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市场,属于典型的股债跷跷板,股市上午10点之后一度翻红,但随后伴随着朝韩局势的变化、以及10月底人大会议要推迟到11月的消息,一路走跌,而30年国债期货(TL),几乎是同步地呈反向变化,先跌后涨。
我们节前和大家提到过,如果持有股票,又不太放心,可以大概用1手的TL,对冲30万的权益,从节后的表现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可以看我们的星球嘉宾@X.H,做的一个测算(用30年国债期货,部分对冲权益风险),大家有类似疑问,可以来我们的星球提问,二维码在最后。
这并不是瞎测算,而是微观了解下来,部分私募和券商资管目前的常用做法之一,所以也会导致,30年国债期货的波动率,现在大幅超过了10年国债期货,都有因果关系,有我们部分读者也留言说,在这么操作。
我们抛开地缘政治、政经博弈这些宏大叙事先不说,先谈谈一个可大可小的事——据传,近期大行将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至少20bps,也就是0.2%,这离上一轮7月底的存款利率普降,仅仅过去了3个月左右。
对于存款利率下调这件事,其实,我们在9月24日的三巨头发布会,宣布要开始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开始,就已经反复提及了,事实上,这也是我们9月底开始,跟投新创建的基金投顾组合,表韭纯纯的债的一个核心原因——新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必定伴随着债券收益率中枢的下移,对于债券市场是比较有利的。
具体逻辑,我们在上周五的《信用债进入右侧下行通道》中,解释过,下图。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M3iataibdxA9nr1VBx5ktO9SXpn9ibRrlXP0yEwSGQq9ZwMqaEfDZgw7Xazjg4MLsQlQu12t2oSRyBmh75CE9HZQ/0?wx_fmt=png&from=appmsg)
......
这里,有两块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从主线上来讲。
全年的主线,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降低居民部门的无风险利率,从而提高资金的偏好,我们在年初的《今年最大的风险以及最大的机遇》中解释过了,2024年最大的机遇,是持续不断下行的居民端无风险利率,而2024年最大的风险,是持续不断下行的居民端无风险利率,下的依然不够快,这条主线贯穿全年,使得从资产的角度看,24年,国内最具确定性的资产,便是债券和A股的红利板块。
当然,即使存款利率降到目前的程度,我们认为,整体下调的速度,可能还是不够“市场化”,还是太慢了,金融市场目前的很多问题,都和存款利率下调速度太慢、频次太低有一定关系。
第二,从后续市场来看。
首先,如果存款利率下调落地,肯定有利于债券的表现。
即使7-8月,债市面临“央妈打孩子”的扰动,但在7月底宣布存款利率下调后,同业存单收益率还是直线下行了10天左右(去年12月底下调存款利率后,同样如此),并带动了配置力量的买入。
当然,有人会说,既然大家都知道存款利率要下调,债市,会不会提前price in,就和股票一样,预测了你的预测,先抢跑?
会有一部分,但不全会。
因为从影响的链条和顺序来看,降低存款利率后,会先影响银行自营投资部门的负债成本(FTP下调,从而使得配债性价比提高),然后下调后的存款利率,使得保险产品的报价、理财的业绩基准、债基的过往收益,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从而使得资金向非银转移,最终会抬升全市场的杠杆率(注意,久期本质上也是一种杠杆)和风险偏好,带动长端利率和信用债收益率中枢的下行。
尤其是,需要考虑到,目前公募利率债基的久期,已经下降了2.3年左右,远低于历史均值,有均值回归的冲动。
其次,保险的配置力量,预计会进一步加强。
逻辑很简单,我们之前反复强调,保险预定利率的锚,实际就是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如果不下调,保险的预定利率是调不动的,因为做存款、买保险的,基本是同一类人,产品之间有替代效应。
而这一轮,即使9月初、10月初保险预定利率两轮下调,保险的销售情况,影响也相对有限,因为银行渠道,过往两年,发现了从产品属性来讲,保险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
而在存款利率下调后,预计保险的销售也将受益,这将使得险资的资金更加充沛。从今天的三季报业绩预告可以看到,太保、人保的前三度净利润,同比都是大增60%以上,之前披露的新华、平安,业绩也不错,险资的经营压力,相对较好,比较从容。
如果险资有钱了之后,配置的方向是什么?长债、超长债、以及高股息板块。
最后,还是红利板块。
这个就不多展开了,一方面,无风险利率下行,利好风险资产,特别是像红利这样,本身的性价比就是和无风险利率,直接对比的资产;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第二点说的,要考虑到增量资金的来源和方向,特别是叠加央妈前期的互换便利等新规的加持。
同时,我们周日晚上提到的,目前来看,固收+产品的性价比,同样在提升,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
除了调降存款利率,多聊三个市场的热点哈。
1、最重要的小作文,美国大选日在即,10月底的人大会议要延迟?
