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私下里经常念叨这句话:直觉性、理所当然的思考结果,往往是一个人苦难的根源。
一个人由于没有深入思考,于是得出了一些特别有危害性的结论 —— 这些结论影响轻的,只是让自己短期、局部、小程度地受损;而严重一些的,就很可能会耽误自己一辈子。
比如说:充实总是好的。
这个观念被人们传播和接受,有些人甚至将其作为核心的行为准则 —— 充实一些总是好的。
对于一个人成长而言,多学一点东西确实是好的,但至于充实一点嘛,就不一定了。
很多人心心念念地要让自己充实一些,干尽可能多的事情,并且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确实已经乐此不疲了好多年——但是这些人从来没有问过一句:
这句话靠谱吗?或者更直接一些:充实本身具有什么意义?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 人类思考,上帝笑不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人们认真地思考一下,确实会觉得自己的某些行为十分可笑。
当然,发笑是对别人的,若中招的是自己,恐怕就该脊背发凉了。
若是仔细思考一下充实本身具有的含义,你会发现:充实本身并没有意义。
雾满拦江在其公众号里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男人在毕业时喜欢上一个高干家庭女生,可是对方高高在上,对他完全不屑一顾。不过他却发了狠,打算死缠烂打,拿下女孩,就可以少奋斗二十年了。
他在女孩家附近住了大半年,女孩父母严防死守,用了各种方法赶他走,都未奏效。半年后,女孩父母终于改了主意,请他去家里吃饭。
之后女孩父母在城郊弄了块地皮,让他去那里养猪,说是市场上卖的猪肉不健康。
半年后,他又被请到女孩家里吃饭,却得知女孩已经办妥了美国留学事宜。震惊之时,女孩用白嫩的手指,戮着他的额头说:咱爸妈就交给你了,要是让他们少了一斤肉,我跟你没完。
老兄心里,如饮甘蜜,甜冽入肺。
又过了段时间,女孩的父母去美国看望女儿。他替人家扛着大包小包,送老两口过安检,回来之后,才一个人无声哭了起来。
如你所知,女孩父母在走之前,已经把房子猪场,全部卖掉。他们实际上是移民,彻底甩开了他。
其实早就有人把内情告诉他,可是他陷得太深,不愿出来。
我当时感叹这个男人蠢萌的同时也在想另外一件事:
除去沉没成本这个心理因素之外,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 不然他不可能在别人把真相告诉他后,仍然不自拔。
那个原因我一直没找到,就搁置了下来,直到我在郑也夫老爷的著作《神似祖先》之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才恍然大悟:
两只黑猩猩打架,往往被打败的一方会在失败后热衷于另外的事情,比如玩个石头什么的。从观察的角度看,它显然在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掩盖自己失败的尴尬,让别人觉得它根本没有在乎那件事情。
换句话说,失败的黑猩猩十分拙劣地在运用 “自欺” 这项本领,它们欺骗了别的猩猩也欺骗了自己,试图让别的猩猩和自己都相信自己并没有在意那场战斗。
这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让自己不必承受战败后的心理打击。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将这种自欺运用到了极致。比如说,雾满拦江提到的那个怪男人。
那个怪男人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自欺行为,将其潜台词翻译出来,大概是这样的:
我一定可以娶到那个女孩的,即使我和她的背景与价值差了十万八千里,我一定可以的,只要我努力。
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自欺行为,这些行为能让自己感觉良好,但除此之外,没有丝毫别的用处 —— 不但没用,甚至还会有害。
而充实,你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自欺。
我在大学时代的暑期临近时,都会分外恐慌:我这个暑假该找点什么事情做才能过去。
这是一种很荒谬的行为——我竟然会因为空闲而恐慌,而唯一能解决我恐慌的竟然是找点事情做做,让自己在把时间应付过去的同时让自己觉得这段时间没有虚度。
我想着眼于个人成长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拥有大块的可支配时间,反而不知道怎么做了,乃至恐慌。
于是这就造就源于自欺而盲目寻找充实的两个理由:
1. 让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事
2. 让别人看到自己在做事
骗自己让自己相信在忙碌在努力,通过骗别人来进一步自欺,一环扣一环,自欺加自欺。
自己累到爆炸,最好是别人也相信自己很忙很努力,于是便安心,起码不恐慌。
至于效果嘛 —— 不提也罢。
若是仔细思考一番,很容易就得出了这个最终的结论:
充实不充实根本没关系,重要的是能否产生积累。
这是真正有用的朴素道理。
很多人追求充实感,让自己忙碌起来,但事实是即使很多人做到了充实,也很难成功。因为他们做的只是低水平的重复,一点积累都不产生,自然也没有成长。
另外,这个期间,他们的自我感觉还会特别良好,因为自己做了努力,而且是快要让自己累炸的那种。
这是一种自我安慰。
这种自我安慰心理极其危险,是很多人一生失败的根源,它让自己沉浸于表象的汗水湿透全身,而看不到深处的颓废。
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
而痴迷于低水平重复、不产生积累的充实,就是在逃避现实。
注意,我这里并不是在反对充实,我之前说过了,充不充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产生有效的积累。我反对的是低水平重复、不会产生积累效果的充实。
于是我们的策略也就产生了,很简单:不着眼于让自己感觉良好,不着眼于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忙 —— 只着眼于一件事,即自己的行为是否能产生积累、获得成长。
百分之百地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要醒悟,没有其他的办法。正如凤凰涅槃,只有浴火才能重生一样。
时间与现实之人为友,与不现实之人为敌——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如此——而我们最后就只剩一个问题了:
我们到底是要与时间做朋友,与其携手共进;还是与其为敌,与它赛跑一辈子?
朋友还是敌人,这始终是个问题。
▲ ▲ ▲
作者简介:
边旭力,新生大学成员,95 年小生,现居宁波。学生党,强迫性分析、强好奇心症状患者。酷爱阅读,酷爱写作,酷爱跆拳道。
校订:吴巍、姚色丰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 ▲
一句话,一张图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