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战争
专注艺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为艺术收藏家、艺术机构高管、文化产业高管、奢侈品高管、有艺术品味的新富群体服务。发力未来10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大艺术产业:艺术金融、艺术消费、艺术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旅游岛商报  ·  “国际艺韵・魅力儋州”:国际艺术大师课,奏响 ... ·  3 天前  
羊城晚报  ·  立春,“剪”出一幅春暖花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战争

吴冠中不懂传统中国画?

艺术战争  · 公众号  · 艺术  · 2017-03-21 17:36

正文

(导读:吴冠中不懂得什么叫中国画,他认为中国书画传统里糟粕多,精华少,糟粕大于精华。 一个画的笔墨,综合表达了一个画家语言和基本功的能力,笔墨不好,这个人就谈不上好画家了,你看吴冠中的画里,真的不能看笔墨。)




一,吴冠中不懂传统中国画


接下来讲讲什么叫中国画?含有中国书画传统的画叫中国画,吴冠中不懂得什么叫中国画,他认为中国书画传统里糟粕多,精华少,糟粕大于精华。


什么叫书画传统?书画传统是能够代代相传的中国书画语言和基本功精华的集合,传是代代相传,统一的。传统里包含两方面,中国书画语言,大家可以看,古代所有大画家,每一个人画的画都不一样,说明语言不一样,语言不一样,说明都有创新,中国书画语言的本质就是创新,中国书画基础功的精华也是创新,历代大画家笔墨都不一样,都有发展,就是精到笔墨的创新。一个画的笔墨,综合表达了一个画家语言和基本功的能力,笔墨不好,这个人就谈不上好画家了,你看吴冠中的画里,真的不能看笔墨。


我曾经在八几年的时候,从吴冠中那儿买了一张《雪山》,仔细看笔墨什么都看不出来,也看不出诗意来,所以决定淘汰了,原价淘汰了。所以首先掌握你买的东西是不是中国画、判定你买的东西是不是属于中国画,因为中国画是代表中国书画的传统。我们判定中国书画的好坏有几个标准,中国书画的语言,中国书画语言包含五个方面。




中国书画语言的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叫绘画的主题和表达的的创新,什么叫主题创新呢?大家画过的东西和没画过的东西,你先画这叫做主题创新,没有这么表达的你表达了,你表达的比别人更好叫表达上的创新。所以我们看这画好不好,先看绘画主题,大家千万别以为新就是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新在哲学上讲就是有别于它,创新就是在突破基础的新叫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你才能创新,我们看的主题和表达创新是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第二,意境要深邃,你这个画家的修养是否懂乐律,是否懂散文,是否有哲学思想,是否有历史学思想,把这些思想都融到你的画里去了自然耐看,百看不厌,这是它的深邃。


第三,要生动,生动全部来源于道法自然,杜撰出来的东西生动不了。有的画家,有的题材也画好多张,这画家他创作一种新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是很不容易的,他要重复,每次重复都不一样,重复几次之后,画出来比之前更好。杜撰不是来源于生活,完全来源于一种想象,这种想象还不是来源于生活中道法自然中生活的想象力,道法来源于生活的想象力这个就好了。


第四,格调是否高雅,什么叫格调高雅?选美的时候可以看,两个女孩走出来就不一样,可以看得出来。


第五,对基本功的认识是否具备,一个画家对基本功的认识不正确,你怎么画这东西,你不理解,不懂什么叫好的笔墨,你就不可能做到,本来是往东走,结果往西走了,不可能画出好画来,看一张画好不好,从语言上就可以看。第二,从基本功上判断有四个方面。




中国画基本功的 四个方面


基本功第一条,造型变形是否有审美价值,齐白石讲了,你造型太次了,也不好,但是不次也不好,审美价值是所有艺术品价值里面的核心,核心价值,也是收藏价值的核心,如果买的东西没有审美价值,你的投资早晚得失败。你买大美的钱买小美、中美,你赔了,你买小美、中美的钱买了大美,肯定赚了,审美价值是艺术品投资的核心。所以我们首先看造型变形是否具有审美价值,我可能讲的比较空洞,我没有东西带给大家看。


第二条,章法构图是否严谨,像文章一样去构图,才能产生比较高的欣赏价值,哪是重点?哪是非重点?哪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虚实关系都处理好,这样才能产生立体感、体积感,这叫章法构图。


第三条,用笔、用墨设色是否恰到好处,同样用的色都是大红大绿,有的人很俗,有的人显得雅。还有用笔,绘画中用笔的审美价值从书法中来,如果你不会写字,那画的线条自然不顺畅,因为有的线条不是像书法一样“写”出来的,中国画线条是写出来的,所以这跟中国书画传统都是息息相关的,要用笔恰到好处,有骨法用笔。


最开始,我跟启功很熟发现启功先生写字有点小毛病,一边写一边描,收笔的时候,送笔不到家,收笔就非白,说明用的不均匀。现在我家只有启功的一张朱砂竹,我看也是行笔速度比较快。


第四,基本功的发挥的时候要有创新,黄宾虹的用墨和龚贤的用墨不一样,李可染的用墨和龚贤的用墨也不一样。


这两方面去考量这画的好坏,就可以看到这个画的审美价值高不高。




我简单说一下书法的问题,用毛笔按书法法则写字才算书法,什么叫书法法则?有审美价值的书写方法叫书法法则。现在号称书法家的人写的字都胡写八写,都是普通的毛笔字,你买的不是书法的字,它没有审美价值。当然书法也分两方面,一个是书法语言,一个是书法基本功。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多说了,谢谢大家。


