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晚上断断续续读完田余庆先生的《北府兵始末》,纵论一百五十余年北府兵之沿革变迁。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来自中原的流民颠沛流离至长江之北,与建康隔江相望,为东晋朝廷所猜忌。司空郗鉴以世家大族与流民帅盟主的双重身份镇守京口,深得晋室的信任和流民帅的拥戴,为流民分配田宅,招抚少壮,编入军伍,后世北府雄兵兵员构成基本就是京口、晋陵一带的侨民子弟。
淝水之战,谢家子弟招募整合八万北府雄兵,迎击前秦苻坚号称投鞭断流的八十万大军,一战而胜,威震天下,胡马四十年不敢窥江,这是中原士族政权对垒北方游牧民族难得的大胜。
淝水之战后,谢家功高难赏,退隐求全,而出身军伍、缺乏世家子弟政治手腕与远见的北府诸将,纷纷卷入晋室王相之争的内乱,名将刘牢之、孙无终、高素大多为桓玄诛杀,北府军成一盘散沙。
曾为刘牢之和孙无终下属的刘裕迅速成长,重整北府,逐桓玄,灭卢循,兴复晋室,再溯黄河而上,灭南燕,破拓跋,西攻潼关,进军长安,气吞万里如虎,在五十八岁的迟暮之年篡晋称帝,建立刘宋,北府威名重现天下。辛弃疾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写的就是京口风物,小名寄奴的刘裕登上帝位之后,并未忘却孕育了北府雄兵的京口,下书曰:“吾倡大义,首自本州,克复皇祚,遂建勋烈,外夷勍敌,内清奸宄,皆邦人州党竭诚尽力之效。”京口、晋陵一带侨籍民户一直享有税赋的优待。
田余庆先生
田余庆先生在政治史、军事史的诠释中,对乱局的洞察,对隐脉的提挈,对人物的理解,都更接近于“通古今之变”的传统史家,非今日院校中寻章摘句、敷衍强解的“职业学者”所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