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的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全面取消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全面放宽300万至500万大城市落户条件。
一时间,房地产媒体冠以“重磅”“大新闻”等字眼。然后纷纷将文件解读为落户限制要全面取消了。
在粤大侠看来,这份文件更像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此话怎讲?
早在今年的4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发改规划〔2019〕617 号)。
里面的描述是这样的:
“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4月的这份文件,跟此前的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相比,变化巨大!对特大超大城市的人口
从“严格控制”变为“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
再来看看,最新的文件描述:“300 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500 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也要精简积分项目。”
看似是4月的升级版,但粤大侠认为这些都是既定的方案,都是对年初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贯彻落实。
回看年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的论述并没有单独成段,而是放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之下。
很简洁,甚至说得有点模糊,只有这么两句: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
模糊,可以减少关注度。
模糊,意味着可松可紧。总之,就是要对房地产进行冷处理。
粤大侠认为,无论是4月发改委的文件,还是最近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都算是楼市调控取向变还是没变的一个真实风向标。
新的文件,就像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强调了此前的既定政策,告诉大家
户籍门槛正在往下降
。
回归新型城镇化本身,大家的聚焦点在继续放宽各个级别城市的落户限制条件。
当落户限制逐渐开放后,“外地户籍购房者”都可以以落户的形式,直接绕开限购,拿到户籍人口的那张珍贵房票。
对于跃跃欲试的大湾区小伙伴,最想了解的莫过于
广东哪些城市出现真正的投资洼地?
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的表述是
“城区人口”
,而不是
“市域人口"
,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要知道,很多农业大市(如临沂、南阳等),总人口过千万,但城区人口只有寥寥百万。
全国范围内,城区常住人口真正超过300万的不多,超过500万的更是凤毛麟角。
通过广东各地市政府和统计部门网站,初步统计21个城市的城区人口分布如下: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有14个
,分别为韶关、梅州、惠州、珠海、江门、清远、肇庆、潮州、揭阳、湛江、汕尾、云浮、河源、阳江;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有1个
(中山331万);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有5个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汕头。
像东莞、佛山这样经济强劲的,大都市圈中的城市。
放松落户,等于直接扩大了需求。
这两城将成为这一批放松落户限制之后,最直接的利好对象。
在此次《意见》出台前,近年来很多城市已经在逐步放开落户政策。比如:
今年年初(3月11日),
东莞
大降二手房个税,二手房交易个税可选择差额 20% 或全额 2% 征收。
此前,东莞必须严格按差额 20% 来征收。现在改了,对于绝大多数二手房来说,纳税人肯定是选择全额 2%,可以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而
佛山
在今年4月10日直接发文放宽公积金房贷,看起来似乎不太起眼,却是菏泽取消限售之后最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调控放松事件。因为关于公积金的新政很多,但有实质性内容的就是佛山。
到了11月29日,佛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公告,明确了佛山人才落户的条件:只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佛山工作,就可以在佛山买房。
佛山这次定向松绑,是本科及以上买首套房不受户籍、个税等等限制。但市场普遍反应平淡,观望者增多。毕竟佛山提供社保证明只需要一年,在政策放松之前,可以你出钱、开发商帮你代缴,等到一年满了以后,你们就可以签合同了。
再看看
深圳
,最近也有动作:
12月2日,深圳第11区商品房松绑:家庭可以买两套;买了之后不计入到深圳其他区的限购;除了住宅,公寓也要限售5年。
然后是12月12日,深圳商务公寓取消只租不售。此前深圳市规定,所有的商务公寓只租不售,不能拿来卖,只能租。现在发现这不合理。深圳果断纠错。
虽然这条新闻跟购房者关系不大,但也要为深圳点赞。
同时从侧面说明深圳是小步走不停步地发展,未来可期。
篇幅有限,最后粤大侠说说
广州
。
12月24日下午,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大湾区城市缴存职工申请异地款有关问题的通知》称, 在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在广州购房申请公积金贷款,可不再提交《异地贷款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
也就是说,除了中国澳门跟香港以外,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 8 个城市跑到广州去买房,都可以用公积金。
这是在干嘛?
破除壁垒
。
城市与人之间有行政区划的壁垒,而广州在公积金这一块上,先把行政区划的壁垒破除了,给粤港澳大湾区做了榜样。
假设我在肇庆缴纳公积金,只要有资格在广州买房,就可以用公积金贷款。
总体而言,随着《意见》的出台和各地政策在今后的逐步的落地,广东14个城市将有望实现“拎包落户”。对于广东而言,
大湾区将逐渐凝聚成一个城市,符合“一省一城”的发展趋势。
优质资源将更多地集中到优势地区,市场最终成为配置城市资源的决定性力量。
户籍制度的每一个变化都关系国计民生,连着万家灯火,自然全民关注。
在取消和放宽部分城市落户限制的后面,还有更重磅的五个字:
社会性流动。
“通过采用大城市领头城市群的发展,使农村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拉动消费发展、经济增长,提升老百姓生活的质量。”
能否实现上述政策的预期效果,关键是能否为落户人口提供好的公共服务。即在
社会公平、上升通道、兜底保障、经济发展
这四个方面能否做到位。
中国目前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37%,这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还有巨大的空间。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解决1亿农业人口落户城镇,这个任务时间点已经近在眼前。
此外近年中国经济增长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城镇化释放内需的要求也迫切的。所以
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
但决定农民是否进城的重要因素,
是农民是否能在当地找到工作并生存下去
。而往往户籍开放的都是小城市,农民即便留下来了,生活也没有质的提升,甚至不如在老家。
而近些年,因为农民有合法的宅基地,还有大量的承包地,将来的土地价值远非蜗居在公寓楼里的城市人能比。所以出现了
农村户口越来越值钱
的说法。现在有农村户口的大多不想将户口迁进城。
历史的轮回非常有意思,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其实并没有建立户籍制度,民众具有完全的迁徙自由。
50年代末,由于粮食短缺导致饥荒,很多农村人口开始流向城市寻找出路。为了避免增加城市负担,政府出台了《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文件。
1958年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国的户口制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换句话说,当年的户籍制度出台是为了控制农民流动,而现在户籍制度松绑农民是否领情?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