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无心是我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吃的真相》系列文集作者。本公号主要发布与食品有关的科普,并向食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儿孙自有儿孙福”,它的下半句才是精华,可惜 ... ·  2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宋丹丹25岁罕见旧照曝光,堪称人间尤物,网友 ... ·  2 天前  
云上随州  ·  食全十美!这十款随州美食联袂登上央视 ·  3 天前  
云上随州  ·  食全十美!这十款随州美食联袂登上央视 ·  3 天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4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无心是我

夫妻先后查出胃癌,真是油壶惹的货?

云无心是我  · 公众号  · 美食  · 2021-04-23 10:05

正文

有认证为医生的自媒体,发布文章称“夫妻先后查出胃癌,医生:天天刷碗,就不知道刷它,你家中也有”,说是有一对夫妻先后被查出胃癌,经过询问“医生发现他们忽略了隐藏在厨房里的隐形致癌杀手——油壶。这可能是诱发它们发展为胃癌的重要原因”。而该医生自媒体宣称“ 事实证明就是这种情况 ”,并解释说“含油的油壶不及时清洗,容易产生酸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致癌物质——环氧丙醛。这是一种可能导致胃癌的物质。如果服用很长时间,胃癌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

关于“油壶致癌”的说法流传很广,也有很多媒体进行过报道。油壶真的有这么恐怖吗?

1、不洗的油壶里有多少致癌物?

植物油中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存放中可能发生氧化,氧化产物多种多样,有一些对健康有害,有一些具有异味——宏观上,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

在食品科学上,我们用“酸价”和“过氧化值”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植物油的变质与氧化。酸价衡量脂肪水解释放出脂肪酸的程度,合格的植物油中酸价不超过3mg/g;过氧化值则表示脂肪酸发生氧化的程度,标准是不超过0.25g/100g。如果任何一项超过了,说明变质较为严重,不能再进行销售了。

媒体上津津乐道的“环氧丙醛”只是各种氧化产物中的一种。跟其他的化学物质一样,如果摄入量过大会导致急性中毒,如果长期接触,对健康也会有慢性危害。但是,这是针对生产中接触这种物质的工作人员,食用油中能够产生的量,距离“长期接触”的剂量,也还有遥远的距离。

比如,湖南卫视的新闻大求真栏目曾经做过一期节目,探讨了“油壶致癌”的传说。

节目中,他们检测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油壶中的酸价与过氧化值。

其中的1号样品是一个使用了五年的塑料油壶,使用频率很高。节目中没有说明这个“用了5年,使用频率很高”的油壶是否经常清洗,合理推测是就像许多人家一样,只是用完了油就倒新的进去,而没有进行清洗。

其中的油检测结果如下:

结果是,其中的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中的限量值。 也就是说,过了五年没有清洗,只是使用频率高,倒出来的油依然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更不用担心环氧丙醛了。

而2号样品是一个使用了两年的油壶,但不经常做饭,所以油壶中的油存放时间最久,油的颜色已经非常深而且浑浊。

检测 结果是酸价大大超标了,而过氧化值则踩在合格线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壶中的油“存放时间最久,油的颜色已经非常深而且浑浊”。 也就是说,这个壶中的油,已经放得太久,变质程度已经肉眼可见的。 而即便如此,油的过氧化值也还“踩在线上”,并没有“大大超标”。 且不说这样“颜色变深而且浑浊”的油是否还有人继续食用,过氧化值“踩线”的油里又能有多少“环氧丙醛”?

实际上,“环氧丙醛”的致癌性也被媒体大大地夸张演绎了。迄今为止,并没有它增加人体癌症风险的证据;只是在老鼠实验中,直接注射增加了恶性肿瘤的发生,而皮肤接触增加了皮肤癌的风险。在许多实验分析中它显示了较强的致突变能力,而化学结果与它相似的一些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展示了致癌性,所以它被分为“2B类致癌物”。而我们每天吃到猪肉牛肉羊肉,致癌分类是2A——也就是,它们的致癌证据,比环氧丙醛还要更加明确。

2、人们为什么会得胃癌?

新闻中的夫妻认为他们“从未患过任何严重的疾病,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突然得癌症?”最后医生“经过仔细询问”,认为油壶“可能是诱发他们发展为胃癌的重要原因”。

癌症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面对一个具体的癌症病例,无法推测致病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医生的推测,是不符合科学逻辑的。

实际上,科学界也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胃癌,只是通过研究发现了许多因素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包括以下这些:

  • 胃食管反流病
  • 肥胖
  • 经常食用高盐和烟熏食物
  • 水果和蔬菜食用量少
  • 家族遗传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长期胃炎
  • 抽烟
  • 胃息肉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因素”只是说既有这些因素的人群中胃癌的发生率会高一些,而并不是说有这些因素就会“得胃癌”——一个具体的胃癌病例,可以排除一些风险因素的存在,但是无法归结到哪一个具体的因素上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