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
西瓜乐园、西瓜鞭炮,西瓜樱桃、西瓜舞龙、西瓜乒乓桌,还有真正意义的吃(西)瓜群众...
但这就是人气画家——鱼山饭宽——
画中的西瓜世界。
“每个难耐的夏天,我都靠‘西瓜’续命,因为不爱吹空调,我就把整个夏天都画成了西瓜的模样”。
因为鱼山饭宽不爱吹空调,于是我们看到了治愈系画集——《
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
枝藤挂绿蛹,破茧成瓜蝶。儿童急走追红蝶,定睛一看,神似西瓜。
以瓜为崖,西瓜世界人们的终极目标大概就是登上瓜顶。
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
这是很多人对《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的评价。
因为这一系列的图过于生动有趣,鱼山先生还被央视专访。
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才能画得出如此天马行空,妙趣横生的作品。
喜欢上画画,喜欢山水画,只是因为在众多画作中多看了它一眼——
于是,中国人血液中的山水情怀和他本人血液中的作画基因被唤醒。
再加上,曾仁臻从小在乡野中长大,与自然为伴,对山水田园,草木山石有着特殊的情感。
鱼山饭宽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
有鱼则有水,有水则有山,
饭宽是为范宽谐音。
跟大多数人一样,鱼山饭宽懵懵懂懂地读书上学,跨过中考和高考。
但是,他知道自己想画,想画什么样的画,成为什么样的画家,一开始并没有答案。
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曾仁臻在北大听了董豫赣老师的课,还一起考察了多座园林。曾仁臻被园林设计深深吸引。
这一次,他毅然辞职,带着一本《江南园林志》,在2个月内逛了100多座园林。
有些破败的园林进不去,就翻墙进去,无论是残垣断壁,还是精巧别致的园林,都能将他带进一个别样的精神世界。
“如果你进入一个完整的园子,在一开门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进入了一个独立的世界。”
或许,正是这个独立的世界,引出了鱼山饭宽的造园思维和美学思维。
他将山水自然、建筑美学和传统元素,融会贯通,造出了一个有趣的人间。
生命本该如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行路所得,幻化成构思,跃于纸上,跃于自然间。
这些年,鱼山饭宽相继出版了
《幻园》、《草间》、《造境记》、《字间浮生》
等爆款作品。
那应该是西瓜作土坡,狗尾巴草当高跷,呼朋引伴,徜徉山野。
树叶作鼓,作提琴,芦苇轻捶作风琴,风起声响,人奏与风相附和。
鱼山放任想象,在他创造的乐园中,
鱼是会飞的,云可以是黑的,“山水”需要被打扫,草地上能划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认字,作画,学诗词,一个不落。
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对美的欣赏。
饱经风霜的树间,一把斧头一个人,就是另外一个悲伤的故事。
太生动了,来到鱼山饭宽的
《山林观察者》
,就不舍得出去了。
鱼山饭宽曾说过,他心中的山水是像北宋郭熙所说的那样:
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从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一步步获得了
“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的山水。
从寻找山水,观山水、游山水、再到如今的创造山水,玩山水。
“当你看到鸟儿欢快地叫,一只蝴蝶自在地飞,你会觉得,生命本该如此”。
他遨游自然间,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带给大家,传播出去,甚至是触达孩子。
“坚持用毛笔可能就意味着你抓住了中国传统这种视觉表达”。
他的画里,不仅有自然山水,还有非遗传承、神话故事、诗词歌赋、画尽传统文化,也将传统文化画出了新生命。
他的画作不仅出现在书籍上,屏幕里,还出现在山野间,扇面、陶瓷、盆器、纸杯...
以及,他在用他的创作内容告诉孩子——
世界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人好奇,鱼山饭宽源源不断地创作思路从何而来,鱼山饭宽淡淡回应:
发自内心。
“别人看我想象力好像很丰富,天马行空,但这些想象都是基于一个非常实际、长时间的调研,以及走过看过的自信。”
“如果说我画的东西有一点点动人的地方,都是来自于自己长时间的体验、观察。当一个人发自内心想把一种东西传达出来,就自然而然会有很多有趣的表达。”
是的,用心,用热爱去做一件事,才会有触达内心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