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高新区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加强工业节能、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壮大绿色产业、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济宁高新区整建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数字化赋能园区产业链无废内循环发展模式”入选国家级“无废园区”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按照工信部及省、市绿色制造梯度培育工作要求,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构建了国家、省、市、区四级“纵向联动”,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横向带动”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带动绿色制造项目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绿色化提升、清洁能源储能用能体系互补。目前,全区已获批工信部绿色系统集成项目3个,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绿色设计产品2个,按批次计划储备入库培育绿色制造企业20家。
鼓励创建绿色产品设计示范,探索产业绿色发展路径,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提升。按照行业分类,打造了4个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平台,加大绿色设计与制造过程技术绿色化提升,引导园区企业采取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的方式,开展绿色设计评价。关注企业间的清洁生产潜力,持续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能效水平,加强企业之间协同合作,有效提升绿色制造总体水平。
打造“工业互联网园区+平台”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涵盖能源、资源、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数据信息的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在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纺织等行业建立了绿色设计基础数据库,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基于平台数据,开展碳足迹、环境影响分析评价。通过“园区+企业”开展能源资源数字化管理、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库等系统建设,实现动态监测、精准控制和优化管理,提升了废钢铁、废旧纺织品再生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全区近三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加快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集中优势资源开展零废弃工业流程技术、新型节能及新能源材料技术、清洁能源高效储能技术的应用。联结绿色制造服务联盟开展绿色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探索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新机制,推动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分质分级利用、装备再制造等解决方案应用。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丰富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加大绿色技术产业化应用,完善绿色工业园区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一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制造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