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性的弱点》的戴尔·卡耐基曾这样描述在普通人眼中非凡的事业,他说,“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事情,都是由那些即使在看似无望的情况下也持续尝试的人完成的。”
人一生会遭遇种种不确定性,如何面对外界的不确定,则是通向不同高度的分叉点。希望永存,每个人都希望从外界得到更多力量和支持,看到平凡的个体也能够创造非凡的光点。“见非凡”品牌计划希望与众多领域的非凡人物相遇,从一张张面孔、一个个故事里,看见非凡,听见非凡,遇见非凡。
随着这些鲜活的故事走近他们的精彩人生,解读他们的人生智慧,人们将从中看到坚持、勇气、守恒、信念……
一个人的赛场能有多大?郭晶晶认为,跳台下的一方泳池和赛场外的广阔人生,都是她寻找自我的舞台。从怕水却偏要学跳水的小姑娘,到无论赛况如何都宠辱不惊的世界冠军,从做一个母亲,到做一个裁判,郭晶晶曾走出赛场,又回到赛场,人生经历数次开合。
她不惧怕蛰伏,无论外界以何种声音猜测,她始终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郭晶晶的人生内核异常稳定,支撑她在事业、家庭和自我的多面体中,扮演好每一个角色。有扎下去的勇气,才能压出漂亮的水花,已准备好再次起跳的郭晶晶,正在游向无垠的大海。
当遥望太空的时候你会思考什么?对普通人而言,观星是浪漫举动,而“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认为,脚踏实地做事才是巡天人的正路。为了建好这只瞭望宇宙的眼睛,年轻的姜鹏从上一代手里接过重担,一头钻进西南大山。
“天眼”是一艘巨轮,每个巡天人的命运都与它同在。九千多根钢索,从0到1的跨步,姜鹏不但承前而且启后,接力传承下去的,有天马行空的敢想,更有脚踏实地的坚持。中国天眼的建设是姜鹏一生的事业,然而这突破人类想象的事业,只是源于最初的热爱,“一百亿光年再遥远,都始于最初的起点。”
太空里有生存了百亿年的星辰,也有年轻前卫的人类艺术。当艺术家徐冰让承载着艺术品的火箭突破了卡门线,进入外太空,人类的艺术创作和想象力都被推动着进入了一个更大的思想空间。他要去崭新的地方,做前所未有的事。
现在,太空艺术已经在徐冰的推动下日渐成熟,突破了物理的界限,突破了领域的界限,也突破了创造力的界限。不过徐冰并未把这块新的领域据为己有,他已经进入了新的境界——推动世界各国、各领域以及各年龄段的创作者之间的融合、共享,“太空艺术应该开放给地球上的所有人。”
在另一块艺术分野里,李少红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她可以为一个布景跑将近50处场地,也会用一整年时间去实地采访,因为她始终相信影视创作必须带有生活的视角,“我”的视角。带着“东方美学”的镜头语言,李少红在《橘子红了》《大明宫词》中一点点摸索出具有独特气质的作品风格。李少红一直在打破樊篱,走出“自我”——她关注女性、关注自我,也关注新技术为行业带来的机遇。一路走来,她始终在保持迭代和成长,乐于尝试创新。她尝试与每个时代的观众对话,讲述能跨越时代的故事,因为“创作会让你永远年轻”。
当非凡的事业被拆分到每一个月、每一天,人们会发现,宏大的命题往往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平凡工作。历史文化的传承如是,架通天堑的桥和路同样如是。
单霁翔,这个名字因为与故宫紧紧相连而被众人熟知,无数年轻人因他的努力而拉近了与故宫博物院的距离,并走近传统文化。在担任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的七年里,单霁翔带着故宫员工检查过故宫的每间屋子,清理过每一块瓦下的杂草,从小小的一把椅子开始搭建故宫博物院的人文关怀,故宫人用每一件文创产品努力贴近年轻人,“先让文化鲜活,再让它走进生活。”
从前辈那里接过的使命,是“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身处承上启下的一环,单霁翔深感责任重大。他一生奉献于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件关乎人类历史的伟大事业,但对他而言也不过是做好每一件小事,敬畏朴素的工作。
普通人的生活总是席卷于历史洪流之中,中国“入世”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是这样,被“入世”影响了的人民也是这样。在那个中国仍然很贫穷的时代,在大山里学英语的年轻人龙永图踏上了联合国的舞台,从此他的人生路径与中国的发展脉络紧紧缠绕在一起。那是一个走出去看世界、又把新的理念带回来反哺自己的过程。
中国在飞快地融入国际社会,加入WTO是龙永图人生的高光,也是影响老百姓至今的历史里程碑。从“复关”到“入世”,谈判持续了15年,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时代的偶然与历史的必然,令这项伟业成为现实。龙永图从不认为自己是那个关键的锚点,“所谓非凡,是时代的非凡。”时代给了每个人机会,但非凡从不属于所有人。“你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必须要有韧性,在前进的道路当中克服一切的困难,克服一切的不确定性。”
