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走的音乐
古典音乐不高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行走的音乐

千与千寻:不要回头,一直向前

行走的音乐  · 公众号  · 音乐  · 2019-07-03 21: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期有朗读音频可供聆听↓


1


那年夏天

2001年,宫崎骏的动画长片《千与千寻》上映,在日本国内创下304亿日元的票房纪录,超越《泰坦尼克号》,成为日本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

今年,时隔18年,《千与千寻》终于搬上了中国的大荧幕。

18年,正是一个人从孩童成长为成人的时间。无论通过何种媒介,相信不少朋友已经看过这部动画,熟悉片中每一个人物角色,曾为其中绮丽梦幻的场景赞叹不已。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部片子首映,是在2001年7月的仲夏,而今年大陆上映的时间,是6月21日,正值夏至。

也许是有意,也许是巧合,这部电影的第一首配乐,曲名就叫《那年夏天》。

那年夏天↓

如果说,是宫崎骏的画笔给了《千与千寻》生命,让它成为出类拔萃的动画精品,那么久石让的配乐则赋予了《千与千寻》灵魂,让它成为登峰造极的杰作。

《千与千寻》的经典,并不在气势磅礴的场面,或是悬念迭起的剧情。甚至许多朋友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对于其中的剧情究竟在讲什么,都有些懵懵懂懂。

《千与千寻》最令我们难忘的,是那一帧帧充满色彩的画面,以及与画面一样光影迷离的音乐。我们随之沉浸到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感受到种种复杂细致的情绪体验,有憧憬,有希望,有落寞,有伤感,有怅然若失。

循着音乐的线索,就能唤起我们对于这部片子的记忆,无论你是否已经去电影院重温了这部动画,当你听到《那年夏天》的旋律时,你就已经穿越到那年夏天——千寻与父母一同来到废弃神庙的那个夏天。

父亲停好车,看着神庙黑洞洞的大门,说道:

“奇怪,难道走错路了么?”

奇妙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2


没有人的小吃店

千寻的父母变成了猪,因为他们吃了没人看管的,免费的食物。

鼓声领起了这段剧情的配乐,短短几声敲击,营造出一种日本神乐的气氛。

没有人的小吃店↓

日本神乐是日本最重要的传统音乐形式,常常在神庙祭祀场景中出现,在这里也暗示没有人的小吃店,摆出的丰盛的食物,并非是给凡人享用。

可是千寻的父母还是吃了这些食物,并且贪婪地吃的不停,直到变成只会吃与睡的猪,任人宰割。

这世界上没有不花费代价,就能轻易获得的东西,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可生活中,我们没少受到教训,可还是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毕竟,满足欲望很简单,要分辨究竟哪些是属于我们的,哪些不是,实在太难了。

在这个场景之前,千寻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小女孩。虽然已经感觉到异常,却还是没有勇气独处,硬着头皮跟着父母穿过黑洞洞的神庙入口,来到这个奇异的世界。

在这个场景之后,千寻没有了父母的庇护,不得不独自面对未知。



3


白龙少年

还好,千寻遇到了小白龙。

在他们相遇之前,这个故事充满了巧合,从父亲开车迷路,到误入林中小路,偶遇荒废的神庙,处处都是意外。

可小白龙的出现,却让原本偶然的一切,冥冥之中有了命中注定的意味。

小白龙好似一直在那里,等待着千寻的到来,带她逃脱危险,教会她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法则。

他的宿命,就是守护千寻。

同时,小白龙又是一个西西弗斯一般的角色,与这个世界中的许多人一样,他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可是只有他,如此激烈的抗争,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找回自己的真名。

白龙少年↓

久石让写给小白龙的音乐,有着瓦格纳般的激昂雄壮,铜管乐器奏出的是英雄的主题,弦乐合奏是与命运的缠斗,音乐进行到最高潮,戛然而止。

小白龙没有盖世的武功,也没有战胜故事中的反派,可毫无疑问,他是这个故事中的英雄,也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常见到,却又经常忽略的英雄。

他们在生活的洪流中努力奋斗,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守护着自己所爱的人。


4


锅炉虫

小白龙告诉千寻,在这个世界,每个人必须工作,否则就无法在这里生存。

于是千寻找到锅炉爷爷,想要在他那里讨一份工作。在锅炉爷爷那里,千寻遇到了煤灰们。

这些卑微的煤灰,千千万万,他们的工作是将沉重的煤块搬到锅炉前,投入,保持炉火旺盛。

他们每天按时上班,做着单调、循环往复的工作,庸庸碌碌,每日的期盼,就是短暂的休息时间,如果,能有机会偷懒,那就再好不过了。

煤灰们没有名字,长得全都是一个样子,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有人夺走他们的工作。

锅炉虫↓

煤灰的配乐,幽默谐谑,笨拙可爱,节奏行进像是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大象的主题,让人忍俊不禁。

《动物狂欢节》 大象主题↓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煤灰的存在,甚至可以说,煤灰才是普罗大众的常态。放弃理想,忘记自己的名字,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煤灰。

如此讲来,如果放到整部影片的配乐中看,这段诙谐的旋律又透露着一丝悲哀与无奈,有如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酒店老板主题,在整部波澜壮阔的作品中,出现这样一段插科打诨的音乐,让人不由自主的发笑。

《悲惨世界》 酒店老板↓

可是笑过之后,我们不由深思,在那样的时代洪流中,我们又怎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酒店老板那样毫无原则,见风使舵的人呢?



