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芯师爷
最及时且有深度的半导体新媒体。每日解读半导体科技最新资讯、发展趋势、技术前沿信息,分享产业研究报告,并打造中国最大的半导体社群与生态圈,欢迎加入半导体专业人士的圈子!旗下更多订阅号:今日芯闻、全球物联网观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寻一抹绿,访一季春 ·  3 天前  
LADYMAX  ·  ​深度 | Gucci一段必走的弯路 ·  4 天前  
物道  ·  46年前爆火的哪吒再次翻红!燃爆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芯师爷

中国:挖人、拉拢二线厂,还不是被你们这些半导体大佬给逼的!

芯师爷  · 公众号  ·  · 2017-08-11 18:14

正文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中比较被看好的城市,例如光纤技术重镇的武汉、具国防电子基础的西安,以及拥有家电、笔电及面板等产业的合肥,这些地方不仅具备产业聚落,电子相关科技的学研单位众多,人才不虞匮乏,产业前景较被看好。


不过,即使拥有其他产业基础,但半导体技术终究不同,大陆想全面投入,仍得引进国际大厂技术。只是,包括英特尔投资辽宁大连、三星投资西安、 SK海力士在无锡、台积电在南京,这些一线大厂都采独资模式,对于技术的保护滴水不漏,几乎没有外流的可能。


一位大陆半导体公司主管指出,有一次,他和一群老师率队参访三星,结果在晶圆厂外面,三星只准许学生进去,老师全部不准进去;对照先前他到新竹参观台积电十二吋厂,大家衣服换一换就进去看,实在差很多。「其实三星真的想太多了,就算给别人看,也不一定学得会,他们实在太自恋了。」


相较于一线厂都是独资,二线厂则采合资形态,原因很简单,因为各地政府基金都要求,二线厂可少出一点钱,取得一定比率的技术股,但必须带技术去。因此包括联电、力晶、格罗方德等公司,都有义务进行技术移转,并确保未来厂房营运顺利,真正为地方创造产值或外汇。


以晶合的合作模式为例,力晶初期不用出资,取得一定比率的技术股,还有未来部分产能使用权;但须负责技术移转及人员培训,包括从晶圆厂的建厂、营运、品质到企业管理系统等,至今完成5000份技术文件移转。此外,目前晶合总员工数约800人,其中以力晶为骨干就招募250位台湾技术人才,而晶合与力晶彼此也互派人员支援,成为近来两岸颇具规模的技术交流之一。


吸纳人才成为主要成长动力


从技术与产品来看,许多大陆公司因为无法取得授权,只能靠挖角日、韩及台湾团队,想办法拼凑组合。以DRAM为例,目前代表性公司合肥长鑫,就从南韩SK海力士、日本尔必达及台湾华亚科挖角,其中华亚科前资深副总刘大维也被延揽。


至于3D NAND Flash代表企业武汉新芯,已和紫光集团合组长江存储,技术来源就是已并入赛普拉斯(Cypress)的飞索半导体(Spansion)。不过,双方合作传闻都还没动静,日前长江存储还发布新闻稿澄清,表示从未发表过32层3D NAND Flash 今年量产的消息,未来后续发展恐怕须再观察。


根据IC Insights2月公布的报告,中国半导体业倚赖挖角与模仿建立技术基础,是冒着极大的专利侵权风险;过去中芯就曾侵犯台积电的逻辑制程专利,至于在记忆体技术上,专利既多且广,美、日、韩等大厂都已累积数十年基础,未来中国企业将面临新一波专利诉讼。IC Insights也预期,中国想在二五年达到半导体自给自足目标,难度相当大。


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邹雪城说,大陆在半导体行业摸索多年,如今已找到较正确且成功的模式,在中国政府支持下,武汉已成为发展国家储存器的重镇,「这项任务既十分光荣,也十分艰巨,需要下定决心,争一口气。」


邹雪城目前身兼武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主任、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多年前,他曾代表武汉与国际半导体厂进行合作谈判,也曾投票反对武汉新芯成立的必要性,原因是当时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都不成熟,而且规模太小,还采取由中芯托管的方式,成功机会不高;不过,如今他认为环境、条件都成熟了,因此积极推动武汉参与国家240亿美元存储器的计划。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郝跃表示,他多年来与台湾半导体公司交流,对台湾从业人员的敬业态度印象深刻,这也是大陆产业界可以好好学习的。郝跃也不讳言,大陆在大举投入半导体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才不足的问题。郝跃早在2000年就投入氮化钾(GaN)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在没经费、没基础的情况下,自己做设备并成功开发产品,他带领的团队如今都是中国半导体业的重要人才。


一位大陆半导体业界大老说,大陆近几年物价高涨、投资环境恶化,对国际半导体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因此近来中国研拟的「上海五十条」,就是希望能放宽并加强对海外人才的招募。


目前担任美商新思科技台湾总经理的李明哲,在○九至一四年间,曾派驻大陆担任新思科技中国总经理,对大陆半导体业的观察深入。他认为,半导体是需要长时间耕耘的行业,大陆一流人才都去搞金融或网路,愿意投入技术开发的人,相对少很多。台湾因为半导体的基础深厚,一流人才都投入这个行业,至今还是有很好的优势,不必太小看自己。


「以大陆现在的氛围来说,整个社会比较追求速成,最好投入互联网产业,一个产品推出3个月就见真章;但是一颗IC从开发到生产,至少要18个月才完成,实在太慢了,愿意忍受这种寂寞的人很少。」李明哲说。


换个角度想,过去台湾限制面板产业到中国投资,让「两只老虎」友达、群创无法参与大陆面板业的建设与成长,也阻断面板上下游供应链的商机;如今大陆半导体业重度仰赖台湾的力量,至少在大陆崛起过程中,台湾还能分一杯羹,这可能是大陆产业迈向盛世前,台湾可以紧紧抓住的最后一波商机了。



来源 | 财讯

芯师爷独家整理



各位小伙伴们好,芯师爷致力于为产业人士搭建最强人脉圈,在这里除了能收获产业优质文章,更能加入高端人脉群。


加群方法:

长按二维码,加群主为好友,备注:入群。




行业群:

物联网IOT、电子代工厂SMT、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充电桩行业、工业自动化与4.0、无人机群、汽车电子科技、智能可穿戴

新能源汽车产业、VR/AR虚拟现实、 安防与监控系统、IC设计与原厂、半导体材料设备晶圆、半导体封测、半导体代理分销、半导体投融资群、元器件撮合交易1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