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原来,这就是 “乌鸦定律”(百读不厌)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5-04-11 06: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文 | 穆西
来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 RXYSGXPT

左传 有云: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乌鸦飞遍森林,抱怨每个枝头都容不下它的聒噪,却未想过改变自身;

人若总觉命运不公,或许也该看看自己手里是否握着解药。

心理学中藏着一条铁律:

你越是逃避问题,问题越会如影随形;

你若不改自己,走到哪里都是绝境。

这就是“乌鸦定律”——

与其责怪世界太吵,不如捂住耳朵让自己静下来。

01

改变情绪 :遇事不责备


《论语》有言: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对自己多加反省,对别人少点责备,才可以远离怨恨。

这世间最难的修行,不是宽容他人,而是审视自己。

遇事第一反应若总是指责他人,实则是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那些遇事就怒吼“都是你的错”的人,最后往往活成了孤岛;

而把“我也有责任”挂在嘴边的人,却修出了渡人的船。

唐朝名相娄师德巡查边疆时,发现粮草官因疏忽导致军粮受潮。

军中士卒们群情激愤,要求军法处置粮草官。

娄师德却舀起发霉的米粒放入口中咀嚼:"边疆风沙无常,我身为主帅亦有失察之责。"

次日,他亲自带队修补粮仓,从此军中再无人推诿塞责。

这位曾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的贤臣,面对狄仁杰的排挤打压,始终未发一句恶言。

直到女皇将当年的十封举荐信摆在狄仁杰面前,狄仁杰才幡然醒悟跪地痛哭:"吾不及娄公远矣!"

临终前,娄师德仍叮嘱家人:"若有人唾面,待其自干。"

中年后才懂得,苛责如同回旋镖,终究会扎回自己掌心。

那些在菜场为缺斤少两骂哭小贩的顾客,那些因子女考试失利摔碎奖杯的家长,何尝不是在惩罚自己。

真正的修养,是把责备化为自省,将怨气碾作春泥。

当我们学会把横在嘴边的责备咽回去,把举向别人的手指收回来,方能在修得一份清明自持。


02

改变 心态 :烂事不纠缠


庄子曾言: "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

与污水较劲,只会溅自己满身腥臊;

和荆棘搏斗,难免被划得遍体鳞伤。

烂人烂事就像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抽身而退才是明智做法。

明朝有位高僧,某日被醉汉当街辱骂。

弟子愤愤不平,高僧却问:"若有人送你礼物你不收,礼物归谁?"

弟子答:"自然归送礼人。"

高僧笑道:"辱骂亦是如此。"

他人的恶意如同空中飘荡的落叶,你若不伸手去抓,它终会归于尘土。

生活中那些消耗你的争执、折磨你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你允许它们存在的。

中年以后越发懂得:不纠缠不是懦弱,而是看清了生命的有限性。

人的精力就像储蓄卡,浪费在烂事上就少了经营幸福的本钱。

那些深夜失眠时反复咀嚼的委屈,逢人就倾诉的怨愤,最终困住的是自己的人生。

说到底,人生最大的自律,是管理好自己的反应。

别人的言行我们无法控制,但应对的态度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学会对无意义的消耗说 " " ,对恶意的挑衅选择 " 无视 " ,生命自会腾出空间容纳更多美好。


03

改变习惯 :无事多读书


季羡林说: " 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 "

手机刷不出格局,鸡汤炖不出智慧。

有人在酒局上吹牛时,有人在书页间修出了黄金屋;

有人抱怨怀才不遇,有人早已在典籍里找到了登天梯。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学教师李军强在临时板房里办了间"帐篷书屋"。

白天他在瓦砾堆里抢救课本,夜晚借着应急灯批改作业。

有家长质问:"房子都没了,还读什么书?"

他平静答道:"房子塌了能重建,心要是荒了,人就真垮了。"

十五年后,他教过的学生学有所成,在成都开了三家书店,每年捐赠上万册图书返乡。

读书从来不只是获取知识,更是重塑生命韧性的过程。

那些真正通过阅读改变命运的人,往往在旁人看不见的角落,把书本当砖瓦,一寸寸砌出精神的高墙。

这个时代最清醒的活法,是把手机里的泡沫信息换成书架上的经典著作。

当你真正静心读完一本《论语》,自然会明白"五十而知天命"的真谛;

当你认真批注过《资治通鉴》,面对子女教育难题时,心中自有千年智慧可供参照。

生命的质量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思想走了多远。

那些抱怨晚年孤独的人,若年轻时在书里建过精神家园,老来便能有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容。

读书教会我们最重要的能力,是把一地鸡毛的日子过成诗,在柴米油盐里修出禅意。

《论语》有云: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五十岁后终于明白:改变情绪是修行,改变心态是境界,改变习惯是重生。

遇事不责问苍天,烂事不纠缠计较,闲暇时与圣贤对话,才是最智慧的活法。

当你不再做那只怪罪森林的乌鸦,

就会发现——

整个世界都在为你让路。

右下角的 “赞”+“爱心” 我们都能在岁月里沉淀出生命的芬芳。

-END-


作者简介: 穆西,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RXYSGXPT),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日行一善首发,读书有范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