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5大特质
毕业后,张一鸣从员工到主管再到创业者,仅仅5年,他的公司估值就高达110亿美金。他说,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5大特质。
第一,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
我把自己当做正例,然后再说一个负例。我有个前同事,理论基础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
他在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对网上的新技术、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他非常依赖别人。
当他想要实现一个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帮他做后半部分,因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
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很多调试分析,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
第二,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比方说最开始时,我跟大家讲:我们要做1亿的日启动次数。很多人觉得,你这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
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尝试,只有乐观的人会相信,会愿意去尝试。
我觉得最后也许不一定做成,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但这个过程也会很有帮助——只要你对事情的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你会更愿意去尝试。
第三,不甘于平庸。
我见到很多大学期间的同学、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人才,技术、成绩都比我好,但10年过去,很多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很多人毕业后,目标设定就不高了。我发现很多同事加入银行IT部门,因为他们为了快点解决北京户口,或者当时有些机构有分房补助,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
如果一个人一毕业,就把目标定在北京市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不愿意冒风险。
不甘于平庸很重要。不平庸并不是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也许前两年变化得慢,但10年后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第四,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
两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年轻人,素质、技术都蛮不错,也很有特点,但是他们的工作总是完成不好!
他们觉得其他同事比他们做得差,其实不是:他们确实可以算作在当时招的同事里面TOP20%,但误以为自己是TOP1%。
所以很多基础一点的工作,比如要做一个调试工具,他不愿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配合得不好。
本来都是资质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娇情绪。
我们有个从应届生招进来做产品的同事,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不算特别聪明,就让他做一些比较辅助的工作,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十亿美金公司的副总裁。
后来我想想,他的特点就是肯去做,负责任,从来不推诿,只要他有机会承担的事情,他总尽可能地做好。
第五,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
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
比如当时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兴的公司。很多师弟、师妹问我职业选择,我都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软。
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出于短期考虑:外企可能名气大、薪酬高一点。
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听过很多遍。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
但实际上能摆脱这个困扰、能有判断力的人,也不是特别多。
其实,要想对一件事有准确的判断,首先要掌握足够的信息。
所以,一个人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行业资讯一定要多去看,因为它预示着行业发展的趋势,机会也就埋藏在其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都将借助互联网发展,可以说如果今天你还不懂互联网,那很容易就会被社会淘汰。
在这里推荐一个叫【互联网商业内参】的公众号给大家,里面有互联网的前沿资讯、创业故事、营销创意、商业案例。文章由行业作者精心原创,保证每一篇都能让你有所收获。
互 联 网 商 业 内 参
关 注 一 下,机 会 就 在 其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