5


无脸男

无脸男,是另一种悲剧。

无脸男↓

无脸男的音乐由雄浑的太鼓领起,气势雄浑,却只持续了几秒钟,很快就碎成了金锣钟铃的散乱节奏。弦乐拨奏试图将零散的音符拧成一段完整的旋律,却一次次被鼓点击碎。音乐迷离狂乱,将他表面的强大与内心的虚弱、矛盾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煤灰不同,无脸男拥有无尽的财富,以及财富赋予他的无比强大的力量。他手中的碎金子,好像能买到世间的一切,从佳肴珍馐,到别人的尊严。汤婆婆经营的汤池里,每个人都对他卑躬屈膝,毕恭毕敬——是呀,有谁会跟钱过不去去呢?

可只有千寻,她对无脸男说,我不要金子,谢谢你,我还有事,告辞了。

凡屈服于无脸男的财富者,都会被他吞噬。然而,千寻却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不属于自己的。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她分文不取。

在千寻面前,无脸男反而成为了弱者。金子对不需要它的人而言,没有任何魔力,只是一堆亮闪闪的金属罢了,它无法买来千寻的同情与关注,于是强大到可以吞噬一切的无脸男,面对千寻,只能唯唯诺诺的自语:我好寂寞,我好寂寞。

无脸男,是这样一类人,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灵魂,只有带着面具才能生存。他们遗失的一切,都无法再用金钱买回,他们财富越多,越是疏离这个世界。人们需要他们的财富,却没有人需要他们。在拥有的财富之外,他们只是幽灵一般的存在。

金钱,让他们强大;金钱,也让他们如此渺小。



6


汤婆婆的狂乱

汤婆婆,是《千与千寻》中的大反派。正是她,把千寻的父母变成了猪,夺走了千寻的名字。

汤婆婆并不邪恶,她只是这个世界规则的守护人。她按照规则勤勉认真的工作,通过规则获益,毫不留情的处置敢于挑战规则的人。

魔法,就是至高无上的规则。因为魔法的存在,亭台楼阁平地而起,它创造了这个世界的灯红酒绿,让置身于其中的人纸醉金迷。

在这套规则下,这个世界高效运转着,表面上欣欣向荣,实则暗流涌动。像极了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金钱就是无所不能的魔法,只要投资,无论是房产还是股票,财富就能源源不断的凭空产生。踏实劳作只会被人压榨,勤俭节约成了守旧迂腐。

当魔法退去时,人们才发现,高楼大厦只是一堆堆冰冷的水泥砖头,股票指数也不过是跳动变化的数字,贪婪总有一天会让人变成任人宰割的猪。

然而,即使魔法如此强大,总有人不为之屈服,总有人激烈的反抗,也总有人利用规则的漏洞,反过来对付规则的守护者。当汤婆婆发现自己也会被魔法所蒙骗,她出离愤怒。

汤婆婆的狂乱↓

汤婆婆的音乐,混杂着狂乱、暴怒、阴森、纠结、无力。正如汤婆婆的魔力,她能把魔幻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却无法伤害真实世界的一花一木,无法蒙蔽勤劳克己者的双眼。



7


那一天的河川

《千与千寻》中,有一处前后呼应的旋律,就是这首“那一天的河川”。

那一天的河川↓

这段旋律第一次出现,是小白龙与千寻在花丛边谈话的场景。

短短几秒钟的对话,每一句都意味深长。

小白龙把衣服递给千寻,说“回去的时候用的着”。

千寻从衣服口袋中找到卡片,回忆起自己的名字,是荻野千寻。

小白龙说,一旦被夺走名字,就没法再回家了。

他还说,“我到现在都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可是真不可思议,我竟然还记得你的名字。”

第一次看《千与千寻》,这些对话很容易被我们忽略。重看的时候,才会理解其中的深意。千寻最终回到了真实的世界,而她的名字,就是回去的路标。

还有一条暗线,被埋在了这段场景的配乐中。这段音乐名为“那一天的河川”, 可是这段场景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条河流。

谜底,直到这段旋律第二次出现时才终于揭晓。



8


重新开始

为了拯救小白龙的生命,千寻毅然坐上了驶向钱婆婆家的单程电车。一路上,没有人说话。列车到站,乘客们静静的取行李,静静的下车。车厢里的气氛,安静到压抑。车厢外的风景,美的让人窒息。