作者:刘文杰(著名收藏家)




二,吴冠中的市场为什么火爆


吴冠中逝世五年后,不少拍卖公司将在今年为吴老举办纪念专场。作为国内最早进入海外市场的艺术家之一,吴冠中的市场一直广受市场认可,甚至可以视为市场风向标,在拥有大批藏家的同时,还或多或少引导着市场的走向。


最“吴冠中”


出生于1919年的吴冠中一生致力于绘画艺术,虽经历了战乱时代,但并未因此流连于主流画风。早年从中国画和水彩画入手,后师事于常书鸿和关良学习油画, 兼向潘天寿学习中国画。不拘泥于绘画媒材的限制,使吴冠中对水粉、油彩、彩墨、水墨、版画等均有涉猎,塑造了后期吴冠中对中西媒材在绘画语言上的特殊探 索,并力图探求中国画的革新。而40年代中后期赴法国留学向苏弗尔皮教授学习油画,更为吴氏绘画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传统美学和西方绘画的直观生动性及 油彩的丰富细腻性结合,抽象与变形的个人绘画语言奠定基础。


吴冠中曾说:“鲁迅我是非常崇拜的,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这句话侧面体现了吴冠中对艺术作用的回答,而吴冠中刺激中国艺术体制神经的言论又是其另一特点。


相较于同龄艺术家而言,吴冠中对艺术市场也有较开化的理解,在他看来,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等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的影响。“艺术是自然形成的, 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对于国内较早进入艺术市场的吴冠中, 他也较早实现了“财务自由”,而也正因如此,有人认为这也是他敢于批判诸如画院、美协这类僵化体制的一大支点。然而,他却在2008年,先后做出了两笔最 大的个人作品的捐赠:一笔捐给上海美术馆,先后是66件油画、水墨作品以及15件写生作品;还有一笔捐给新加坡美术馆,共113件作品。




谁在收藏吴冠中?


上世纪80年代初,吴冠中和其他画家一样,通过荣宝斋这种国营画店销售作品,当时收藏观念还未普及,又刚刚走出特殊的历史环境,作品价格仅数百块。国门打开后,新加坡和台湾画廊主开始进入内地,将看中的艺术家作品转卖给本地藏家,吴冠中就是艺术家之一。


80年代末90年代初,吴冠中艺术作品开始流入香港市场。香港万玉堂和新加坡斯民艺苑等均在新加坡和港台推广吴冠中作品,最大买家是在新加坡活跃的华商郭 瑞腾,他陆续收藏了上百件作品。而此时拍卖行也开始关注吴冠中。据悉,198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就出现了吴冠中作品,以万元左右的价格成交,到 1989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他的《高昌遗址》已飚涨到187万元,创下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价。


90年代末至2003年,中国内地收藏市场渐起,万达集团王健林和郭庆祥合作的玥宝斋首先开启了内地市场的“吴冠中热”。他们从1997年起陆续买入近百张吴氏作品。不过这一时期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华人买家仍然非常活跃,他们仍是许多高价作品的买卖者。


2004年开始,中国内地艺术市场全面打开,具备成熟市场培育背景的吴冠中在内地首先得到认可,吴冠中作品也纷纷从海外回流,一二级市场同时展开对吴冠中 的关注。2006年,吴冠中油画《长江万里图》就曾以3795万元在拍卖场上成交。北京卷石轩美术馆也开始陆续购买了吴冠中作品四五十件。此后,吴冠中艺 术市场“主场”又回到中国。




吴冠中:叫座的市场


中国拍卖行陆续成立后,吴冠中在二级市场的成交价成为吴冠中的市场指导价。如图1所示,吴冠中艺术市场在2006年达到一个峰值,2007年,吴冠中因其 作品的拍卖总成交额达3.7亿元而名列“胡润当代艺术榜”榜首。按照相关统计,他的作品在拍卖场上上拍的已达到1971件(次),已成交的达1236件 (次),成交率为63%,总成交金额高达15.4亿元。他的作品成交价超过100万元的近400件,超过1000万元的有9件,超过3000万元的有5 件。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14年,吴冠中在拍场共上拍1260件作品,成交1052件,总成交额为29.36亿元,总成交率为83%,平均 45.67万元/平尺。如图1所示,从2003年至2014年,吴冠中作品成交额在“M”曲线基础上呈上升趋势。2004年秋季至2005年春季形成国内 市场的第一个高峰,但2006年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期,不过随后市场价格一路追高仅在一年之内便超过此前高峰,到达一个新的峰值,此后虽呈现下滑趋势,但 在最低值也和前一高峰(2004年前后)持平。


2010年,吴冠中逝世,拍卖行纷纷举办吴冠中纪念专场,2010年至2012年又恰逢艺术市场整体暴涨期,使得市场本就在高速上升期的吴冠中市场在 2010年至2011年间无论是作品上拍数量、作品成交总额、单件作品平均成交额都超出此前,并实现倍数增长趋势,形成吴冠中又一高峰。但是,吴冠中也没 能躲过2012年市场“腰斩”的命运,在经过了2年的上升期后,吴冠中作品随市场大走势一起呈现大幅下滑。但由于此前两年的作品价格呈倍数增长,所以虽然 经历市场腰斩,但最低值也高于前一个市场峰值(2005年前后),并且在一年后,即2013年秋季再次经历一个小幅度市场峰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