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同写意
一个以新药创制为核心,汇集国内一流研发精英的大型交流与价值分享平台。“同筑技术人生路,写意中国新药魂”是同写意的初衷与愿景。秉承汇集“一线、一流”,讲求“实用、实在、时效”的原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锌财经  ·  「算法霸权」企业地主,用户农奴 ·  昨天  
锌财经  ·  「算法霸权」企业地主,用户农奴 ·  昨天  
算法爱好者  ·  为 DeepSeek 辟谣:五大误解与真相解读 ·  昨天  
九章算法  ·  最后一天!九章消费券免费抢! ·  4 天前  
九章算法  ·  谷歌/亚麻的BQ题库,附上标准答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同写意

阿斯利康放手一搏

同写意  · 公众号  ·  · 2025-01-11 17:24

正文


继PD-1/VEGF双抗后,又有一种双抗头对头K药。

近期,阿斯利康启动了 Rilvegostomig (PD-1/TIGIT双抗) 头对头帕博利珠单抗 (K药) 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TIGIT这个被誉为“下一个PD-1”的明星靶点,研发之路却充满坎坷,至今未能成药。


Rilvegostomig能否打破魔咒,为TIGIT正名? 又能否复制依沃西单抗头对头击败K药的成功传奇,掀起新的BD交易热潮?





1
阿斯利康放手一搏

K药身为“全球药王”,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当前,开展头对头K药的临床试验非常多,而Rilvegostomig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PD-1/TIGIT双抗主要靶向PD-1和TIGIT两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其中TIGIT在多种实体瘤中广泛表达,被称为“下一个PD-1”。

然而,TIGIT靶向药的研发接连遭遇失败,MNC巨头陆续退出。作为仍在暴雨中坚守的阿斯利康,无疑肩负着“为TIGIT正名”的重任。

Rilvegostomig是PD-1/TIGIT双抗领域中进展最快的: 针对胆道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已处于III期阶段,针对胃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别处于临床II期、I期。

近日,阿斯利康还启动了Rilvegostomig联合ADC“神药”德曲妥珠单抗 (Enhertu,DS-8201) 治疗晚期HER2表达胆道癌患者的III期研究。这一适应症的看点在于,目前全球仅获批1款HER2阳性 (IHC 3+) 胆道癌新药,即Zymeworks的全球首款HER2双抗Zanidatamab (泽尼达妥单抗)

而更大的看点在于,Rilvegostomig头对头K药。

目前,Rilvegostomig联合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肿瘤表达PD-L1 (TC≥1%) 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已经处于III期临床。这项研究不仅关乎TIGIT能否打破“不可成药”魔咒,还影响着PD-1/TIGIT双抗赛道能否掀起BD交易热潮。

毕竟,在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头对头击败K药的临床数据公布后,PD-(L)1/VEGF双抗领域掀起了出海狂潮:

Instil公司以超20亿美元引进了宜明昂科的IMM2510 (PD-L1/VEGF双抗) 和IMM27M (下一代CTLA-4抗体) ;BioNTech以近10亿美元收购普米斯生物,拿下PM8002 (PD-L1/VEGF双抗) 的全球权益;默沙东以总额近33亿美元引进礼新医药的PD-1/VEGF双抗LM-299。


依沃西单抗头对头击败K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PD-(L)1双抗药物成为新的研发方向。而PD-1/TIGIT双抗就是其中之一。

但现实是,TIGIT靶点命运多舛,MNC巨头节节败退。 其中,最意难平的是默沙东:PD-1联用TIGIT单抗Vibostolimab未能成功研发。

自2023年以来,这种联合疗法接连遭遇失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疗效不如多西他赛,联用K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的III期临床因免疫副作用问题而停止,联用K药一线治疗NSCLC的III期研究也失败了。

去年12月,默沙东宣布终止Vibostolimab的临床开发项目。这也意味着,TIGIT靶点失去了最大的潜在买家。毕竟,默沙东手握“全球药王”K药,为了其延长生命周期,必然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甚至重金押注新疗法,拓展其肿瘤免疫治疗产品线。

TIGIT靶点“不可成药”的魔咒,真的无法被打破吗?


2
能否打破魔咒?