彼时,在花丛中,千寻吃着小白龙带来的饭团,哭得一塌糊涂。而此时,她要守护自己所爱的人,她勇敢的迎向茫茫的远方,眼神中充满勇气与坚定。

列车一路行驶过无垠的水面,水天一色的碧蓝大片大片的涌入眼帘,那是孤独的颜色,在这段旅程中,千寻长大了。

钱婆婆的家,在列车的终点站,距离喧嚣繁华最远的地方。在钱婆婆家中,千寻一行人一起动手纺线,为千寻编制了一条红头绳。此时,一段温暖的旋律响起,音乐的名字,叫做“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真实的事物。过程虽辛苦,心里却像缓缓流淌而出的音乐一般美好温暖。当千寻带上红头绳,小白龙也腾云驾雾而来,他来接千寻,去营救千寻的父母,之后回到真实的世界。

重新开始,当小白龙载着千寻踏上归程,千寻找回了自己遗失的记忆。她想起自己小时候,曾经跌落到一条河里,那条河将她推向岸边,拯救了她的生命。她想起那条河的名字,叫做琥珀川。

重新开始,小白龙想起了自己的真名,赈早见·琥珀主。原来,他的名字始终藏在千寻的记忆里。

人们也许会忘记自己的名字,但他们总能在爱自己的人那里寻回自己,重新开始。



9


归来之日

我记不得自己的名字,可我竟然还记得你的名字。

名字,是这部动画片的终极主题。

《千与千寻》,这是一个有些奇怪,听上去很美,却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片名。

实际上,它的完整片名,叫做《千与千寻的神隐》。

神隐,即“神秘的消失”,在日本民俗传说中,人类脱离真实世界,进入神魔妖灵的异世界,被称为“神隐”。

小千,是千寻被汤婆婆夺取真名后的名字。 千,与千寻的神隐,如此断句,才是这个片名的真正含义。

当千寻找回真名,救回父母时,小白龙告诉她,不要回头,一直向前。

千寻终于踏上了归程,此时,一段曾经出现过的旋律响起,还记得它第一出现时的名字吗?

“那一天的河川”。

归来之日↓

那一天的河川,轻轻将落水的千寻推上浅滩。在真实的世界中,琥珀川已经被填平,盖起了房屋。但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那一天的河川化身为小白龙,继续守护着千寻。

神隐,还有一重含义,经历过神隐的人,会忘记自己神隐时的经历。

千寻按照小白龙吩咐,一路向前,没有回头。

当她随着父母走出黑洞洞的神庙大门,异世界消失了。当她再次茫然回望时,只剩下音乐还在提示她曾经在这里经历的一切。

这段音乐,叫做“归来之日”,也叫“那一天的河川”。


10


永远同在

《千与千寻》究竟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对于未经世事的孩子,它是一部单纯美好的童话;对于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它是一本热血励志的寓言;对于饱经沧桑的成年人,它是社会的镜子……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都能从中看到不同的东西,可奇怪的是,无论看过多少遍,我们总也记不清《千与千寻》的剧情。

影片的结尾,神庙黑洞洞的大门逐渐远去,这段镜头仿佛有一种魔力,将这段故事从我们的记忆中抽离。

千寻在异世界经历的一切,也随之神隐了,只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一丝莫名的情愫,让人回味无穷。

最好的艺术品,不都是如此吗?无论欣赏时有多么心潮澎湃,一旦离开,就化为无形。仅凭记忆,我们永远也无法将其精确还原,可我们也都知道,只要遇见,就不会忘记。正是残存在我们心中的回味,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

心灵深处某个地方,

总有令人心动的梦。

纵有道不尽的离愁,

我确信有一天能与你重逢。

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都充满未知,

但我们可以确信,

天空的颜色永远碧蓝如洗。

即使前路茫茫无尽,

我的双手仍拥抱着光明。

告别的时候,静下来的心,

即使从零开始,也要用心聆听。

生存的奇妙,死亡的不可思议,

花,风,城市,一切皆如一。

——《永远同在》


影片的片尾曲,名为“永远同在”。

永远同在↓

每当这首歌响起时,千与千寻的故事,就又一次在我们的记忆中封存。当我们回到现实世界,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幸福与磨难,迎接每一次成长,每一次重新开始,总有一个声音始终提醒着我们。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

祝大家赏乐愉快。




艺术浪潮下的音乐历史,经典旋律后的名家轶事
《乐读:古典音乐漫游指南》
实体书购买↓

- 行走的音乐-漫游指南 -

回复“如何入门”,可以获得经典音乐的入门指导。
回复“有啥推荐”,可以获得最新的推荐音乐列表。

回复“电影”,可以获得电影中的经典音乐。

继续探索其它似曾相识的经典音乐,请回复“似曾相识”。

回复作曲家姓名,可以获得音乐家相关作品和故事。

现在支持的音乐家有巴赫、莫扎特、拉威尔、海顿、肖邦、奥芬巴赫、李斯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