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先拜刘勰和金圣叹。
————————————
四大名著作为中华经典,其内核是否有一致之处?斗胆扯上三小时,看能否得四者之“文心”。
开篇先讲吕布。
吕布是三国中武艺最好的,三英战吕布见下图:
图中的吕布骑着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能鏖战刘关张三人还占上风。英姿飒爽无人能敌。所谓“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吕布不仅武艺了得,相貌堂堂。身边的女人也是傲艳整个三国的貂蝉。中国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三,便是貂蝉拜月。
鲜衣怒马仗剑天涯,妞还最漂亮。这样的人物也只有项羽能镇得住。
项羽出生贵胄,传有双瞳。胯下踏云乌骓,落一马鞍,也能命名今日的马鞍山。妞也是美艳不可方物的虞姬。
同样是人中龙凤,吕布被张飞怒骂三姓家奴,先事丁原后从董卓,成为三国通篇中最为不忠不义的小人。项羽垓下自刎未过江东,太史公依然用高规格的本纪来记录他。
吕布在三国中是不忠不义,曹操在三国中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短歌行》中的曹操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胸怀天下的曹操,想要的就是人才。
官渡之战赤脚迎许攸是要人才;
让关羽带着刘备的老婆过五关斩六将也是要人才;
任赵子龙在军阵中杀个七进七出也是爱才惜才。
檄文里骂了自己祖宗十八代的陈琳来了,他也笑嘻嘻,还是爱才。
所以,曹操战将千员,最终结束了三国战乱(三马破曹功另说)。
杜牧写过秦始皇,用了气吞天地的六个字“六王毕、四海一”。
如果让杜牧再来写曹操,还是六个字“三国毕,四海一”。在文学形象上,曹操抵得上半个秦始皇。看似大奸大恶,与当时罪孽深重,但又奠定了后世的一统。
吕布是差评,不忠不义;
曹操中评,虽有不忠不义,但功过相抵;
那么忠义两全的便是谁呢?
大家都知道,就是他,就是他,关公他老人家。
关羽从温酒斩华雄开始,一路开挂。和所有的真英雄一样,他人生的终章也是“身死留名”。
关羽死后,曹操缟素三军,以诸侯礼葬其首。孙吴以诸侯礼埋其身,蜀国则以衣冠立冢彰于后世。
于是忠义两全的关羽,成了关公,被诚挚供奉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的香案上。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讲的是核心权力的变化。而核心权力外化的部分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权力核心,都无布例外地要求要对权力的中心忠诚,对自身周边组织成员的义气。
吕布不忠不义。
曹操不忠于汉室是曹贼,但忠于天下太平,便相抵。留在戏剧里成为特殊脸谱。
项羽忠义两全,便神化为关公。
三国扯完了
-----------------------------------
三国的人物,除了像袁绍这样的,是贵胄出身以外。浓墨重彩的几乎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比如桃园三结义的是杀猪的、做草鞋的和逃犯。诸葛亮本来也是个农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而红楼梦一开始,便没有普通出身。宝玉之所以叫宝玉,因为衔玉而生。有这样出身的人物,在文学作品里,大抵只有哪吒有一拼了(注意是封神演义中的桥段,不是西游记的桥段)。宝玉是衔玉而生,文曲星下凡。而哪吒是灵珠转世 ,肉球而出,身带法宝。
三国的故事是依托历史编年体来讲的,大概其哪一年,什么主线发生了什么人和事。
西游记是以师徒西行分站式打妖怪来推进的,厉害的妖怪多打几回。
水浒传则是以怎么逼人或者忽悠人上梁山为主线,将108人串到一起。
这三部的故事搭建都很清晰。
只有红楼梦不一样,四大家族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任何一个人物发生了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所有人物的命运。
比如秦可卿要是不死,就不会有贾府大办丧事。
要是贾府没有大办丧事,那么北静王就不会来。
北静王来了,又独独要见宝玉。并且一下就看对眼,拿皇上御赐的珠子出手,比一切伴手礼都重。按常理推测,如果还是曹雪芹写下去,北静王府再不济也要救一救贾府的败局的。
除了这条线,秦可卿的葬礼还蝴蝶效应出来一大堆网状的变化,比如贾珍后来的境遇变化。甚至秦可卿的棺材逾制也成为贾府被抄的原因之一。
不少人看红楼梦,只是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其实不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个人情感,是波动向上的。从生涩地互相赌气,到葬花焚稿香消玉殒,在贾府眼见落败时达到了顶峰。这一戏剧冲突效果,也体现了网状社会的特质。要不然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就OK了,还娶什么宝钗。
这种网状的社会关系,是红楼梦区别于其他三个名著的重要特质之一。深深刻画了围绕在权力中央的,层层营殖的财富关系。这种财富关系,一旦权力中心发生迁移或者态度变化,就不是忠义两字可以维系的了。财富会随着权力的变化而重新分配。
三国讲历史分分合合中的忠义,描述草根阶层如何通过忠义这个通道走向权力。
红楼梦刻画权力与财富周围的真真假假。描述人际关系围绕财富运行,财富在权力跟跌中不断分配的上层社会(贵胄与巨贾)
————————————
那么现在到水泊梁山了。
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都有着仙气,这个下凡那个下凡。演绎了凄美的故事。
梁山水泊的好汉也不等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个个都有来头。本来是个造反被招安的故事,要放在忠义堂里讲。要是关公来看,便一个字:呸!
义不义的先不说,天地君亲师五个字摆出来,一百零八个绿林好汉,首先反了君。所以,要安个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名头,老子天地所生,比君不差。所以反你也就反了,忠字头凑合用着。这点和曹操有点像,和陈胜吴广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也有点像,都是要安个承天命的来头。
三国还有些正儿八经的贵胄,刘备搓着麻绳也可以自诩刘氏宗亲。水浒就草根的不行了,宋押司其名为官其实为吏,就是县衙里打打杂。至于梁山原来的大佬晁盖,其实只是个村长出身。正儿八经有官身的林冲,在九品之外。所以下面什么鸡鸣狗盗,手段低劣的草莽都可以有。如果拿着仁义礼智信忠孝来评价的话,梁山好汉是有义无忠、有智无仁、有信无礼。倒是一个孝字,群体表现都不错,比如李逵与老母。
这也说明了,草根阶层血缘以内是孝,以家庭为组织。血缘以外,以义为组织,谋取共同利益。
但这些草根里,有和财富打过交道的,也便知道财富源于权力,所以极力想被招安,谋个正经出身。而没有开窍的,最后都基本成了炮灰。在其他戏剧和文学作品里。这种出发于孝道,团结于义气,最终走向忠君的底层群体,也会抽象为“忠孝不能两全”。忠孝不能两全,意味着,要么留在社会底层,要么向权力中心走并且做出家庭牺牲。
那么讲到这比较清晰了:
三国讲清楚“忠义”这个通道;
红楼梦讲清楚忠义这个通道通向的富贵(贵是权力,富是财富);
水浒讲清楚从“孝”到“义”再到“忠孝不能两全”的筛选过程。
-----------------------------
好了,最魔幻的西游记出场了。
佛道儒一家亲的宗教体系里,有两个半重要的权力中心,仿照儒家治国左文班右武列的玉帝凌霄殿。以及玉帝呼叫一下就来的另一套属于如来的班子。还有看上去不那么重要,戏份却很够的太上老君。
宝玉在红楼梦里是文曲星下凡
一百零八好汉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