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一位读者讲了自己跟父亲的故事:
父母离异,12岁我开始读寄宿学校一直到大学毕业。
曾经有10年的时间跟父亲无话可说,每次放假回来只有两句话:“吃饭没?什么时候走?”
那时候不懂父亲背后的付出和艰辛,他也从来不抱怨自己的委屈和窘迫的处境。
青春期叛逆,抽烟喝酒纹身以为自己被所有人遗弃。
大学毕业的第一年,在一个生病、要找工作又没有地方住的深夜。心理和身体到了极限,临界崩溃的边缘的时候,第一个想联系的人还是父亲。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我嚎啕大哭。父亲吓坏了,驱车200多公里来我的城市接我回家,自此以后所有的怨恨和冷漠化成对他的依赖。即便你没陪我长大,我依然会陪你变老。
有些人的爱,就像明媚的阳光,可以直接带给我们温暖;有些人的爱,是小心的、隐秘的,笨拙的,只有靠近了才能看见,父爱就是这样。
今天我们想要分享三部关于父亲的电影,带你看见父爱的辽阔与深远。
《七号房的礼物》
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中,智商只有6岁的爸爸李龙久,跟7岁的女儿艺胜相依为命。
艺胜看上了商店的美少女书包,龙久答应女儿发完工资就给她买。好不容易等到那一天,最后一个书包却被警察局长一家买走,龙久在杂货店跟警察局长发生了冲突。
对于龙久来说,女儿就是自己的一切。
无论是面对怎样困难、孤独、无助的时刻,都因为女儿的存在而变得有意义起来,因为心里有想要守护的人,身边有所依靠,生活也开始变得美妙。
第二天,警察局长的女儿找到了龙久说要带他一起去买书包,
却没想到她在路上遭遇意外死亡,龙久也被冤枉为杀人凶手而送进了监狱。
监狱里住着的都是因为各种罪名而被关起来的犯人,善良的龙久不惜自己受伤救了老大一命,老大说:“你救了我,我也要表达诚意,有什么需要的吗?”
龙久说想见自己的女儿艺胜。
他们利用监狱的一次活动,将龙久的女儿艺胜带到了监狱里,她的到来就像是一份无价的礼物,温暖了整个房间。
原本艺胜只能停留2个小时,却因为错过了离开监狱的班车,他们只好将艺胜藏在房间里,虽然嘴上都在抱怨,认为把她留在房间里会是个麻烦,但是内心深处不知不觉已经被天真无邪的艺胜融化。
终于见到女儿的龙久,心里想着的仍然是曾经答应过女儿的承诺:“等出去了,爸爸给你买美少女书包。”
纵然我一无所有,也要给你世间的最美。因为你是我的女儿,独一无二的那个人。
虽然是在监狱里,为了迎接艺胜的到来,他们也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关灯之后,艺胜看到屋顶上是犯人叔叔们制作的星星和月亮的灯罩,不由得赞叹道:“好美啊!”
龙久抱着女儿,宠爱地说道:“我们艺胜最美。”
龙久虽然并没有害人,但是因为智力原因,无力为自己辩解,在他心中最重要的就是艺胜,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女儿的安全,所以选择认罪。
艺胜为了能够跟爸爸多呆一会,求监狱里的叔叔不要告密,让老师到监狱里家访,跟爸爸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都格外地珍贵。
当艺胜知道爸爸即将执行死刑,只好强忍着泪水跟爸爸告别。
“爸爸,谢谢你让我好好生出来”
“艺胜,能成为爸爸的女儿,谢谢你。”
“虽然不能一起走,艺胜自己也能好好走吧。”
“爸爸也能自己好好走吧,爸爸去了好地方,也不要担心我了。”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而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父母和孩子就是彼此的整个世界,我们依靠着缘分,成为对方最亲密的人,即便我一无所有,也要带你去看世界最美的风景。
《海底总动员》
跟母爱相比,父爱往往容易被忽视。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得太少,让人觉得疏离;爱得太多,却又让人感到无法呼吸。
小丑鱼马林的妻子还有孩子们都在一次突发的灾难中,被大鱼吃掉,只剩下一个小尼莫存活了下来。
于是马林便将自己全部的爱与专注都放在了尼莫的身上,
处处谨慎,时刻守在孩子的身边,生怕孩子受到一点的伤害。
由于尼莫的两只鱼鳍发育大小不一,所以爸爸总认为尼莫的游泳技术不行,也
不让他做任何看上去有危险的事情,挂在嘴边的
都是:“这里并不安全”、“不要到处乱跑”、“小心点”、“
你最好和我待在一起”
……
在爸爸的眼中,尼莫一直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原本是想给孩子自己全部的爱、更好的关怀,却没有想到爱得太多,反而适得其反。
爸爸第一次把尼莫送去上学,心里充满了不安与担忧,不停地跟老师说:“就像你知道的那样,他的鳍很小,游泳不方便,游10-15分钟,我会让他休息一下。”
小丑鱼马林就像生活中很多父母一样:
但是,没有人能替孩子定制所谓的“完美人生”,孩子都要自己在跌跌撞撞中学会长大。父母的过度关爱,只会让孩子生活在“牢笼”之中。
所以马林当着所有人的面说:“
尼莫,
你的游泳技术不行,
你认为自己可以做这些事,但是你还做不到,你最好和我待在一起。”
内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尼莫,说了让自己后悔的话:“我恨你。”
然后独自一人游向了深海之中。
原本只是想跟爸爸证明自己,却没想到被人类抓走,尼莫被带到了遥远的悉尼,关在了鱼缸里,从此失去了自由。马林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放下了对大海的恐惧,勇敢地向未知的海域游去。
不论是儿子尼莫,还是爸爸马林,他们离开了彼此之后,开始了寻找自己的旅程。