周日晚上的大类资产展望中《财爸教你做投资》,我们提到了两个信息:
一是华创张瑜提到的,从增量财政政策的发布来看,有三个关键时点,分别是10月底的人大常委会(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等的量级确认),12月的政治局会议,明年3月的两会。
二是财新我闻(我闻是财新旗下的一个子品牌,主要是爆料一些金融和财经相关猛料,收会员费)的报道,提到的,多方了解获知,“正在研究中”而不是“已进入决策程序”中的超长期国债规模不小,三年6万亿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再加上其他增量政策,财政的“火箭炮”似乎也不乏可能。
没想到,后者的这条新闻,阴差阳错了一把:财新国际的推特账号转发了一下,然后彭博援引了财新的报道,来了一次新闻的出口转内销,结果一条周末的新闻,使得周一晚上,海外市场莫名其小拉升了一把,但最后又跌回去了。
而第一个里面提到的三个关键时点的第一个,就是10月底的人大常委会,一直也是我们提到,需要关注的。
从媒体报道来看,认为,之所以延迟到11月,是因为,11月5日,是美国的选举日(随后的8号,美联储会决定11月的降息幅度),大选结果出来,我们放在大选之后再开会,确定财政刺激的力度,会更加有的放矢一点。
这和9月有点像,9月的人大会,本来市场预计会有增发专项债的消息出来,结果miss掉了,但9月19日美联储一降息,我们9月24日,就开始密集发布了一轮货币相关的政策,确实是有相关性的。
另外,和大家同步一下,从目前的选情来看,特朗普获选的概率是比较大的,目前大爷在7个摇摆州里的6个里面,领先,优势明显。
而且,我上次和中欧的老师做播客,学到有一个词,叫“选举羞愧”,指的是支持特朗普的一部分选民,因为不想暴露自己支持特朗普(显得会有点low),所以往往在民调阶段,不会参与,而是直接去投票,所以,最后的选举结果出来,特朗普的支持率,往往比民调显示的结果还要高。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果特朗普当选,按他竞选的核心思路,是对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其中,中国的商品征60%的关税,是当前平均税率12%的5倍。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个月,我们出口一直不错的原因之一(而9月低于预期)。因为美国的进口商,也担心后面关税开征后,成本提高,所以提前从中国进口累库存,而这也意味着,后面我们的出口压力,环比是会加大的,所以,如果是特朗普当选,意味着,我们的财政增量政策,可能得更多,才能对冲短期特朗普“新政”的影响。
而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增量政策的延迟,也加速了今天A股的下跌。(对很多资金来说,如果11月中旬才能知道政策是啥,那就没必要现在呆着,承受一个月的波动,或者说“垃圾时间”了)
2、A股方面,聊聊炸裂的A500。
这两天,大家聊的也比较多。
关于A500,我们之前说过,简单来说,就是A股的标普500,从监管和市场的角度看,对这个宽基指数,抱有厚望,因为从指数的编制来看,不是纯粹的按市值加权的,而是有ESG、负面剔除、行业平衡等等的综合考虑,这更加符合,9月24日,吴主席在发布会上提出的,一系列,对指数成分股公司的要求。
而这回A500的上市也是有点戏剧化,简单来说,就是,半仓上涨,满仓下跌,择时没赶上好时候,这块不多讲,说多了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