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坐北科技泽传媒
依托泽传媒智库及泽传媒融合传播研究院,我们提供专业的视听新媒体数据服务、视听产品PR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马营销  ·  深耕IP内核,泡泡玛特探索潮玩发展边界 ·  6 小时前  
安利云学堂  ·  直播预告 | 雅姿滤镜精华新品发布会 ·  14 小时前  
他化自在天  ·  「任侠」感谢2024年1月第2周10位光荣榜 ... ·  昨天  
赛博禅心  ·  超级硬广:输入 ikun,解锁 ... ·  3 天前  
赛博禅心  ·  超级硬广:输入 ikun,解锁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坐北科技泽传媒

2024年网络红人这条路,有点艰辛不易……

坐北科技泽传媒  · 公众号  ·  · 2024-12-20 15:30

正文

点击“ 阅读原文 ”到 学习强国总平台 听精选内容

在互联网深度渗透的2024年,网红圈已成为大众视野中不可忽视的文化与经济现象,其发展态势复杂多元,既孕育出众多正能量的榜样人物,也暴露出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结构,亟待我们进行全面审视与深入思考。
跑马也追不上的网红:文化传播与精神引领的新力量
近年来,不少网红凭借独特才华与魅力崭露头角,成为新时代的文化符号与精神标杆。这类网红才艺奇绝,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容易被模仿,极难被超越。
李子柒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几年沉寂后回归,她接连发布了三条视频,发布后不到2个小时,播放量均在百万+,3天涨粉超1000万,并且其海外账号在停更期间涨粉500万+,足见其影响力之大,粉丝基础之稳固。她精心打造的田园生活视频,绝非简单的娱乐内容,而是深度融合了传统农耕文明、手工艺制作、美食文化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每一个画面都是对传统文化细致入微的呈现,甚至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一种新颖、亲和的方式进入世界观众的视野,打破了文化传播的传统壁垒,激发了全球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向往,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崭新思路,也让网红这一角色承载起文化使者的重任,拓宽了正能量网红在文化维度的价值边界,引领后续网红探索更多文化传播的可能性,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在李子柒之后,还有南翔不爱吃饭、九月等文化类博主,他们把非遗技艺从传统小众环境带入大众视野,用视频展现制作过程与内涵,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文化传承,还通过呈现非遗的历史文化价值,唤起大众的文化认同与自豪,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更会结合现代生活创新非遗,开发新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还有像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这样的知识型博主,他是坐拥2489万粉丝的科普达人,以专业、有趣的方式讲解自然生物知识,其发布的科普视频让观众轻松了解自然生物奥秘。不仅如此,各类知识型博主在学习引导方面,为受众提供系统学习路径与方法,激励粉丝持续学习,还能解决问题,针对生活、工作、学习等场景的实际问题给出方案,也能为专业领域问题答疑,从而满足受众在求知、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的需求,推动各类知识的普及与应用。
沉疴老病的网红圈:信任危机与价值扭曲
与此同时,也有诸多乱象纷至沓来,引发了公众对这一行业的信任危机与深刻反思。
据不完全统计,众多网红在这一年人设崩塌、陷入舆论漩涡。以猫一杯为代表的虚假摆拍事件,消耗了粉丝的信任,其编造的“秦朗丢作业”剧情被戳穿后,遭受全网封杀,这不仅是个人声誉的溃败,更反映出部分网红为博眼球不择手段,摒弃了基本的真实性原则。
在商业领域,直播带货问题频发,疯狂小杨哥的月饼虚假宣传、王蓉仨娃妈直播抽奖福袋的诚信问题,凸显了商业利益驱动下网红对道德底线的漠视,破坏了健康的市场生态,侵蚀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石,使得网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蒙上阴影,也让公众对网红推荐产品的信任大打折扣。
此外,如东北雨姐等网红的不当言行引发的网络暴力与冲突,更是将网红的负面社会影响暴露无遗,折射出部分网红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的严重缺失,对社会公序良俗和网络文明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引发大众对网络社交行为规范与道德约束的重新审视。
还有一些违反网络管理规定问题,部分网红账号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拆卡、利用新技术生成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等问题,如一些直播间鼓动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部分用户利用AI绘图技术制作涉未成年人的恶俗低俗漫画等,这些都违反了网络管理规定,受到了相应处罚。

所有乱象皆有根源:行业生态失衡与规范缺失
据消费者网等机构联合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在23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反映的主要问题中,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分列前二,分别占比38.97%、34.59%,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0%。由此可见,消费者在直播带货面对最多就是这两大问题。
网红行业深陷困境,根源在于内外因的交织作用。从行业内部看,早期的低门槛与高回报吸引了大量人员涌入,素质良莠不齐。在流量至上的竞争环境中,部分网红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道德与法律原则,通过虚假炒作、数据造假等手段快速积累人气与财富,扭曲了行业的价值取向,使得踏实创作与真实表达在浮躁的风气下举步维艰,破坏了行业的健康生态根基。
营销层面,与明星人设精心维护不同,网红经营较粗放,危机时难挽局面,其积累的信任会因人设问题瞬间崩塌,损个人形象与商业价值,既造成粉丝流失,又阻碍商业变现,像品牌合作、广告代言等皆受牵连,严重威胁网红经济可持续发展。
外部监管层面,网红行业作为新兴业态,法律法规与监管措施存在明显滞后性。现行规范难以全面覆盖网红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平台审核机制在海量内容面前存在漏洞,对网红行为的约束与引导不够精准有力,未能及时有效遏制不良风气的蔓延,导致违规成本较低,进一步纵容了乱象滋生,使得网红行业在无序扩张中逐渐偏离正轨,陷入混乱与迷茫。
行业还是要走下去:多方共建健康生态去破局
2021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针对“直播带货”这种新兴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所制定和推行的。 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旨在规范互联网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进一步规范包括网红在内的互联网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的活动。悬在上方的监管之剑从未离开。

展望未来,网红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多方协同发力。网红自身应回归初心,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将才华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深耕优质内容,如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倡导公益等,以真实、积极、正面的形象重塑行业声誉,成为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推动者。
一个网红,牵涉到网红、平台、品牌方、物流公司等多方环节,也给相应的监管带来难度与挑战。
政府应加快完善法规体系,填补监管空白,加强对网红行为全链条的监督执法,从广告宣传、税务缴纳到言行规范等方面明确红线,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平台作为网红的直接运营场所,要优化算法推荐机制,摒弃单纯流量导向,强化内容质量与价值评估,加强对网红的教育培训与日常管理,建立严格的信用评价与惩戒机制,对违规者予以限流、封禁等处罚,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作环境。
而公众作为网红影响力的受众,应提升媒介素养与辨别能力,理性看待网红现象,不盲目追捧与消费,通过点赞、评论、举报等行为,为优质网红助力,对不良行为说“不”,倒逼网红提升内容质量与道德水准,共同推动网红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有序,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中发挥正向、持久的价值,融入并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潮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