调整新低点,市场投资信心进一步骤减,市场投资热情降至了冰点。与此同时,从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破净股数量变化情况分析,也创出了近年来的一个新的纪录水平。
截至目前,沪市平均市盈率仅有
13.26
倍、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仅有
15.42
倍。至于此前平均市盈率逾百倍的创业板市场,目前的动态估值也仅有
35.65
倍,与美股纳斯达克指数的平均估值非常接近,一举改变了以往高估值的状态。
与此同时,从目前
A
股市场的破净股数量情况分析,沪深市场的破净股数量扩增至
261
家左右,而这一破净股数量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正如上文所述,当股票市场破净股数量创出历史新高之际,实际上也意味着市场距离最终大底部也不会太遥远了。
实际上,纵观
2000
年以来的几次重要大底部区域,
A
股市场的破净股数量同样有着明显的变化迹象。例如,
2005
年接近
998
点前后,
A
股市场破净股数量约为
176
家,而
2008
年临近
1664
低点前后,当时市场破净股数量约为
214
家的水平。至于前一轮大熊市低谷的破净股数量,则一度达到
160
家左右的水平。与之相比,按照目前
A
股市场
261
家左右的破净股数量计算,实际上
A
股破净股数量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年来
A
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同样处于
200
家左右的峰值水平,但不同时期的破净股数量,与其相应的市场容量相比,破净率却有所不同。
其中,按照
2005
年、
2008
年相应时期的上市公司容量规模分析,
200
家左右的破净股数量,相应的破净率达到了
13%
至
15%
左右。但是,对于
2013
年熊市低谷时期的破净率水平,虽然股市破净股数量仍为
150
至
200
家之间的水平,但鉴于当时的股市扩容速度,实际上相差不多的破净股水平,却反映到破净率身上,却有着明显缩水,对应破净率也仅有
6%
左右。
至于目前的
A
股市场,股市容量规模更是较
5
年前的容量增长不少,按照当前沪深市场逾
3500
家上市公司数量计算,实际上
261
家左右的破净股数量反映到破净率身上,也仅有
7%
左右。由此可见,虽然目前
A
股市场的破净率与
2013
年低谷时期的破净率相比,仍略显优势,但与
05
年与
08
年低谷时期的破净率相比,却仍存一定的距离。退一步来说,假如按照
10%
的破净率计算,恐怕
A
股市场的破净股数量已经达到
350
家左右,而股市持续大扩容,也约束了市场破净率水平的快速飙升。
平均市盈率与破净率等指标,属于
A
股市场判断底部的常见指标。但,这对于判断市场的大底更多还是属于参考信号,而非绝对有效的指标,终究
A
股市场属于典型的政策市场以及长期以资金推动作为主导的市场,即使股市平均估值与破净率创出了近年来的纪录水平,但仍然需要考虑到当期的政策环境以及资金面环境,这对股市大底部的最终确立更具有指引性的作用。
不过,就股市破净股数量的表现分析,目前
A
股市场的破净股数量已经创出历史新高,在破净股数量上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谈到破净率,目前
A
股市场破净率也仅为
7%
左右,不算太高,目前仍与
10%
乃至
15%
以上的破净率相比仍存不少的差距,但已较
2013
年低谷时期的破净率已更具优势。或许,对于市场而言,在关心股市破净股数量创出新高的同时,更应该多关注股市的破净率水平,而破净率的增长速度更直接反映出市场投资情绪的低迷程度以及市场投资价值的吸引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