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元宇宙
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国内最重要的舆情报告和软件供应商之一,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www.gsdata.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ABC回应产品争议、成都警方通报保安持棍殴打 ... ·  22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成都市文广旅局通报关于邛崃市南宝山旅游区“成 ...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西百色教师被举报性侵学生事件引发的涉教育领 ...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闪送”骑手被索赔一万五 事件背后的舆论关注分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元宇宙

谷歌离开的八年里,百度经历了什么?

清元宇宙  · 公众号  · 舆情  · 2018-08-08 12:10

正文

李彦宏的光辉岁月一直延续到2015年,经过5年的进化和布局,百度与谷歌的10年搜索之争开始被遗忘,更多只是出现在了李彦宏自己的回忆中。 例如在2014年的亚洲金融论坛上,李彦宏曾称谷歌不接地气。“google中文名是谷歌,丰收之歌,觉得中国人丰收了就高兴。真正中国上网的人不太在意丰收不丰收的。”


作者|墨林

编辑|小满

来源|媒通研究院


自2010年谷歌将服务器迁至中国香港后,多年来,谷歌重拾中国大陆业务的消息不绝于耳。今天,《人民日报》在海外的社交媒体上表示欢迎 Google 回归,但前提是遵守中国法律。

对此,有人问李彦宏怎么看,他发文回应称:“我们非常有信心再 PK 一次,再赢一次。”


作为当年在搜索领域竞争最激烈的对手,百度被普遍认为是谷歌退出的最大受益者。根据魏武挥的爬梳,2010年谷歌事件后,百度股价突破 50 美元,从此扶摇直上。

李彦宏的底气

客观上,谷歌的撤退的确导致了国内搜索格局瞬间定型,但这似乎并不意味着谷歌的回归能够打破这种状况。

2009年,即谷歌离开的前一年,谷歌中国市场份额为 18.9% ,比 2008 年下滑 1.8 个百分点;百度为 76% ,比 2008 年提高 2.8 个百分点。

当时的中国互联网搜索业务,其实已经呈现出一家独大的趋势,如若要论百度在国内市场完成对谷歌的超越,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的“闪电计划”。在主场优势加持下,李彦宏的底气并非无迹可循。

2010年初,谷歌离开,百度进一步蚕食市场份额,此后常年保持在 80% 以上。到了 2011 年,百度对首页做出巨大调整,将一个独立的搜索框彻底演变成全应用模式,这一动作被分析人士评价为“百度自推出独立搜索引擎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产品战略举措”。


也是在那一年的3月 24 日,百度在纳斯达克收盘时市值达到了 460 亿美元,超越腾讯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那是李彦宏和百度的高光时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帝国”呼之欲出。

2012年,互联网局势风云突变,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夜,百度、阿里、腾讯逐步通过收购或投资的方式扩充业务线。这种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其结果就是,此后国内几乎任何互联网大事件,都能与这三家巨头发生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大概从2013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开始频繁使用 BAT 的称呼,百度、阿里和腾讯三足鼎立之势得到外界承认。这等同于宣告了门户时代的终结,以 BAT 为代表的超级巨头正在用全新的打法完成对注意力的收割、聚合。而那时候, 360 和小米还被称为小巨头。

此后两年,百度无论是在核心主营业务、移动化战略还是人才吸引方面,均斩获丰厚。某些媒体甚至将2014年视为百度的巅峰,指标包括市值、并购投资、科研等。也是从那时起,百度开始将目光瞄准无人车、云计算、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研发等领域,并已有所成就。


李彦宏的光辉岁月一直延续到2015年,经过 5 年的进化和布局,百度与谷歌的 10 年搜索之争开始被遗忘,更多只是出现在了李彦宏自己的回忆中。

例如在2014年的亚洲金融论坛上,李彦宏曾称谷歌不接地气。“ google 中文名是谷歌,丰收之歌,觉得中国人丰收了就高兴。真正中国上网的人不太在意丰收不丰收的。”

