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专注科研18年,盛产黑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229星]GPT-Vis:为GPT、生成 ... ·  昨天  
黄建同学  ·  字节最新的AI视频论文:“Phantom: ...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445星]EvalScope:一站式大模 ... ·  3 天前  
机器之心  ·  踹了OpenAI后,Figure光速发布具身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软亚洲研究院

请回答1998丨我这20年,都经历了些什么?

微软亚洲研究院  · 公众号  · AI  · 2018-10-25 20:42

正文



嗨你好呀,

我是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8年,你在哪里呢?


1998年,我在北京成立了

成为微软在美国以外设立的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


在此后20年里,

我不断成长,逐渐发展成为

世界一流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


致力于推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 前沿技术发展

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 入微软的关键产品

并着眼于 下一代革命性技术 的研究和孵化

我也被大家称为 “中国IT界黄埔军校”

持续培养着全球顶尖的计算机科学研究人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回顾

20年成长历程中最难忘的闪光时刻



1998年11月5日

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成立,这是微软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性科研机构,表明了微软长期扎根中国的决心。

1999年6月

首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00年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网络视频传播中的检错容错”技术进入MPEG-4国际标准,这是中国相关研究领域有史以来进入该国际标准的第一提案。

2001年11月1日

微软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2年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始实施“长城计划”,旨在促进中国高校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教育和基础研究。

2003年11月4日

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北京孵化了“微软亚洲工程院”。

2004年6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登上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的封面,被誉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2005年10月28日

微软亚洲研究院组建“互联网搜索技术中心”,以推进搜索技术的发展。此后,该中心不断壮大,并于2011年正式成立“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

2005年

在图形图像领域顶级学术大会SIGGRAPH 2005上,微软亚洲研究院有9篇论文入选,占当届大会接收论文总数的10%。

2006年10月

第八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在台北举行,促进了海峡两岸学术界的沟通与交流。

2006年12月

首届“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研讨会于香港召开。

2007年4月

比尔·盖茨接受了清华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2007年10月

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洪小文博士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一职。



2008年8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周年创新论坛在香港举行。

2009年11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宣布与日本学术界建立长期学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富士山计划”。


2010年6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大学宣布三方共同合作研发的“走进清明上河图”沉浸式数字音画展示项目正式完成。

2010年9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韩国知识经济部签署了“信息技术和软件创新研究计划”,与韩国政府及学术界携手推动创新研究项目。


2010年11月

诞生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微软必应词典(英库)荣获由华尔街日报评选的“2010亚洲创新奖”。

2011年8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向敦煌研究院捐赠了专门为敦煌莫高窟量身定制的“飞天号”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突破性地解决了敦煌壁画和佛龛拍摄过程中的众多难题。

2012年10月

在天津召开的第十四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展示了微软实时语音机器翻译系统,实现了语音识别、文本翻译及语音合成三项技术上的巨大突破。

2013年11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微软研究院创始人Rick Rashid博士获得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2014年5月

第一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微软亚洲研究院为其提供了多项核心技术。

2014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签署备忘录,利用Urban Air践行大数据在环保领域的业务化应用。

2015年

1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在ImageNet挑战赛中首次超越了人类物体识别分类的能力。同年12月,微软亚洲研究院设计发明的ResNet(残差网络)以前所未有的神经网络深度,在物体识别等技术方面再次实现了重大突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