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裕彬量化分析
海量货币金融数据挖掘---重量级的脑力劳动,别处读不到的原创量化分析,毫不含糊绝不模棱两可的宏观金融经济趋势大预测,只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虎榜中榜备用  ·  周末愉快 ·  12 小时前  
龙虎榜中榜备用  ·  周末愉快 ·  12 小时前  
望京博格投基  ·  2025投资主线:股息率超过8%的红利指数与 ... ·  昨天  
望京博格投基  ·  2025投资主线:股息率超过8%的红利指数与 ...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冯兴亚接任董事长,广汽集团进入“改革时代” ·  2 天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管如何破局 ·  2 天前  
中国商报  ·  蛇年开盘,DeepSeek唱大戏! ·  2 天前  
中国商报  ·  蛇年开盘,DeepSeek唱大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裕彬量化分析

吴裕彬:辉山乳业暴跌九成和丑陋的地王

裕彬量化分析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3-24 21:01

正文


关键词是“乳业”“炒地”“平安银行”,记得我去年年中分析地王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吗?地王就是辉山这样的企业高杠杆举债搞起来的。

辉山股价和地王丑陋的金融本质是一样的:质押抵押的杠杆决定超级拐点,而不是买卖市场上的供求。

下面是上面经典分析的全文


110.1亿元的拍卖总价让最贵地王融信一战成名,此前,融信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域地产商,如今,人们开始惊诧于融信是何方神圣,其敢于刷新地王记录的勇气到底来自何方,到底其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资金链支撑?110.1亿元的拍卖总价——10万元/平方米楼板价,不仅令上海静安区(原闸北)中兴社区地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价格最贵地王,而且让最贵地王得主——融信集团(下称融信)一战成名,于霎时间声名鹊起,一个不容小觑的地产新贵从此横空出世。


地方政府和央企国企以及相关特权企业(比如融信)是融资方,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是配资方,土地及其相关不动产是配资抵押物。他们才是才是做高中国房地产金融杠杆的主力,那些首付比很高或者全款买房的都是打酱油的,或者运气差一点沦为韭菜。


一.用一双不一样的眼睛看穿地王的本质


在这里笔者要给大家展示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债务融资的宏观金融经济学视角为大家剖析地王汹涌的真相。在讲房地产之前,让我们聊聊股市那些事。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566.HK)遭遇“滑铁卢”,全天下跌46.95%,几近腰斩。5月25日金融时报调查报道披露,汉能大股东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质押了数十亿股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用以融资。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腰斩是由于汉能未能及时偿付债务,被质押股份遭到抛售所致。


股价崩盘很多时候和二级市场的供需没有太大关系,而在于其被用以质押融资的金融杠杆。汉能股价腰斩如是,去年的超级股灾中,被用以质押配资的股票如是。被用以质押配资的股票中有很多是表现逆天的妖股,结果引来无数人杠杆配资追捧,结果呢?


股市如此?地王和房地产呢?大家研究股市往往被二级市场的供需一叶遮目,研究地王和房地产,也往往被土地和房地产买卖市场的供需一叶遮目。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和股票一样,土地和房地产可以用来做抵押物融资。并且土地和房地产的融资规模要远远大于股票质押的融资规模。这个论断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根据惠誉2015年的研报,中国的银行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信贷资产总额自2008年末以来增加了400%,而其他类型抵押物的信贷资产总额只增加了260%。中国的银行信贷资产总额中有40%是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同期,住宅房贷总额增加了超过3倍,而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企业贷款总额增加了几乎5倍。在2011年其贷款抵押品的39%为房地产和其他不动产。最新从银监会得到的数据是,2013年底中国最大的几个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贷款,对贷款总额的占比为38%。房地产和土地作为抵押品在房地产信托等影子银行,信贷中的权重可能更大,危害也可能更大。根据麦肯锡去年的债务研报《Debt and (not much) deleveraging》,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债务都与房地产有关。


看到没有? 土地和房地产在中国是比股票更重要的融资抵押物。其实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房地产和股票一样被作为抵押物质押物融资了,其价格风险其实不在供需(砖家们请不要再拿供需说事了),而在质押抵押融资的金融杠杆上。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破解地王疯狂的真相。


二.地王的金融经济学本质


很多读者反对笔者的看法,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美国比起来,金融杠杆很低,因为中国的首付比很高,而且不少人是全款买房。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没有看到中国房地产的金融本质,这种对比的致命错误就在于忽视了中美两国用房地产做抵押的融资主体是完全不同的:美国是私人购房者,而中国是地方政府,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银行等国家队,其他人都是打酱油的。地方政府,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银行才是做高中国房地产金融杠杆的主力,那些首付比很高或者全款买房的都是打酱油的,或者运气差一点沦为韭菜。


投资股市要读懂主力,投资楼市当然也要读懂主力。让我们从解剖主力中的主力--地方政府开始。首先了解一下地方政府的配资规模有多大(再次借用股灾中大火的词汇)。根据穆迪的最新数据,中国地方政府目前的债务总净额是30万亿元。这些债务的融资抵押物相当大一部分是土地及相关不动产(高速公路,桥梁等)。比如,在地方政府债务中有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5万亿城投债,地方政府将土地及相关不动产转移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做融资抵押物。穆迪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各省总共发行了38万亿的债券,其中的84%用以再融资旧的债务,也就是新債滚旧债。可以看出来,地方政府新債滚旧债的程度极大,已经是庞氏融资的范畴了。所以地方政府很有必要做高其融资抵押物--土地的价格。因为如果土地价格表现不好,30多万亿元融资的抵押物盘子一旦平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让我们再来看看地方政府的配资方都是谁吧,以城投债为例子。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城投债的31.0%为商业银行持有,24.8%有基金管理公司持有,21.4%为保险公司持有。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中国家资本的比重非常大,也就是国家队。


所以 房地产的金融杠杆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还有央企国企以及相关特权企业手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央企国企以及相关特权企业的主要融资抵押物也是土地极其相关不动产(厂房,办公大楼等)。


总而言之, 地方政府和央企国企以及相关特权企业(比如融信)是融资方,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是配资方,土地及其相关不动产是配资抵押物。他们才是才是做高中国房地产金融杠杆的主力,那些首付比很高或者全款买房的都是打酱油的,或者运气差一点沦为韭菜。


三.房地产的国家牛市是怎样炼成的?


土地和房地产价格掉下来,最惨的就是地方政府,央企国企以及相关特权企业,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国家队。因此在中国债务杠杆逼近超级观点的档口,央企国企才会疯狂的制造地王,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则全力配合



在当前中央严控地方债务背景下,央企以其独特的国有资本担保、抵押物充裕等优势,获得了大规模的银行低成本信贷资金。2015年房企融资成本排行榜中,中海、华润、保利、招商等央企地产企业均位居前列,资金成本控制在了极低水平,如中海地产发行的70亿元“15中海01”公司债,利率低至3.4%,更为重要的是,信达地产等中央房企还获得了国资大股东助力,大股东资源对于房企融资的支持和增信作用巨大。相反,即便是龙湖、万科、碧桂园、恒大等大型民营房企,其融资成本仍然显著高于国资房企的融资成本,如恒大、碧桂园等大量项目甚至还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取资金,融资成本普遍在6%以上。此外,中央房企在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低成本融资过程中,其审批流程较民营房企更快捷、更容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