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了没
社会有学问,一个有趣、专业、接地气的泛社会兴趣社区。今天,你社会学了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消息传来:母女二人双双遇难 ·  14 小时前  
南国都市报  ·  雨雨雨持续到啥时候?未来一周海南天气→ ·  14 小时前  
环球时报  ·  虚惊一场?“撞击概率接近于零” ·  2 天前  
扬子晚报  ·  突发!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了没

“千万别给我发语音消息!”

社会学了没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7 22:09

正文



推荐

作者:大将军郭

来源:我们心里都有病 ID staynormai

编辑:

阿九


社长说

微信语音这个事情吧

总是让我很紧张啊

因为怕自己的声音不够好听……


千万别给我发语音消息


上周末去参加腾讯研究院的一个活动,交流环节是让大家聊一聊 你最想删掉/增加微信的哪个功能?


有一个男孩的回答言简意赅又铿锵有力:“我希望能增加一个开关,关闭后就 不允许任何人给我发语音消息。


这个回答获得了一片赞许和满堂掌声,我也禁不住会心一笑,想给他点赞,原来害怕收到语音消息的不止我一个人啊!


就在他发言的几分钟前,我还收到了语音消息,但是我却没有点开收听,只想皱眉翻白眼:一言不合就发语音,放过我吧!


越来越多的人对语音消息产生抗拒,原因却各有不同。


语音不方便即时接听


微信讲求 即时性 ,但有时语音却违背了即时的可能性。正在开会,正在嘈杂的环境下或者旁边有人在场都不适合即时点开语音收听, 因为语音比文字更强硬的打断了当下这一时刻的活动,特别具有 侵略性




试想下,你老板正在跟你训话,根本不可能打开语音听信息,朋友正在跟你聊天,你更不能不礼貌的拿起手机不顾朋友的感受。


在这点上,文字就显得温柔了很多,我们可以稍微一心二用的快速浏览文字,即刻做出反应,但对于语音却需要专注的听,对于大脑加工信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看到语音消息,我们难免会感觉 很有压力

语音可能包含更多无用信息

对于发语音的人来说,成本相对较低,说话速度总是要快于打字的,所以很容易在关键信息之外夹杂着很多并不重要的内容,但是对于听语音的人来说却不是如此。


也许你只是想知道一个是或否的答案,可对于对方的50秒语音,你却只能照单全收,尽管你真正在乎的是只是其中2秒的内容。如果换成文字,我们 只对其中部分信息保持敏感 就可以,其他内容可以略过或快速加工。


有一次帮人买东西,我发图片让她确认是不是买对了,对方发来三段60秒的语音,我耐心听完发现,其实她只要告诉我她不确定,需要马上查一下再告诉我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却都花费了3分钟时间交换了无用的信息。




3分钟也许算不得什么,但是如果每一回合的沟通我们都要浪费3分钟,一天下来,我们就有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处理无用信息,浪费了时间,也影响心情。


更不消说微信群里的语音,如果你想知道大家在聊什么,就需要挨个点开听一遍才行,花十分钟听完发现跟你并没有关系,那感觉真是呵呵了。


语音不方便查找和确认


微信已经不只是用来聊天了,很多重要的事也在这个软件上交流。比如约定见面时间,比如商量碰头地点,甚至工作也会在微信上沟通。


本以为这样更方便,但其实如果你们是用语音交流,你会发现特别 容易混淆和犯错


见面地点的名字可能听不清,你需要再次确认,否则很容易跑错场;上周约定本周的见面时间,如果你没记清,就要回头重新收听语音,再次确认时间;工作内容繁多,对方的语音冗长,你可能 需要边听边整理才不会遗漏



如果是用文字沟通,地名复制在导航软件里即可,见面时间用搜索即可第一时间找到,回顾工作要求只需再阅读一次就好。 文字绝对比语音更精准更有效率啊!


语音更像是一种侵犯


刚才说的原因都比较理性,其实不喜欢听语音消息,也有很多 感性的心理因素 在作祟。


虽然 语音 只是信息传递的一种介质,但我们会把这种介质定义为 更私密的途径


如果是朋友、家人、爱人发来消息,你可能很乐得去收听,因为你们的关系相对更紧密,你愿意在方便的情况下去听听他对你说了什么,这不会让我们不适,因为关系亲近,你会更轻松心态更开放去知道他想跟你表达的任何。


但当一个并不相熟的人发来语音,或者在你正处于一个私人空间和时间的情境下,你会觉得这是 一种打扰


因为这意味着你不仅在接收信息,也要一并收下对方的语调语速语气,这其中都夹杂着对方的情绪和状态。 可是,你或许并没有准备好去了解这一切。


这就好像突然来敲门的是你的家人朋友,你可能会毫不犹豫的就打开门,但如果是关系并不密切的同事领导邻居,你估计会深吸一口气,心里还带着迟疑。


你们的关系亲疏,决定着交流方式是否适当,语音消息本身并不包含区别,但这种方式更适合于亲近的人交流。


我曾遇到过几次尴尬的情况,在某个群里加我好友的人,打招呼的第一句竟然是语音,还有许久未联系的普通朋友,忽然发来的消息也是通过语音。




我虽然知道这并不是什么错误,但在收到消息的一瞬间,还是觉得有点反感,内心会有一种抗拒: 我们的关系好到可以这样随意发语音吗?


说到底, 我们每个人都在心里有一种界限 ,这种界限可能是感性的,但它还是规范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