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略咨询《特色小镇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引资》研究课题组
组长:张文德、于洋
组员:张晨琳、龙延、戴军东、蔡荣伟
王浩、王淮松、李绍拓、赵煜辉
指导专家:赵民、刘非、崔玉莲、邓明时
来源:正略咨询(ID:zlzxwx)
本文系正略集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上述来源号获得授权
对标世界级湾区的发展路径,必须通过政策端、供给端持续发力,通过科技化、平台化持续助力,通过协同、开放持续释放活力,以补短板为抓手,以推动产业发展为落脚点,全方位、立体式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变革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其
基础设施的发展变革具有极强的引领性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01
“一带一路”倡议
带来基础设施变革的重大机遇
2019年4月27日,在“一带一路”第二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中国将同各方继续努力,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
据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总指数不断创出新高。在全球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背景下,通过创新驱动、技术变革、模式转变等,培育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间合作,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政策、新金融、新技术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提供新动能。
02
放眼国内,基础设施投资
作为我国新经济引擎的核心动力之一
作用不变
虽然我国城镇化率目前已基本达到60%,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呈逐步减缓趋势,但业务规模总量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伴随政策推动而保持上涨。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已超30个,总投资额超8500亿元,项目类型多集中在城市轨道、机场扩建、能源等领域。同时,市场面临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双重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10月印发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供给质量,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关键性作用。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本质是通过AI、5G等前沿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而工信部于今年6月开始发放5G商用牌照,预示着我国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在新时期加速推进。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03
大湾区基础设施变革现状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最早迈出了交通领域改革创新的步伐。在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方面两条腿走路,有条件形成功能完备、及时可靠、通关便利、流转顺畅、经济高效、海陆空并进的联通一带一路”的门户和枢纽。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海陆空对外通道已基本成网,客运、货运总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35%。
从内部联通来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4000公里,是全国高速公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核心区的路网密度已经超过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湾区;从对外联系来说,截至2018年底,广东全省公路通车里程接近2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9000公里,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在宜居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基本实现了城市群的智能化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04
与世界一流湾区尚存差距
湾区发展需要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湾区产业的协同与合理布局、人口的自由流动均是依托于基础设施,
粤港澳大湾区内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
。据彭博社近期的报道,与世界级大湾区相比,粤港澳湾区内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成为未来大湾区发展的重头戏之一。结合对一流湾区的对标与广东省2017年发布的《广东省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来看,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存在的基础设施短板主要表现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民航与港口航道等传统交通领域,水利、现代能源、生态环保类基础设施,以及科技与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
构建六大赋能体系,从不同方向全方位实现大湾区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变革。
政策赋能-政策引领变革
:
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蓝图,推出系列基础设施补短板专项政策,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供给赋能-着力布局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
围绕上述大湾区基础设施短板领域,联动项目供给、资金供给、制度供给“三大供给”着力提升湾区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协同赋能-构筑大湾区快速运输体系:
以国家层面的高速铁路网、珠三角的城际铁路网、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地铁网络对接的三个层次集体交通运输体系为架构,以城际铁路网与地铁网项目的落地建设为抓手,建设大湾区低碳环保的一小时交通圈;
开放赋能-建设国际航运交通体系:
今后湾区发展方向包括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以广州、深圳、香港三核组成海港与空港群,联动周边港口,组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联盟,并联动自由贸易港概念。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相关贸易港口及交通基建领域将会持续受益;
1.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发展,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加速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为切入点,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平台,推进城市信息化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帮助城市治理更加科学高效、人们生活更加智能便捷;
3.加速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能源服务平台,以光伏为例,探索“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布局“光伏+交通”市场。
平台赋能-开发重大项目平台:
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发展特色城镇,推动城市更新,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
对标世界级湾区的发展路径,经济融合发展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前提,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仍有较大差距,必须通过政策端、供给端持续发力,通过科技化、平台化持续助力,通过协同、开放持续释放活力,以补短板为抓手,以推动产业发展为落脚点,破除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障碍,全方位、立体式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正略集团推出全新专题【粤港澳大湾区】,从
科技、
金融、贸易、文化、人才等维度入手,全方位解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趋势和机遇,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企业入驻提供助力。
往期回顾: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发展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
发展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
制造业发展特征和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
消费升级的基础和
趋势研判
区域/园区/开发区/平台公司
服务
六大产品
|
平台公司三至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三步走解决平台公司在发展战略方面遇到的相关难题,调研、分析、研究、研讨、规划、实施一体化开展,保障战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
|
园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系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优化园区/开发区招商引资软环境,优化园区/开发区人事、财税、审批、执法、运营和投融资体制机制,为园区/开发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软性条件。
|
|
园区/开发区三年(或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园区/开发区三年、五年总体发展规划,系统构建总体战略定位目标、产业发展战略、综合发展战略以及战略保障体系,确保园区/开发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
|
园区/开发区产业规划
在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园区/开发区总体定位和产业定位,明确产业布局规划、空间规划和发展路径规划,为具体招商引资工作指明方向,避免产业无序发展,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政策效率和产业发展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