一直以来都生活在爸爸保护之下的
尼莫
,开始有了新的朋友,开始去尝试之前不敢做的事情。
一直以来都胆小怕事的马林,为了找到儿子,像疯了一样追着那艘船,避开了三只鲨鱼的追击,游向了深海区,穿过了水母群,顺着东澳暖流直奔悉尼。
每一个孩子,可能看上去普通、平凡,也不够完美的,可能像尼莫一样鱼鳍发育不全,也可能像多利一样患有短暂失忆症……
但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
马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儿子尼莫,但是他们的好友多莉却被捕鱼船的网抓住,尼莫想要用自己的方法去救多莉,马林像往常一样下意识地想要阻止。
尼莫自信地对爸爸说:“我能行。”
看着尼莫想要被认可的眼神,马林终于对儿子说了那句话:“我知道你行。”
达芬奇说:
“你只要尝试过飞,日后走路时也会仰望天空,因为那是你曾经到过,并渴望回去的地方。”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肯定和信任,给他们面对世界的勇气。
所以,父母也要尝试放开抓住孩子的双手,让他们飞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去,给他们仰望天空的机会。
有时候,爱要懂得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长大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电影《海洋天堂》
有时候,一个人活着,就是另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
“我姓王,我叫王心诚,这是我儿子大福。”
“你的儿子怎么了?”
“两三岁的时候发现不对劲,后来检查,医生说他有孤独症。”
在电影《海洋天堂》中,李连杰饰演的爸爸王心诚,独自抚养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大福长大,却没想到自己却得了肝癌晚期,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
所以电影一开始,就是王心诚打算带着儿子跳河。
对于他来说,与其自己死了之后,担心儿子没有人照顾,不如带着儿子一起离开。他对着大福说:“儿子,我们走吧。”
然后就带着大福跳入了水中,却没想到水性很好的大福挣扎着解开了拴在秤砣上面的绳子,两个人都活了下来。
做出这个决定时,原本就充满着无奈。看到儿子不愿意离开,王心诚决定让儿子好好活下去。
作为海洋馆的电工,王心诚工作的时候常常把大福带着,大福也很爱游泳和那些海洋动物。
但是面对身体的日益恶化,王心诚不知道自己还能陪伴大福多久。
有一次,海洋馆正在排查线路,王心诚反复叮嘱儿子不要游泳,正在维修时,灯管的插头掉进了水里,大福漂浮在水面上。王心诚以为儿子触电,吓得他赶紧拉闸,跳进水里救儿子。结果大福并没有事,他还是被大福抱到了岸边。
这件事之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能力继续保护大福了,需要为他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
但是王心诚找了培智学校、福利院,都被以各种理由拒绝,“年龄太大”,“不是孤儿”……即便是他说:“我很快就要死了,大福也就是孤儿了,您看这样成吗?”收到的也只是遗憾地摇头。
王心诚一边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地为大福寻找可以收留的地方,一边让大福学会如何照顾自己:
让大福自己煮鸡蛋做早餐,告诉他数到多少数字,就代表鸡蛋熟了;
还将面值不同的前排列在桌子上,让大福认钱,学习用钱买东西;
告诉大福当公车司机说“上东路到了,有没有人下车”的时候,大声地说“我下”;
教他如何拖地,这样便可以继续留在海洋馆打工;
……
身为父母,没有一刻不在为子女担心。小时候,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生病,学习;长大后,担心孩子的工作、事业、家庭。
即便是在要离开的那一刻,依然担心的是孩子离开了自己该怎么活下去。
王心诚终于找到了愿意收留大福的福利院,离开的时候,他有些心酸,又有些欣慰地说道:“其实孤独症挺好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用惦着。我走的时候,大福一点不舍的样子都没有。”
晚上睡觉的时候,大福开始烦躁起来,不听任何人的话,一直在叫,还用头撞墙,直到看到爸爸来了,大福才安静下来。
王心诚明白,大福虽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表达感情,但是在他的心里是离不开自己的。
为了能让大福在想自己的时候,不会感到孤单,王心诚告诉大福说:“海洋馆里的这只乌龟就是爸爸,以后你想爸爸的时候,就可以来看这只乌龟。”
因为海龟的寿命最长,可以陪伴大福一辈子。
王心诚甚至还自己做了一个龟壳,扮成乌龟,陪着大福游泳,拖着原本就病重的身体,却还笑着问儿子:“过两天,爸爸就变成海龟了,你不用担心没人陪你啊,爸爸整天都陪着你。”
他想要用这种方式告诉儿子,
即便有一天我不在了,我依然陪在你身边。
父爱的深远,给我们笑着面对世界的力量;
父爱的辽阔,带我们去到不曾达到的地方;
父爱的伟大,陪伴我们度过生命中最弱小的那段时光。
···
你还可能喜欢看
(
点击标题查看
)
:
我们卖掉北京的房子,绕着地球飞了一圈
所谓成熟,就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女人有勇气,才能活得有底气 | 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