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生研究所
每晚22:00 给你一个成为美好的理由  ̄ω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沌学园  ·  为什么DeepSeek没有诞生在科技大厂? ·  11 小时前  
学习曾国藩  ·  内核强大的人,都有这5个特点!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生研究所

第一批囤“木乃伊饭”的人,已经吃疯了

人生研究所  · 公众号  · 学习  · 2025-02-06 18:00

正文



“世界末日没有来,请大家放心,这不过是我未来一个月的口粮!”

提起 预制菜 ,你会有怎样的联想?


是日常不论堂食还是外卖,始终如影随形,一提起就是 “成分不详,提前一年已做好” 的争议之王;


还是偶尔买来应急, 解冻、加热、装盘,就能在一口锅里烹制天南地北美味的“方便料理”?


不论是哪一种都没关系,在如今的打工人中间,关于它的定义,正在被刷新。


图源:图虫创意


在无数网友的升级改造下,一门“方便又放心”的新预制菜流派正风靡全网—— 冻门。


“反正出去也是预制菜,不如自己动手” 是他们的核心主张;


利用周末 大量采购,集中烹饪,趁热分装, 然后把食物统统塞进冰箱/冰柜,是他们的行动纲领。

图源小红书@圈圈大概不圆,已授权

进入冻门之前,不少人还将信将疑: “自己预制冷冻饭,能好吃吗?”

直到一套操作下来,才大彻大悟, 无论是没时间做饭的问题,还是 “告别高油高盐外卖,拥抱美满健康人生” 的抉择——


似乎,都可以靠它解决。


周中上班,只要按需拿取,微波炉叮一下, “原本硬邦邦的冷冻菜,便能立刻重返青春。”


做一次,吃八顿。

第一批爱上自制预制菜的年轻人不语,只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信女/信男愿与冻门白头偕老,冻门永存!

吃冷冻食品, 享预制人生



随意点开相关话题,冻门信徒们的开发热情可见一斑。


风靡全网的东北一锅出可以拿来参考。


简单如咖喱鸡、地三鲜的家常搭配,一锅出; 复杂如话梅排骨、梅菜扣肉、台式卤肉饭的实力硬菜,也能一锅出……


再吸取范仲淹“断虀画粥”大法, 一顿做出一星期的量,每次拿来加热就是一餐。


“谁懂10分钟冻门一锅出的含金量。”


此前火爆互联网的 “白人饭”, 也能被融会贯通。


采购的面包、蔬果、鱼肉、蛋液,简单加工后冷冻,需要时微波炉解冻or空气炸锅加热……


然后就可以尽情组合,谁看都是可媲美外头轻食店三五十元搭配的一餐, “这样下去不得省哭了”。


冷冻贝果+冷冻鸡胸肉+冷冻煎蛋+冷冻牛油果+现洗生菜的完美组合/图源:@AAA土豆炖茄子,已获授权


“把大象放进冰箱都要三步,但预制菜可以一步到位。”


避免了选外卖的痛苦纠结,还有吃外卖时的提心吊胆,还能一周只换一个菜式,一套搭配吃一周。

“快吧?周末忙活半天换的。”/图源小红书@卡鬼啊,已授权


虽说当食物再次取出,初次尝试的冻门人,看着眼前硬邦邦的一坨冰,难免陷入怀疑。


但加热后把饭摆上餐桌,总会狠狠松一口气, 又是美味可溯源的一餐。

“人在冻门,目前感觉良好。”/图源小红书@当大少爷好累,已授权



不同于批量生产的预制菜,采用五花八门的工艺和成分不详的添加剂保质。


在冻门人眼中,他们赖以生存的冰箱冷冻层,才是最好的保质方法。


“冰箱冷藏层的作用是制冷,冷冻层的作用是让时间停止,食物永生。”

加入自制预制菜的大军之后,冻门男孩、冻门女孩们感觉人生豁然开朗。


“早饭/午饭/晚饭吃什么”,终于不再是困扰打工人的难题。


你说这“冻门”谁研究的呢/图源小红书@圈圈大概不圆,已授权


眼下他们亟需研究的课题愈发具体和迫切,直接关系到接下来一周乃至半个月的幸福指数——

《论隔夜蒜薹和地三鲜谁更下饭》 《红烧肉和酱牛肉冷冻后加热口感演变》 ,以及 《冷冻后食物荤素搭配的实践探索》 也值得研究……


图源小红书@理由如下,已授权


可以说,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已有冻门前辈实践且不吝公开分享思路。


石锅拌饭冷冻最方便,解冻后加酱拌匀即可,甚至不需加盐;


煎蛋冷冻后,用猪油煎锅口感更好;


冷冻后的米饭有抗性淀粉,低GI,很安心;


越来越多人用心的总结下, 冻门,从此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更别说冻饺子,冻馄炖,冻杂粮饭,冻肉丸等等,试过就想顿顿做。/图源小红书@理由如下,已授权


在外人看来,冻门只是又一种新流行的生活方式,烹饪热情恐怕不会一直支棱。


但在冻门信徒眼中,一旦染上冻门,你这辈子就定型了。时间久了,甚至会迷恋上这种 “间歇性勤劳,持续性犯懒” 的节奏。


“玩什么分手厨房,只要周末在家预制冷冻菜,生活的乐趣和温饱全都有了保证。”


爱上预制菜的人

打不过就加入?