从1990年代走来的人没有不熟悉倪萍的,她亲切、自信,在春晚舞台上陪伴全国人民度过的13个除夕是她留给那代人最深刻的标签。然而很少有人看到她的无畏。作为一个母亲,她勇敢地面对孩子的病痛,不知道将来会面对什么结局,终于在12年后守得云开见月明。作为孙辈,她承受过痛失姥姥的巨大苦难,却勇敢地面对内心伤痕,把苦难抽丝剥茧,集结成十万字的作品。作为一位女性,她从不畏惧年龄带来的紧迫感,阅读节目、综艺、直播……什么都敢玩一玩。今年65岁的倪萍,人生故事仍在继续,她的一生都像在大海中波浪向前,“我没有后退过。”
60岁从来不是人生的某道关卡,无论是否越过这个数字,生命力本身不会消减。与戏曲相伴了一生的演员何赛飞,便用“自己”诠释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留下“梅姗”“杨九红”“海兰珠”等等经典角色。17岁入梨园,越剧是“磨功夫”。出演《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等一系列影视作品,戏曲演员的声台形表又完美融入到角色里,成为何赛飞极具个人特质的风格。荧幕之外,戏曲之美改变着她的衣着、爱好等方方面面,而把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已成为她肩上的责任。她如此热爱戏曲,以至于全身心地拥抱它,“如果我有所谓的非凡,就建立在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当中。”
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长刘争平在2000年踏上青藏高原时,没有想到青藏铁路会成为他为之奋斗半辈子的事业。野外勘测工作餐风露宿,他勤勤恳恳干了六年,连给家里打个电话都以秒计时。为了550公里的冻土路段,铁路人融合了代代科研人的智慧和灵感,最终创新出了让列车能够在雪域高原上终年畅行的方法。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耕耘,刘争平为藏区人民架通了“天路”,推动青藏铁路顺利通车。支撑他到底的信念,唯有锲而不舍,“工作99%的时候是在积累。”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将一生奉献给桥梁建设事业,也有了“桥痴”的称号。初入行时,还是新人的孟凡超就敢独辟蹊径,炸碎水下38米深的岩石;多年后,他已经能够在项目设计中周详考虑技术、环保、体制等等诉求,成功建起了连通三地、历史意义重大的港珠澳大桥。
从孟凡超求学那个年代的石拱桥,到今天港珠澳大桥前无古人的工程,大大小小的桥梁连接起孟凡超的人生,也连接起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为时代浇筑通途的人,一生为中国基建喷薄热情,“我的事业没有逗号,也没有句号,只有不断前行,不断创新,不断奋斗!”
这些属于当下时代的非凡人物,用自己的人生故事诠释了“平凡”与“非凡”的界线,其实那一项项伟业背后,不过是跟你我一样平凡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日拱一卒的微小努力,却爆发出了足以在时代中留痕的力量。
人们总习惯于仰望非凡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往往并非一种被赋予的天赋。华为“见非凡”品牌计划系列访谈回望这个时代的一张张精彩面孔,品味大师的魅力和智慧。有些人敢于非凡,无畏于探索、突破和创新,从而翻越峻岭,抵达非凡之境。有些人从未立下过成就伟业的宏愿,只是从寻常处着眼,日复一日、锲而不舍,最终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创造非凡。
时代的不确定性给了每一个人,时代的无数种可能性也给了每一个人。从此刻开始,从今天开始,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无畏面对,向前走去,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己的非凡大师。
总策划:何倩仪、黄垚瑶
执行:胡焕、刘文琳、陈思慧、朱瑶瑶、刘烨、何畅、廖颖
总导演:孙一凡
总制片:孟繁朝
执行导演:李源、邓乐丰
执行制片:李洋
剪辑:杨安琪、孔艺晓、刘怡含
文字监制:蒯乐昊
文字主笔:林阆、林霖、格林、安言、
张大龙、祥子、陈宁、梁迪琪
文字编辑:李屾淼、杨静茹、周建平、陈雅峰、阮白卿
校对:赵立宇、胡晓菲、胡欣、吴依兰
平面摄影:杨帅、郝健平
视频封面设计:林晓仪
群像海报设计:宏星@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