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得真快,今天都正月十二了,想必很多朋友都已经上班或者上学了吧。
赶完了寒假作业,重新回到正式岗位的你,是不是感觉
不休息、终于可以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实在是太好了呢?
在这里,
木鱼祝大家新的一年,不管是学习或事业、还是恋爱或氪金都有好运哦!
今天我们来话话年,
看看坊间流传的“年”的故事有历史依据吗?
年兽的原型是什么?
红包为什么是红的呢?
最后问答部分,增加了粉丝互答环节~
▲
节目完整视频
传统意义上
,春节指从腊月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而
现代的春节
,一般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相传
,年兽是一只远古巨兽,他牙齿尖利,头长触角,性格极其凶残。
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过三百六十五天,它就会上岸一次,吞食牲畜,杀害居民,为害一方土地。
直到一年除夕,在一个叫桃花村的村落,鸿元老祖假扮成乞丐,凭借“红纸”和“爆竹”,成功赶跑了年兽。
村民们得知了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便在每年除夕这天,换上喜庆的红色衣服,贴上红色对联、燃放烟花爆竹,从而驱赶年兽,并把这称为“过年”。
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渐渐的,也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春节”。
那么,这个“年兽的传说”真的是所谓的古代传说吗?答案还真的不确定。
其实,“春节”一词是辛亥革命后才确定的新名称,而关于过年节庆的起源,并没有确实可信的史籍记载。
在《尚书大传》中有:
“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这句话是说,春节是一年的开端,但并未提及节日庆祝起源的故事。
学术界一般认为,西周初年,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活动是“过年”的雏形。
但真正关于春节起源的观点,都是基于民间传说的,而且这些传说在古籍中都无从考证。
例如关于年兽的传说,在《山海经》、《搜神记》中均无记载,甚至从先秦至清代,历代神话,传奇,志怪文献中都找不到年兽的身影。
与年兽相关的记载只能上溯至民国初期,由于找不到确切地文献记载,
不少学者质疑年兽的传说并非春节的起源,而是后来才编造出来的。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年兽只是某些地方的乡土传说,所以在正式的古代文献中找不到,只是现代才被人们挖掘传播开来。
至于年兽害怕爆炸声音和火光,比较接近的是古人放鞭炮驱赶山魈的侵扰。
在南北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这种说法: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这段话里的山臊就是指的山魈呢。
但是不管怎样,过年的节庆中大家对于红色的喜爱是流传了下来,红色这个与火光相关的颜色,在中华文化中有了吉祥的气息,而红包的颜色,应该也和这些传说不无关系。
在春节,无论离家多远,我们都会尽可能地赶回家里与亲人团聚,一起吃上一顿丰富的年夜饭。
当然,也少不了小孩子们拜年讨红包,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姻,还有放学前疯狂赶作业的环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