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哎咆科技  ·  客套话 ·  20 小时前  
EETOP  ·  新书上架!《晶圆级芯片封装技术》 ·  3 天前  
好机友  ·  小米发了个89元的新品,这次我是真想买 ·  1 周前  
哎咆科技  ·  iPhone 壁纸 | 黑神话:悟空高清壁纸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以技术换50%产能?TowerJazz与德科码在南京设8英寸晶圆厂;ASML南京分公司近日开业;应特格入华助推国产化加速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8-23 07:44

正文

1.以技术换50%产能?TowerJazz与德科码在南京设8英寸晶圆厂;

2.看好中国半导体产业腾飞,ASML南京分公司近日开业;

3.应特格入华助推国产化加速 中国半导体市场已处于变革前夜;

4.中国有望成为集成电路人才汇聚新高地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以技术换50%产能?TowerJazz与德科码在南京设8英寸晶圆厂;


集微网消息,据路透社报导,以色列芯片制造商 TowerJazz 和德科码半导体科技(Tacoma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联手,在中国南京设立一间加工厂生产8英寸晶圆,计划每月生产4万片晶圆,从投产开始,有权获得最多 50%的产能。


报导强调,TowerJazz 不向该厂进行资金投资,仅提供专业技术、运营和一体化咨询,以获得晶圆厂最多 50%的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需求。


德科码半导体将负责项目筹资,其中包括设施建设资金,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Credito Capital为设施建设提供支持。为推动南京德科码半导体项目建设,德科码公司与南京经开区共同发起成立了南京南晶集成电路发展产业基金,一期 12.5亿元资金已经到位,近期已开始二期 25亿元资金的募集。日前,德科码专门聘请了我国半导体领域的资深专家张汝京博士担任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投资委员会主席,负责把控该基金资金的使用及投资项目选择等事项。



据悉,正在建设的南京德科码8吋晶圆厂,总投资约6.8亿美元,分为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6层厂房、1.5万平方米的无尘室以及可容纳1200人的宿舍等区域。目前工程已完成场地平整、打桩等工序,预计今年11月厂房可主体封顶,明年4月完工、6月实现量产。预计该工厂投产后第二年可达月产能4万片,工厂的人力需求为1800人,建成后相关产业链上下游至少将创造2万人的就业机会。


南京德科码半导体产业园于去年6月奠基,总投资30亿美元,由香港德科码科技有限公司、以色列塔尔半导体共同投资建设,将建设两座8吋晶圆厂、1座12吋晶圆厂,由全球排名第一的模拟混合电路代工厂商 TowerJazz 运营。产业园将同步建设封装测试厂、设备再制造厂、设计中心,引进原日本东芝、富士通等公司知名设计团队,负责集成电路设计和工艺开发。据了解,图像传感器芯片广泛应用于手机、相机、平板、智慧城市监控、机器人视觉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最终协议,TowerJazz 在未来数年按实际收支状态(payments based on milestones)收取款项。TowerJazz称,第三方投资者和其它实体亦可望提供资金。 


此前,德科码公司董事长李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模拟IC领域的技术和产能与外国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南京德科码专门与以色列塔尔半导体公司签署技术转移框架协议,来自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资深技术人员加盟研发团队。南京工厂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就已经接到芯片订单,下个月将到以色列进行投片试生产,待南京工厂正式投产后,将无缝对接实现大规模量产。




2.看好中国半导体产业腾飞,ASML南京分公司近日开业;



集微网消息,据南京日报报道,8月18日,全球最大芯片光刻设备市场供货商阿斯麦(ASML)在南京的分公司正式开业。作为台积电的重要合作伙伴及上游供应商,该企业选择落户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孵鹰大厦。

  

跟随台积电的步伐,ASML在南京的布局在一年前启动。去年11月考察江北新区研创园后,被园区前端的产业定位、创新的整体设计、完善的软硬件配套所吸引。今年8月,ASML南京分公司完成了750平米办公设施搭建,以及服务工程师、装机工程师、应用工程师等多职能覆盖的团队组建。谈及ASML未来对中国半导体市场前景的展望,该公司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腾飞,自去年起,启动或宣布即将建设的新工厂已超过20个,ASML未来在中国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同时他们也非常看好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环境。

  

自去年以来,台积电、清华紫光等集成电路产业“巨无霸”项目相继落户,南京江北新区至今已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0余家。据测算,到2020年,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将达千亿元,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芯片之都”。


据悉,ASML2017第二季度营收净额 21 亿欧元,毛利率为45%。在第二季新增8台EUV系统订单,让EUV光刻系统的未出货订单累积到27台,总值高达28亿欧元。因为市场需求和第二季的强劲财务表现,ASML预估2017全年营收成长可达25%。




3.应特格入华助推国产化加速 中国半导体市场已处于变革前夜;



导读


    外资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应特格表示,希望推动中国电子特殊气体制造的国产化,“所有的技术都会转移至泉州的新工厂”。


