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你离开爸妈一个月的忌日。爸妈很后悔,爱你变成了害你。16岁的你就这么匆匆离开了,是爸妈的错……”
这是浙江省人民内分泌主任华燕吟朋友圈的一条信息,华燕吟主任留了3根蜡烛的图标。“是一位小患者妈妈发的朋友圈,孩子才上初中,他得的不是绝症,是糖尿病,完全可以控制好的。但爸妈没有管好,胰岛素都停了,这相当于慢性自杀!真是可怜又可恨!”华主任想起这位小患者的事情,连连感慨。
16岁少年患糖尿病
父母管不住儿子任由他吃喝
16岁的小健原本白白胖胖蛮精神,虽然家里经济状况一般,但父母倾其所能,有求必应,让他吃好穿好。
3年前的春天,父母发现小健胃口挺大,人却明显消廋,而且比以前更爱喝水、尿也多。一番劝说,小健终于拉着脸去了当地医院,没想到竟是患上糖尿病,而且还是1型。这意味着每天要注射几次胰岛素。
从那以后,原本活泼开朗、爱运动的小健变得憔悴,无精打采,经常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而父母却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千方百计陪笑脸哄着,唯恐儿子一不高兴就拒绝打胰岛素。父母也曾试图狠下心,按医生的话去做,但终究在小健哭闹中败下阵来。
沉淀后的血一半是白色的脂类物质。
“我这个侄儿非常任性,平时脾气就很大,一天几次注射胰岛素,确实是件麻烦的事情,但不应该老是拿父母撒气呀!”小健叔叔摇着头说:“我哥嫂很宠这个孩子,已到毫无原则的地步。”
“1型糖尿病即使每天按时注射胰岛素,饮食还是要控制,小健却嚷,不让敞开了吃,就拒绝打胰岛素。对于这种无理取闹,哥嫂也作‘退让’。” 小健叔叔叹气道。
依然不肯打胰岛素
父母找来中药偏方代替
这几年,小健血糖(空腹)控制得并不好,一直徘徊在10mmol/L以上(正常值上限为6.3mmol/L)。
去年年底,小健又不愿意打胰岛素了,父母竟然再次妥协,不知道哪儿弄来的偏方,停了胰岛素,让他改服中药。
“患者半个月前被送到我们医院,当晚就发生险情,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抢救,几分钟后恢复自主心跳。”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美齐说,
“听患者父母讲,大约几个月前给患者改吃中药,并一点点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及剂量,最终完全停了胰岛素。”张美齐说,“我们请了相关专家会诊,都认为其父母提供的偏方,对治疗糖尿病毫无作用。”
少年血糖爆表
抽出血液马上凝固,无法检测
来杭州就诊的前两天,小健突然感到胸口如巨石压住,嘴被塞了东西般,喘不过气来,头痛,浑身无力。惊慌失措的父母忙将他送到当地医院,一查血糖达27mmol/L,抽出的血是红白混合物,且很快就凝固,当地医生建议转诊。
医生回忆,小健到省人民医院时,神志模糊、呼吸急促、口唇发紫、逐渐昏迷,血糖已爆表,抽出的血马上就凝固,无法测出。以致血标本多次送至化验室被退回要求重抽,而此时,患者已出现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危象。
抽出的血马上凝固
最终,小健因多器官衰竭恶化,不幸去世。
“小健啊,睁开眼看一下妈呀!”悲痛欲绝的妈妈趴在儿子身上低声絮叨,泪如雨下,“假如可以重来,爸妈不会再退让了。”此番情景,令人心碎,医生护士唏嘘不已。
糖尿病需按嘱服药打针
不要想用“秘方”“偏方”代替
“确实太可惜了,小患者的父母面对我们医生还一直说,儿子太不听话,实在没办法呀;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在治疗上一定要坚持原则,没了底线,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千万不能乱来。”华燕吟说。
据了解,糖尿病常分为2种类型: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3%左右,以儿童、青少年多见,特点为胰岛素绝对不足,需要胰岛素终生治疗;2型糖尿病:占到95%,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
华燕吟说,所谓的‘秘方’‘偏方’”其实并不靠谱。需要明确的是,中药只起到辅助调养的作用,目前希望于完全替代药物及胰岛素并不现实;因此当服中药时,一定不能停掉胰岛素及降糖药,否则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后果。
“门诊中的糖尿病患者不按时服药、不按量吃药的患者比比皆是,我们和患者说,糖尿病患者药量增减和停用,都要经过医生指导,自己乱来就是‘慢性自杀’。”
毫无原则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点亮大拇指让所有家长警醒!
来源:综合FM93交通之声(hifm93)、都市快报(dskbds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