在今年1月《时代》周刊发布的专访中,李彦宏表示,谷歌当年退出中国是因为迫于百度给予的市场份额的压力,“ 2010 年,百度占据了 75% 的中国搜索市场,而谷歌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他们最终被迫退出中国。”

此次面对谷歌即将回归的传闻,李彦宏再次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他的底气来源于百度近20年的发展,其中既有过去对谷歌搜索业务的反超,也有近 8 年以来百度作为一家技术型巨头本身对内功的“修炼”。

据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百度国内市场份额为 82.99% ,移动端市场份额甚至高达 90.43% 。可见,李彦宏那句“我们正好可以真刀真枪地再 PK 一次”,可能不是夸夸其谈。

当然,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家独大的副作用似乎显现,百度接连陷入舆论漩涡,几项核心业务开始受到严重挑战。有业内人士如此总结百度这几年的下滑: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谷歌的离开,似乎也让百度失去了创新和进展的动力,危机随之而来。

百度的 “坏名声”

李彦宏,一个从不主动应酬、不去夜店、不喝酒、不抽烟,下班就回家的“亿万富豪”, 2018 3 月,他以 120 亿美元的身价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 124 位。网上有消息说,李彦宏还有点自恋倾向,经常在百度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对于这种细枝末节的趣味,我们不予置评,但据此说他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似乎也并不为过,最起码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意气风发的,例如这次“主场邀战 Google ”时的表态。

当然,也有例外,2016年 6 月,李彦宏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刚刚经历了一连串舆论风暴的他,迷茫地表示,“我一直在想,百度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这句苦闷的叹息,听上去颇令人心疼。 2016 年,正是百度的“本命年”,也是人们对百度最失望的一年,百度搜索业务的市场份额下滑到了 60% ,并深陷“血友病吧事件”“魏则西事件”“深夜上线赌博推广”等负面消息之中,被千夫所指。


在一场又一场公关危机中,百度的公关团队很好地发挥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他们在应对魏则西事件时怪话连篇:“骂百度是斗地主式的感情宣泄”“这不仅是百度的问题,更是政府的问题”“媒体和公众都去追究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责任,这逻辑有点怪,百度是帮凶,那么主犯是谁”……百度公关在越抹越黑的路上一去不复返,“这届百度公关”作为反面案例被记入公关史册,与之对应的是百度的名声越来越差。

2016年 11 月初,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表示,“事实上,一切错误的背后,都是百度的管理问题,更深一步讲,是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崩塌。”方兴东的这句批评有点刺耳,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句话确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也就是说,对百度的拷问,已经由对其商业行为失范的不满深入到了对其企业价值观的斥驳,一时间所有的批评都指向了万恶之源——竞价排名。


进入2017年之后,百度高层出现持续的人事震荡, 3 月,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辞职; 4 月,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金融 CRO 王劲离职; 5 月,百度副总裁陆复斌、百度钱包、百度理财创始人、 CEO 章政华离职……有个段子风靡一时,百度了一下人生,得出的答案竟是“远离百度,珍惜前程”。 2018 5 18 日,百度总裁陆奇也离职了,百度的股票应声下跌 15% ,吃瓜群众纷纷猜测其“为何在这时弃船”。

人事的频繁震动,给外界留下了一个朝令夕改,人心惶惶的坏印象,而百度在一系列业务领域的“甩手”则更加令人不安: 2017 1 月,百度作价 12 亿人民币分拆并卖掉旗下移动游戏业务; 3 月,百度关闭提供在线挂号服务的“百度医生”; 8 月,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与百度的“溃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腾讯、阿里、滴滴、美团、饿了么、今日头条等巨头或独角兽在资本市场上疯狂的攻城略地。


尽管人们还常常会提起BAT,但在江湖地位上,百度哪里还有半点老大的风范。 2018 3 月下旬,在慎海雄出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组书记之际,他安排了三场与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会见,根据时间顺序依次为马化腾、马云、李彦宏。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礼仪之邦,讲究礼法和次序。江湖之名,在江湖之外,这次会面的顺序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有人笑称,“其实 TAB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