    


    中国以芯片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制造和其背后庞大而神秘的产业链正吸引世界的目光。


    在距离泉州市永春县城1小时车程的下洋镇大荣村,远离村落的地方,一座占地80亩的工厂,正在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离子注入材料。


    这是国内特殊化学品制造商和经销商福建博纯材料公司位于泉州的工厂。5个月前,来自美国的特殊材料公司应特格(Entegris)与博纯签订协议,在博纯泉州工厂共同扩张工厂产能,制造Entegris特殊化学品。日前,工厂产能到位,从该工厂制造的首批合格气体产品正在运往国内客户途中。


    在同样由泉州市管辖的晋江,1年前,中国台湾晶圆代工厂联电(UMC),在此与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公司签约合作的12英寸厂奠基。


    离晋江1小时车程的厦门,台湾联华电子和厦门合建的联芯集成12英寸晶圆厂也在去年底试生产。


    更多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或国外的产业链企业在本土落地,同时中芯国际等也在崛起。与许多产业一样,集成电路产业正走在一条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并行的路上。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中国没有一样先进技术是国外厂商给我们的,都是在别人的围堵下自己研发的。” 在围攻之下,半导体制造的主导权或许正处于变革前夜。


    高阶技术壁垒


    电子气体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参与到几乎每一个芯片制造环节中,广泛应用于薄膜、刻蚀、掺杂、气相沉积、扩散等工艺。


    除了纯气外的电子特种气体约占集成电路材料总成本5%-6%。虽然占比不大,但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半导体器件的良率。


    应特格看中了中国对于电子气体不断上升的需求。据SEMI的数据,预计未来全球将有62 座新建晶圆厂投产,中国在2017-2020 年将有26 座晶圆厂投产,投资计划占全球新建晶圆厂数量的42%。


    虽然市场广阔,但目前国内高纯气体市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主要生产供应商是美国气体化工(APCI)、美国普莱克斯(Praxair)、日本昭和电工(Showa Denko)、英国BOC 公司、法国液化空气(Air Liquid)、日本酸素公司等。


    博纯材料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国富表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国外公司不愿意在中国设厂,向国内转移合成气体技术,将技术本地化。所以,应特格也是首家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特殊气体产品的国际材料公司。


    另外,中国本土气体公司生产工艺、分析纯化技术等很难达到要求越来越高的晶圆制造的要求。


    “半导体走到10纳米节点,从颗粒和杂质来说,半导体特殊气体的要求比其他高1000倍以上。”特殊材料与工程材料事业部总经理暨资深副总Stuart Tison介绍,“打个比方,特殊气体所需要的纯度,相当于在整个江苏省的范围内不能有两个硬币大小的灰尘;或者说,相当于尼亚加拉大瀑布一天的水量中不能有超过一滴水大小的金属杂质。”


    Stuart Tison表示,生产气体本身不是很难的事情,但非常高纯度的气体要求严格,需要没有任何杂质。


    “半导体气体生产的瓶颈很多,从原材料纯度开始,到合成工艺、对于温度和压力的控制,再到提纯方法,以及封装过程中对于杂质的控制,都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博纯材料产品经理施宏伟指出,气体杂质分析也是比较大的瓶颈,可能存在一两项没办法检测,导致整个流程一直卡壳。


    “半导体特殊气体的安全性的问题更重要,只要百万分之三的浓度,就可以致人死亡。”Stuart Tison说。所以,气体的包装和储运也是该行业的技术壁垒之一。


    在2016年,博纯就开始代工应特格在芯片制造工艺中的垄断性专利产品——SDS。所谓的SDS指的是用于特殊气体材料运输的钢瓶,通过特殊工艺,能够从根本上消除高危气体泄漏的可能性。全球半导体离子注入气体市场80%以上由SDS方式存储运输。


    国产化契机


    外资继续深入中国市场,也体现了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动下,半导体产业链向中国转移。


    根据IC insights的数据,在2007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产值为45.9亿美元,仅占全球的份额1.96%,但到2012年,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产值迅速上升到89.1亿美元,全球份额也提升到3.50%。预计至2017年底,大陆集成电路制造占全球的份额有望达到7.73%。


    产线建设直接带动了设备市场。根据上海证券研报,2018 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0.4 亿美元,同比增长61.4%,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


    而从上游的材料市场看,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任振川指出,以晶圆产业为例,在未来3-5年,可以保持20%左右的增长。


    晶圆是集成电路器件的载体,晶圆尺寸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切割的芯片就越多,可以极大的降低产品成本。


    近几年,晶圆制造环节加速向大陆转移,特别是随着12英寸逐渐开始成为国际大厂的主要技术产品,国内引进和自建了不少12英寸晶圆生产线,还有部分在规划中。


    全球顶级的IDM厂商三星、英特尔和SK海力士分别在西安、大连和无锡建设各自在中国的第二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包括3D NAND和DRAM在内的存储器产品。全球最大代工厂台积电更是在南京独资30亿美元建设12英寸产线。大陆的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上海华虹宏力等也相继公布新的12英寸晶圆厂建厂计划。


