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设计联
只做对设计师有用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三日 ·  20 小时前  
字体设计  ·  Spotify 推出的他们的新字体 ·  2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AI赋能动画设计,效率提升300%! ·  3 天前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二日 ·  昨天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一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设计联

惊呆了!博物馆空间设计燥起来也是不得了~

设计联  · 公众号  · 设计  · 2018-05-21 18:45

正文

炎热的夏日

哪里既能长见识

又能凉飕飕?

答案是博物馆


无论你是不是把博物馆当作旅行 目的地的博物馆粉,来到陌生的城市,了解当地的最直接方式,便是走进博物馆看一看。


在短短几小时内,跨越历史与地域,穿梭艺术与建筑,纵观这个地区的前世今生。而在大多数时候, 博物馆本身便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空间构造


IK Lab

墨西哥 Jorge EduardoNeira Sterkel


熟悉建筑圈的小伙伴,一定对 古根海姆 这个姓氏不陌生。


最近在墨西哥,一座名为 IK Lab 的艺术画廊把众人的眼球吸得足足的,原因之一是它独特的空间形态,原因之二在于它是古根海姆博物馆系列的又一新成员。




整个建筑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尚 。以不破坏当地野生动物生活为原则,不为建造而砍伐树木。以一个不规则的的结构座落在一个架高的平台上,与周围的树冠齐平。


不同于一般画廊规整的白盒子框架,编制而成的不平坦穹顶形成了令人惊艳的空间,犹如一个天然 “树洞” 。光线透过从墙上的大小、形状均不一的窗户中倾泻而入。利用小树枝排成的对角线图案,疏密不一的缝隙使得这部分光线若隐若现,具有原始的趣味性。




建筑材料选取了 水泥 本地出产的藤条 ,空间中的家具也都是用水泥制作的,形成了原始与人工的对比。


参观者必须脱掉鞋子,踏足起伏不定的地板,犹如天然树洞中行走,通过进入一条环绕画廊的上升步行道,进入空间的上层空间。




古根海姆家族热衷博物馆设计是众所周知的 ,包括建筑师莱特设计的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法兰克・盖瑞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内,这些大胆又带有颠覆性的建筑作品都是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旗下的建筑资产。




设计师 Jorge Eduardo Neira Sterkel 是一个自学成才的阿根廷建筑师。他原本是名画家,在自己经营的生态意识度假地 Azulik 基地上建造了蜿蜒的 IK LAB。


而当既是投资方也是管理方的 Santiago Rumney Guggenheim 看到这里,立即就建议把这里改成画廊。




这样看来,热爱艺术的基因一定是会遗传的,而一个传奇性的博物馆模式,它的不可复制之处,可能在于投资方眼光独到的艺术品鉴能力。



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南非 Thomas Heatherwick



外表平平无奇,内里十分惊艳,当建筑师在空间游戏中闷骚起来,估摸谁也比不过。


去年九月正式开放的 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非洲及其侨民当代艺术的博物馆,设计依附着建于1921年,停用于1990年的Grain Silo Complex谷仓建造。


这栋建筑一度是南非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是开普敦工业历史的一座丰碑。经过伦敦设计事务所 Heatherwick Studio 的改造,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这座外表单一的混凝土建筑分为一栋楼层分明的塔楼,及42个蜂窝状的高大筒仓。项目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将这些混凝土管道转变为适用于艺术展示的空间,同时保留建筑既有的工业痕迹。




原建筑并没有内部空间,只有 116 根垂直的圆通管道。设计师 Thomas Heatherwick 做了一个大胆而又具有意义性的举动, 通过 3D 扫描了一粒当地的玉米粒,放大到27米高的体量,立体地置入到这些管子中,相切的地方通通挖去,生生切割出一个中庭,形成如今不规则的形状。




切割后的混凝土管道边缘经过抛光并加上镜面,与原本粗糙的质感形成对照。每一个弯曲的管道顶部皆装配了直径为6米的夹层玻璃,从而为中庭带来自然光照。




建筑整体空间分为底部空间和上半部分的电梯塔,六层以下的部分现在是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Zeitz MOCAA。总共6000 多平米的展览空间内还包含 80 多个画廊,用于展现非洲当代艺术。




塔楼则被设计团队打造成了一座明亮的灯塔。玻璃图形经过设计,以威尼斯灯饰凸出的图案为参考,切割制造出精致的凸面形状,形成一个透明的壳体。如万花筒般的图案和色彩,形成不规则的闪耀图案,即便在远处也能闪耀如镶嵌了钻石一般。




大体量的混凝土管道、切割出的粗糙截面、透过玻璃的自然光线和精心投射的灯光,进入这个空间,还没见到展出的展品,这种无形的震撼力便已给人带来无法抵御的冲击感。



在刚过去的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起,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倡议,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多了解、参与与关注,并每年为此确定活动主题。


2018年主题是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手段的迭代,文物和展品不再像以往安放在展柜,大众只能隔着一层玻璃相望。像 《国家宝藏》 节目便选取当红艺人为国宝站台,成功带火了国内多个博物馆,参观人流翻了几番不止。




vr技术的引进、互动装置的设定 ,也让博物馆的体验感几何倍上升。


还记得去年在台湾看了一场扎哈哈迪德的展,其中一项体验便是戴上VR眼镜,多角度体验她所设计的淡水大桥,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轰炸下,那种震撼直到今日还尤为清晰。




相信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大众会越来越喜欢进入博物馆,而文化也将会更深地植根于我们的血液中。


你去过的哪些博物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本期作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三日
20 小时前
字体设计  ·  Spotify 推出的他们的新字体
2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AI赋能动画设计,效率提升300%!
3 天前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二日
昨天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一日
2 天前
孤读先生  ·  死要面子毁一生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