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2019年初到2023年初,四年时间弹指一瞬,市场从上一轮牛市的起点度过了一个周期,现在很有可能站在下一轮牛市的起点上。
回首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了全球供应链安全担忧,逆全球化叠加货币超发的滞后效果诱发高通胀,继而导致美联储以高利率维护美元信用吸收全球流动性,国内政治周期叠加疫情防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A股/港股/美股尽皆熊市。
展望2023年,压制市场的三大负面因素已经大大缓和,美国加息进程已进入尾声,国内疫情平稳转段,明年阻碍消费复苏的最大障碍已经拔除。对地产和互联网平台的政策明显转暖,对民企的呵护和鼓励坚定明确。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些重要的信号不容忽视,聪明的资金已近开始积极布局。
2022年11月以来,市场已经有了明显的反转,港股和中概股的反弹领涨全球。2023年经济的复苏叠加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A股市场大概率会迎来春季行情,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1、大类资产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21231,
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
A股:
受疫情冲击,叠加年末流动性趋紧, A股12月呈现小幅阴跌态势,但这些都是短期因素,因此反而是布局时点。
港美股:
受国内复苏预期带动,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领涨,美联储释放鹰派态度,纳指跌幅较大,2022全年来看港股表现总体好于A股和美股。
商品:
市场从交易通胀逐渐过渡到交易衰退,商品总体高位震荡,全年商品总体上涨。2023或需关注中国复苏带来的商品机会和美元实际利率转负带来的黄金机会。
债券:国内利率上下行空间均比较有限,11月受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债券收益率上行,形成小债灾。12月短期冲击效应减弱,债市趋于回归常态。
汇率:
2022年美国激烈的加息进程,使美元指数走强,美元兑人民币全年升值了约9%。但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预期的强化,人民币在11月后有所升值。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21231,
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
市值风格:
受经济复苏预期影响,12月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大盘强,小盘弱的特点。全年市值风格分化不大。
估值风格:
12月低市净率指数表现较弱,主要是11月以地产为代表的低估值风格涨幅过大。全年看,低估值风格回撤明显更小。
质量风格:
12月总体比较均衡。全年来看绩优股跌幅最明显,反映宏观风险对长久期资产的杀伤力更大。
行业风格:
受经济复苏预期影响, 12月消费领涨,涨幅较多的能源和地产领跌。2022全年看,能源和电信服务表现最好,信息技术跌幅最大。
3、各类基金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21231,
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
从基金分类上看: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12月下跌-1.1%。2022全年看,货币型基金表现更好,债券型基金其次,偏股型基金跌幅较大。
从基金风格上看:
12月大盘风格强于中小盘风格。2022全年看,价值风格和小盘风格显著跑赢,背后是宏观经济不景气和资源能源类企业高景气的体现。展望2023,这一情况将有望回归平衡。
1、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12月上旬,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下旬宣布新冠“乙类乙管”,主要城市陆续达峰并开始恢复正常。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为2023年经济复苏创造环境。
2、美联储货币政策
美联储议息会议12月加息50bp,但维持较鹰派的态度。2023年或将继续加息,但幅度大概率会有明显放缓,美国有意图维持较高的利率水平以控制通胀,对于美股来说是杀估值的进程已经基本结束,进入杀盈利阶段。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15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对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为明年工作核心,在平台经济、地产、民企等市场关注点上也有重要信号。实际上,点名了2023年以消费复苏为主线的政策方向。
1、CPI和PPI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的基本情况,研究物价对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PPI生产价格指数,反映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一般认为,企业成本会向消费品价格传导。
2、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情况。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该指标反映总消费情况。
5、PMI指数
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
综合来看,
PMI、消费、投资、地产、价格指数等指标,均处于底部位置,
经济基本面处于底部位置,但这已经是“黎明前的黑暗”,2023年上半年很可能出现企业盈利和风险偏好同步回升的“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