    其中,合作成为了比较普遍的趋势。除了前文提到的联芯集成和晋江集成,晶合集成也是合资工厂的代表。除了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晶圆代工大厂合作之外,重庆、江苏淮安等地就12英寸晶圆生产线相关事宜分别与格罗方德和德科玛达成合作。


    外资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对于此次合作,应特格表示希望帮助推动中国电子特殊气体制造的国产化,“所有的技术都会转移至泉州的新工厂”。


    应特格企业市场副总裁杨文革认为,现在更多的注意力还是在设备市场。但不应该投入太多,这批晶圆厂建设完之后,设备需求会下降很多,但材料需求会一直持续。


    任振川也表示,“国内的材料市场非常具有潜力。据统计,国内的材料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百分之一。我们对于外资企业并不排斥,而是本着开放共享的原则,和大家一起发展。”


    杨文革指出,因此,应特格目前没有考虑在中国单独设厂,“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不如之前,现在主要是为了本地化生产,缩短供应时间。同时,中国的客户偏爱国产化的产品。在中国做,如果只是开一个厂对双方帮助都不大,还不如和中国公司合作,帮助他们国产化。开厂不是很难的事情。”


    虽然目前的建厂主力还是国外企业或台资代工厂,但海通证券电子元器件行业分析师陈平预计,由外资主导中国半导体晶圆制造业发展的格局会很快转换。2017年后,内资厂商将主导大陆晶圆厂的建设,在这种主导权的切换下,大陆半导体产业链将深度受益。21世纪经济报道  


4.中国有望成为集成电路人才汇聚新高地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是核心要素,谁掌握人才谁就能占据集成电路产业“金字塔”的顶端。随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界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正在成为一块吸引人才的热土,越来越多的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正在向中国流动。然而,面对这种形势,今年年初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发表报告,称中国的芯片业已经对美国的相关企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建议美国总统下令对中国的芯片产业进行更加严密的审查。为此,美国政府全力阻击中国在全世界试图获得芯片技术的努力,不仅多次阻止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同时严格控制集成电路人才的流出。中国台湾地区抓住个别案例,借机炒作夸大;中国台湾地区部分媒体更是抓住一些小道消息,捕风捉影大肆渲染,希望借以阻止集成电路人才的正常流动。日前有韩国媒体炒作,称中国IC企业在大肆地不正当“挖角”,呼吁韩国政府采取措施,出台政策加以限制。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人才是持续朝向产业热点区域流动的。这是产业界普遍存在的规律,而非企业“挖角”所能造成的结果。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布等利好政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在掀起一轮发展热潮。据统计,目前国内主流晶圆厂共有22座,其中8英寸厂13座,12英寸厂9座,正在兴建中的晶圆厂超过10座,包括3座8英寸厂和10座12英寸厂。未来新增加12英寸晶圆产能将超过每月90万片。可以说,中国正是全球在集成电路产业上发展最快的区域。


受此影响,中国对于各类型的高素质集成电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显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人才总量严重不足。而旺盛的市场需求自然会导致大量人才的集中。


其次,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增长正在放缓。特别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集成电路已经成为成熟产业,行业增长率随之放缓。2015年至2016年出现的大规模半导体企业整合并购正是这一趋势的现实反映。在此情况下,欧美日等集成电路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集成电路人才的需求也会放缓,进而导致吸引力下降,人才溢出效应出现。一方是产业趋向成熟,增率放缓;另一方的发展则是欣欣向荣,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朝向中国流动,是自由市场中发生的必然选择。


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在集成电路领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创新创业团队都是由海归人员所组成,同时也有大量海外工程师来到中国寻找新的从业机会。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中国企业与政府的重视也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很多地方均是求贤若渴,出台了一系列周到全面的配套政策。比如在职业上提供更高的发展空间,在生活上给予更高的待遇,甚至承诺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等,对于需要的人才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再次,人为设置障碍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当前中国整体经济向好,集成电路是全球性竞争产业,市场在哪里企业就会去哪里。集成电路人才也是全球性流动,流往热点地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几年一定会成长发展起来,对于企业来说,要率先卡位才有更多机会;人才也是一样,正所谓良禽择木而居,中国能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薪资,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才。相反,当前我国台湾地区经济整体低迷,有消息称部分企业已经连续10多年没有涨过工资。人往高处走,一个人最好的从业年龄只有短短10多年,很容易就会过去的。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可以说是每个人的权利。如果人为设置障碍,逆市场潮流而动,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也是对人才和创造性的扼杀。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最应当做的是营造好自身的产业发展环境,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非设置障碍。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员工不是企业的“奴隶”,人为设置碍障,必将影响市场的自由竞争环境,最终受益的只能是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以及员工个人来说,却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电子报


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