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器械之家
*
本文系转载,有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近日,全球骨科百强械企Surgalign宣布,
自愿申请第十一章破产保护,公司相关资产即将进行拍卖和出售,
预计资产和负债在5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
据悉,Surgalign公司在2019年全球百大骨科公司中名列第21位,随后在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
其股价持续下跌了94.27%,此前半年时间都在1美元左右的低位徘徊。
随后公司便开始了一系列重组裁员计划,如今来看收效甚微。
图片截自:同花顺官网
受消息影响,
6月20日Surgalign(SRGA)盘中最低跌幅达83.61%,一度触及0.2美元,股价创2022年5月16日以来新低。
截止当日收盘,其股价跌81.97%至0.22美元。
在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解释说,Xtant医疗公司
在今年早些时候以17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Surgalign的两条产品线——Coflex和Cofix,
还包括一系列专门用于治疗脊柱疾病的手术工具,并将部分债务转移给Xtant。
在进入破产程序之前的周日,双方已经签署了资产购买协议。根据协议内容,
Xtant提供了500万美元,
以承担与该公司设计、开发和制造硬件医疗技术和生物制品医疗技术分销业务相关的“特定负债”和“特定资产”。此外,
总收购金额的10%将进入一个托管账户,如果交易失败,将返还给Xtant。
然而,
在破产申请之后,Surgalign已经搁置了与Xtant的“出售计划”。
现在该公司计划在拍卖会上出售其所有资产,包括那些在Xtant合同中指定出售的资产。同时
将Xtant选为“假马竞标者”(stalking horse bid),这意味着其最初的500万美元出价将成为未来所有对Surgalign资产的起拍价。
Surgalign指出,如果出价更高的买家赢得拍卖,Xtant可能有权获得其出价3%的违约金赔偿,外加一些相关费用的报销。但
如若公开招标失败,“假马竞标者”将获得收购权。
此外,文件中还指出,进入破产程序已导致迪尔伯恩资本管理公司(DearborneCapitalManagement)和Neva公司的两笔未偿债务违约,
两笔债务都刚刚超过510万美元,但破产法第11章阻止了债权人立即履行任何偿付义务。
Surgalign表示,该公司计划在破产申请和拍卖过程中继续正常运营,并表示
手头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为破产诉讼提供资金补充。
Surgalign最早于199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注册成立,前身为RTI Surgical,是佛罗里达大学的全资子公司,
接收了大学异体移植加工业务,相关设备和技术的知识产权转移,于2000年8月首次公开募股,登陆纳斯达克市场。
2008年2月,RTI更名为RTI Biologics,随后公司依靠收购逐步扩大了骨科产线。
其中最关键的几次收购,包括2018年1月4日收购Zyga Technology进入骶髂关节融合市场,并开始商业化 SImmetry 骶髂关节融合系统。
2019年3月8日收购了一家专注于运动保护和非融合脊柱植入物技术公司Paradigm Spine,其主要产品是Coflex层间稳定系统。
业务版图不断扩大的RTI Biologics在2019年全球百大骨科公司中跻身第21位,专注于脊柱外科领域,产品包括导航系统、骨科植入物、骨再生材料等。
股价跌超95%
然而自踏入2021年以后,Surgalign的日子就过的相当艰难,
首先是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却开始“衰落”,股价一度跌超95%;2022年8月还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指控,认定其前高管和财务人员在财报中作假,进一步拉低了公司的股价。
于是公司在去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成本削减计划以延长先进跑道,最终公司2022年运营成本控制在1.2亿美元,相较于2021年的2.02亿美元减少了近一半,但公司还是在当年度亏损了5400万美元,
截止12月31日公司剩余资金仅有1600万美元,而上一年为5100万美元。
三次裁员,被退市警告
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Surgalign的败落不仅仅是源自于本身内部的管理疏忽,同时也是资本市场回归冷静的表现。
回顾过往历程可以发现,近年来Surgalign正在逐渐转型向医疗AI影像领域进发,2022年1月Surgalign推出世界上首款AI驱动的脊柱增强现实(AR)导航系统HOLO Portal导航系统获得了FDA批准。
由于创下了全球首款,并且正值元宇宙概念大火的阶段,产品的获批也收获了大量国内媒体的关注。
此后公司又陆续收购不少AI企业,希望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扩大商业版图。
然而遗憾的是,被Surgalign寄予厚望的Holo Portal脊柱系统并没有达成理想的销售预期。
财报显示,自转型以来Surgalign在2021财年和2020财年都没有从运营中产生正现金流。且原本通过剥离业务,
Surgalign已经在2019年全额偿还了所有未偿债务,但分拆以来的收购和巨额运营研发成本又让公司再度债台高筑。
截至2021年、2020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
Surgalign 因持续亏损而蒙受运营赤字分别为1.229亿美元、1.942亿美元和2.488亿美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赤字已达到5.696亿美元。
事实上,在前些年医疗AI影像概念兴起后就出现了大批的同质化械企。
这一现象折射出的,是医疗软件当前的商业化之难。想要真正实现“AI+ 医药”产业“大势所趋”的发展愿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收费政策、数据权益分割、法律风险保障等。
此前,浙江省放射质控中心主任龚向阳主任表示,AI产品和临床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不是在技术上,而是
在应用场景的选择、服务模式、AI公司的盈利模式上,以及医院对AI产品的估价和企业自己的估价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仅凭市场力量并不能使其流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