冻门的诞生,无疑重塑了人们对吃饭这件事的认知。


以前吃饭从锅里盛,现在吃饭从冷冻层拿。


难怪有人将这种自制冷冻菜称为: “第九大菜系:现代木乃伊(冷冻版)。”



可尽管如此,依旧阻拦不了大伙遁入冻门的决心。


当上班8小时,通勤2小时成为日常,想腾出时间来干点别的,唯有奉行那句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为了准备好预制菜,提前规划时间,构思菜谱和备菜,采购调料和适合分装的餐具,重金添置小型冰柜、真空机……


别人听说天天吃预制菜流下心疼的泪水,只有自己才懂付出了多少努力。


图源:小红书


从对预制菜坚决说“不”,到热烈欢迎自制预制菜,打工人经历了什么?


起初拥抱它的人,多是减脂健身人士,或擅长将有限的美食封存进冰箱、以便按月分配的“留子”。


彼时更多人对冷冻菜的态度,就像北方人对挂面—— 是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看一眼的下下之选。


直到后来时过境迁,一切都发生 质的改变, “当遍地都是预制菜的时候,发现自己动手预制竟然是最划算的。”


指性价比方面,也指健康方面。


图源:小红书@卡鬼啊,已授权


众所周知, 饭店、餐馆堂食外卖使用预制菜,早不是什么新鲜事。


公开数据中,吉野家、真功夫预制比例是100%,价格不便宜的小南国、西贝莜面村比例均超过85%。


更别说传说中的“预制菜亲爷爷”米村拌饭, “连服务员给我的葱花,都是预制品。”


图源:联合采购行销网


从肉菜到素菜,到鸡蛋、葱花、饺子皮…… 无论堂食还是外卖,都早已被预制菜攻占。


几乎每个打工人,都体会过其带来的震撼,外卖页面的“穷鬼套餐”,一份盖浇饭12块9,便宜还意外地有菜有肉。


点击下单,3分钟出餐,10分钟送达。


原因是公开的秘密:后厨里,商家拿出料理包,拆包解冻,加热装盒,主打就是一个和时间赛跑。


“我不想做饭,没想到商家也不想做饭。”


图源微博


面对势不可挡的预制菜,打工人也彻底想开了。


只不过原本以为的:外卖都是料理包!以后别点外卖了!


后来实际落地的:外卖都是预制的?那不如 自己直接预制,少走二十年弯路。


没想到这一尝试,就爱上了。


2块9一包的黄焖鸡,一份不到10块的红烧肉,极限拉低恩格尔系数。


300元吃30道预制菜的挑战,开局一口锅,丢进带包装袋的即食预制菜。


“叮一下蒸一下煮一下,哪还分得清外卖谁做的。”


有财商的人,已开始某微某书某音搜索攻略:如何用预制菜开一家店?


说不准,下一个外卖之王就是自己。


图源:小红书


可震撼归震撼,理智往往又告诉自己:也是不敢天天这么吃。


于是,在健康与安全的极限拉扯中,自制成了新选择。


而之前走的弯路,也不是完全没用——


“没有做菜灵感的时候,上网搜一下料理包的菜式,能做成料理包的都是适合自制预制菜的。”


图源小红书@资料整理师榄榄(美食版),已授权


由于缺乏足够的开发经验,冻门内部也掀起不少讨论。


“怎么说呢,有种阳气不足的感觉,像被摄魂了一样软趴趴的。”



有人关心营养流失的问题:“长期以冷冻饭菜为主,单一饮食结构可能会造成营养素缺失。”


的确,自制冷冻菜并非完美的存在。


以蔬菜为例,漂烫焯水之后再冻,水溶性维生素会流失,再加上水果吃不够的话,则需要额外补充维A、维C。


只是它的优点,似乎 让人难以拒绝。


冷冻能抑制食物的生化反应,延缓食物腐败和细菌繁殖,安全性可以保证。


何况“现代人的冷冻科技已经一骑绝尘,未来的冰箱实现‘万物皆可冻’不是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