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进入了华润医疗?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从公立医院走向国有企业华润医疗,这条路是不是应该走?有没有可能走好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点,从国家政策上来讲,国家对于社会办医是持鼓励态度的。
首先,社会办医,是基础医疗的补充,对于就医难的问题能够起到缓解的作用。
其次,社会办医能够改变公立医院体制一家独秀的局面,形成良性竞争,与公立医院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另外,其对于医疗服务产业也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公立医院更多的集中在医疗产业,与医疗服务产业有一定的区别。华润集团,身为世界500强企业,下决心投入到大健康产业,希望在复杂的社会办医局势中起到行业引领和对行风的正本清源的作用。华润医疗参与的公立医院及企业医院改革应该是一个新事物,对我一个想做点事的人很有吸引力,我希望能够利用我的资源帮助华润眼科发展。目前,华润眼科由单个医院科室逐步发展到10余家医院眼科的运营管理,并继续向京津冀及淮海经济区拓展;2018年华润大学眼科学院成立,将共同合力打造医教研一体的学术平台,坚持“学术引领”,靠技术吸引病人,靠学术打响华润眼科品牌;最近与华润置地签约,2年后一座10000平米的华润眼科旗舰医院将拔地而起,这里大有可为。
第二点,走上体制外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
我原就职的北大人民医院,是一支很强的医疗团队,其中不乏有很多正在成长、成熟的中青年医生,他们需要资源和空间,我的撤离会给他们留出更大的空间、为他们留下更多机会。
第三点,我这一辈子都在教学医院,教学相长成了我的工作习惯。我的学生遍布各地,很多都已经成为眼科界的中坚力量。有些进入了体制外,而进入体制外的学生在初期创业阶段是最困难的,是最希望有人帮忙的。既然他们希望我进入到他们的团队,我当然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帮到他们,再次教学相长。理解我的人说,我做这一切是当老师没当够。是的,一辈子与学生打交道、与病人打交道,是我最好的选择。一切对于我来讲只是平台,我的目标依然不变,我的初心依旧不改:做个好老师,做个好大夫。
——姜燕荣教授
在教学医院从事多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期间,我们目睹了一支青年军的成长。为了更好地为青年医生们提供舞台成为了我们退出公立医院的初衷。
另外,国家在鼓励社会办医,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减轻国家医保负担,同时也减轻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但是这种形式的医院缺少相关的技术人才,我们的加入会使其更好地发展。
其次,现有的公立医院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病人的诊治需求。社会办医能够让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
——张军军教授
国家可以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人也可以做到“一人两制”。
在现有的公立医院就医环境中,由于需求不同,很多病人是不满意的。社会办医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来满足不同病人的医疗需求,也为国家减轻了医疗负担。更多有经验、有水平的医生的加入,才能够使私营医院的私人订制式服务充分体现出来。
对于医生来说也是一样的。每天工作于公立医院挤挤攘攘的环境中的我们何尝不想像国外医生一样,坐下来好好地和病人详谈、解释病情。到了私立医院,时间上得到了保证,医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治疗,病人也会享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张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