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AAO 2018精粹】聆听来自大洋彼岸的视网膜疾病新动态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 公众号  ·  · 2018-11-02 18:49

正文

编者按:

日前,2018美国眼科学会年会于大洋另一端的繁华都市芝加哥落下了帷幕。本次大会上聚集了世界各地潜心眼科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共襄一场万众瞩目的学术盛会。而本次大会上备受大家关注的视网膜领域又有哪些最新动态呢?今天小编精心摘选了AAO2018上视网膜专题的精粹内容,带你一览国际最新风向!



一、DME该不该做玻切?



既往研究结果表明,玻璃体切割术(PPV)可有效降低黄斑囊样水肿(DME)患者的视网膜厚度。 然而,多数患者的视力未能得到改善。那么对于DME患者,玻切究竟值不值得做?让我们看看Shah医生在AAO上的解答吧


既往研究的潜在问题


Shah医生认为,可能既往研究纳入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病例仅仅是其它治疗无效的顽固性DME患者,例如那些具有永久性视网膜外层损伤的患者。另外,在多数研究中,研究者均未采用OCT对 DME患者进行评估。


哪些OCT指标有用?


是否有OCT指标能够预测哪些患者将获得最佳预后呢?Shah医生认为,外界膜和内节/外节的完整性,视网膜内层的组织破坏,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大小以及高反射灶的存在都是重要的预后指标。此外,平行度 - 视网膜层的直线和平行度量 - 是视网膜各层完整性的量化指标,可用于预测哪些患者可从手术中获益。


膜该不该剥?


在PPV手术中可以剥除或保留内界膜(ILM)。 然而,前瞻性研究证据表明,在PPV手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PVD)、剥除ILM对于稳定视力和改善CME比单独行PPV和PVD更有效。



小结:选对患者,定好期望值


Shah医生建议,临床医生应当现实看待顽固性DME,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期望值。术前OCT检查能够发现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获益的患者。如果能够在不好的OCT检查结果出现之前进行玻切,那么手术可能会是DME患者适当且安全的治疗选择。


二、黄斑裂孔患者的福音!!!



黄斑裂孔的治疗对于眼科医生来说是艰难的挑战,眼科医生多依靠各种各样的手术辅以药物来治疗,但这些方法均为破坏性治疗,术后疗效多不理想。Rizzo博士领导的团队在今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视网膜病专题上发表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该方法通过促进视网膜再生修复黄斑裂孔,究竟是怎样的方法呢?


术式核心——生物相容性高的羊膜塞


Rizzo团队用皮肤钻孔器从人羊膜组织上取下包括上皮、基质和绒毛膜在内的完整的圆形膜片,并将其精心修剪成大小一致的羊膜塞。然后手术医生在完成常规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离术后,将羊膜塞移植到黄斑裂孔的视网膜下间隙中,将裂孔填塞。因羊膜塞的黏附性非常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将其放置到位。之后再行常规硅油填充术,完成手术。


漫漫探索路


Rizzo团队最先在10只兔子上做了动物实验,发现这种羊膜塞可完美的、永久的修复视网膜周边裂孔和复发性裂孔,而且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之后他们对一例继发于视网膜脱离的巨大黄斑裂孔患者实施了该手术。患者于羊膜塞填塞术后3个月复诊,可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出现再生现象。而后,在硅油取出术后2个月时,他们发现该患者视网膜组织将羊膜塞填充的裂孔完美覆盖。


接下来,他们又给另外的12名患者实施了羊膜塞填塞术。术后统计发现,患者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02,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8,患者视力明显提高。


小结


Rizzo团队研究的新方法是通过促进视网膜再生而不是破坏性手术来修复黄斑裂孔,术后视网膜完美覆盖羊膜塞填充的裂孔,重塑了黄斑结构,使术后视力显著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创了黄斑裂孔治疗的新思路,为黄斑裂孔患者带来了福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