TIGIT之所以被称为“下一个PD-1”,在于其免疫抑制的机制与PD-1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在多种实体瘤中广泛表达,特别是联用PD-1/PD-L1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吸引了默沙东等MNC巨头入局。

然而,随着实际临床试验的推进,不仅TIGIT单抗未能成药,联合治疗策略也是接连遭遇挫折。

例如,罗氏的TIGIT单抗 Tiragolumab 就是节节败退:先是与T药 (Tecentiq) 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III期临床失败,接着联合T药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III期研究失败,之后联合T药和化疗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nSq-NSCLC) 对比K药联合化疗的II/III期研究也未能成功。

事实上,TIGIT最初能够成为明星靶点,就是因为罗氏在2020 ASCO年会上公布了Tiragolumab与T药联合治疗NSCLC的优异数据,吸引了百时美施贵宝 (BMS) 、葛兰素史克 (GSK) 、诺华等MNC巨头纷纷重金押注。

不料后来事与愿违,除了罗氏,默沙东的PD-1联用TIGIT单抗Vibostolimab策略也是倒在了Ⅲ期临床,相当惋惜。

随着一连串的临床试验失利,TIGIT靶点被蒙上阴影,还上演了退货潮: BMS退回Agenus的TIGIT/CD96双抗AGEN1777,2亿多美元打了水漂;诺华终止与百济神州关于TIGIT抑制剂欧司珀利单抗的选择权协议;Coherus公司也退回了君实生物TIGIT单抗JS006的权益。

不过,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正如MASH (旧称NASH) 领域,历经40年的坎坷,最终还是迎来了“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Madrigal的THR-β抑制剂Resmetirom,成为首款获FDA批准上市的MASH新药;

KRAS三十余年“不可成药”的魔咒,也被安进的全球首款KRAS抑制剂Lumakras (sotorasib) 打破了,而信达生物/劲方医药的中国首个KRAS G12C抑制剂氟泽雷塞,更是填补了40年中国KRAS G12C突变靶向治疗的空白。

尽管TIGIT靶向药研发充满挑战,仍不乏坚守的“选手”。

比如,近期接连启动III期研究的阿斯利康;还没有彻底放弃的罗氏,正在开展 Tiragolumab 联用T药+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肝癌的III期临床,以及Tiragolumab联合疗法一线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III期研究。

另外,GSK以20亿美元从iTeos Therapeutics引进的TIGIT单抗 Belrestotug ,正在开展联用Dostarlimab (PD-1抑制剂) 一线治疗PD-L1表达的晚期/转移性NSCLC的III期研究;

吉利德的TIGIT单抗 Domvanalimab 联用PD-1单抗Zimberelimab (DZ组合) 也处于III期阶段,用于治疗PD-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而且该组合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食管癌的II期临床已取得优异数据。

如此多的III期临床,大大增加了打破TIGIT“不可成药”魔咒的可能性。


3
尚未落幕

TIGIT靶点并非毫无机会,也还未到终结的时刻。 不单单海外药企,国内药企也在积极探索当中。

以PD-1/TIGIT双抗为例,还留在牌桌上的 泽璟生物ZG005 信达生物IBI321 ,已进入临床阶段。其中,ZG005的最高研究进度已处于Ⅱ期阶段 (用于治疗肝细胞癌) ,并在开展针对宫颈癌、神秘内分泌肿瘤、NSCLC和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的Ⅰ/Ⅱ期研究。

在2024 ASCO年会上,泽璟制药公布了ZG005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II期研究数据,结果呈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及良好的抗肿瘤疗效,支持在多瘤种中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特别是在接受20 mg/kg剂量治疗的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初步结果显示疗效更优,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3%。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标准疗法 (AK104、PD-1单抗等) ,针对末线宫颈癌的ORR不足40%,而ZG005已展现出优于标准疗法的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此外,国内药企还布局了TIGIT/PVRIG双抗。

TIGIT和PVRIG被认为是继PD-1/PD-L1之后极有潜力的免疫疗法靶点,有望克服肿瘤患者中PD-L1低表达以及PD-1/L1抗体耐药等问题。从作用机制看,阻断TIGIT和PVRIG通路可有效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基于此,恒瑞医药研发了全球首创针对全新靶点TIGIT/PVRIG的双抗 SHR-2002 ,正在开展联合 (阿得贝利单抗+SHR-8068+贝伐珠单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