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话剧《2:22》小剧场版演员招募 | ... ·  昨天  
电影工厂  ·  不愧是山姆推荐...谁懂啊真的巨好吃! ·  昨天  
电影工厂  ·  山姆试吃后果断扛几箱走...看见一定要拿! ·  2 天前  
Mtime时光网  ·  【年度混剪】以电影的名义,和2024好好说拜拜 ·  3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好红的蕾子|赏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独家│2024年广播业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报告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12-30 17:39

正文

文|│「广电独家」杨余 冷成琳 苗京京

2024年,广播媒体更加重视数字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一方面加大对原创内容的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节目;另一方面,积极与新媒体合作,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当前,广播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发挥着权威信息发布的重要作用,其快速、准确的新闻报道深受听众信赖。在交通领域,各地的交通广播为驾车人士提供及时的路况信息和出行建议,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指引。

然而新媒体对广播的冲击也显而易见,大量年轻用户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丰富的内容和互动性吸引,导致广播年轻听众流失严重。

同时,广告收入的下滑也给广播行业带来巨大压力,传统广播广告商纷纷转向新媒体平台,使得广播广告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亟需寻找转型升级新路径。

广播在媒体融合领域的新实践

  • 技术应用

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广播行业转型,如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在数字化浪潮下有所变化,媒体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内容的多样性和可及性。

据统计,2023年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时间约为759.24万小时,同比减少3.6%。这一变化体现了数字化浪潮对广播节目制作的影响。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广播行业通过媒体融合,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拓展了内容的传播渠道,提升了内容的可及性。

例如,在广播技术应用领域,中国广电拥有5GNR广播与北斗应急广播两大革新应用。其中,5GNR广播技术基于5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融合广播电视发射塔进行协同覆盖,适配各种5G终端,可实现多场景覆盖。

随着5G的全面商用和超高清、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未来广播节目将提供更优质的视听感受和更良好的互动体验。
1.人工智能技术

湖南广播电视台的芒果动听APP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音频推荐和智能语音助手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搜索节目、切换频道等,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

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音频智能剪辑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音频中的关键内容进行快速剪辑和编辑,大大提高了音频制作的效率。

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的今视频自研推出“AI四问”等系列产品,实现了智能推荐、智能搜索、智能剪辑等功能。

广西广播电视台的智能音频编辑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音频中的噪声、口误等问题并进行快速修复,还能根据不同的节目风格和需求,自动添加合适的音效和背景音乐,提高了音频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福建交通广播的节目端引进 AI 面诊机器人和心理疏导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元素,为观众带来全新体验。AI 面诊机器人可以为观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心理疏导机器人则可以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这些人工智能元素的应用,不仅丰富了直播间的内容,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和心理健康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无锡广播技术团队积极融入AI/AIGC的开发运用,自主研发AI人声复刻引擎,同时设计生产工具,实现信息采集、AI语音播报、经济频率全时段AI编排播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创新的直播模式和应用场景已经出现,推动广播媒体向更加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024年,河北交通频率群在视频制作部基础上成立了视频实验室,探索AIGC技术在广播向视频化转型中的应用,助力“992新视听”从“质”到“智”发展。

喜马拉雅FM平台上有大量有声内容,利用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将文字内容快速转化为高质量的语音,用户可以选择以听书的方式获取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内容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如在开车、做家务等场景不方便阅读文字时,用户就可以选择听书。

2.5G技术

四川广播电视台利用5G网络的低延迟和高带宽优势,打造了全新的5G音频直播间,实现了与听众的实时互动。

云南广播电视台配备了先进的5G传输设备,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高清、流畅的直播。

甘肃广播电视台的5G音频直播间中,主持人可以与嘉宾进行实时互动,观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互动,提高了节目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化广播节目中,通过VR/AR技术为听众营造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听众可以通过配套的APP或者小程序,在收听音频的同时,看到与节目内容相关的虚拟场景或增强现实元素,这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深圳广播电台在特定节目中运用VR/AR技术,比如在旅游节目中通过VR/AR技术为听众展示旅游景点的虚拟场景,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风貌。

  • 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普及,传统广播向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转移。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内容的分发方式,也影响了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向消费者(D2C)模式的兴起,为广播媒体进入流媒体市场提供了机会。如此一来,广播媒体便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1.自建新媒体平台

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广播媒体通过网络平台向听众提供特色节目,吸引特定听众群体,获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音频客户端——云听,不断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媒体项目”的平台作用,通过与各级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合力打造全国广播向智能网联汽车场景转型的生态平台。

目前云听车载应用已推出多个版本,并推出在线电台、联名专区等多个产品。截至2024年10月底,云听车载应用的智能网联汽车覆盖率近90%,增长速度居行业第一。

听听FM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的集音频内容生产、分发、运营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其上不仅有北京广播电视台旗下各个广播频率的直播节目,还有大量原创音频内容,如有声小说、脱口秀、知识讲座等,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网页等多种方式访问听听FM。

该平台还具备个性化推荐功能,根据用户的收听历史和兴趣爱好,为用户推荐适合的音频内容。

天津广播电视台的“津云广播”整合了天津台的广播资源,同时与津云新媒体平台深度融合,实现了广播节目与新闻资讯、政务服务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的重庆之声APP不仅提供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各个频率的直播节目,还设有音频点播、互动社区、新闻资讯等板块,用户可以在APP上收听喜欢的节目、参与话题讨论、获取本地新闻等,实现了广播媒体的多元化服务。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还在其 APP 上为教育类广播节目《成长重庆》增加了教育服务功能,用户可查看本地学校招生信息、课外辅导课程推荐、教育讲座安排等,APP 中还设有在线学习资源库和学习方法指导

大蓝鲸APP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音频客户端,其以视听、交互、服务为核心,融合江苏广播优质资源并深度赋能:打造了在线收听、海量音频、视频直播、实时路况、电商购物等内容;推出了大蓝鲸live互动平台,创新广播直播节目的互动模式;开创了“主播号”与“活动号”功能专区,集成广播核心品牌要素;同时,进军音频车载应用领域……着力建构媒体新生态,创造品牌新价值,成为全国同类APP中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之一。

新疆广播电视台的丝路视听APP集广播、电视、新闻资讯、互动社区等功能于一体,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媒体服务,用户可以在 APP 上收听各个频率的节目,还能观看电视直播、阅读新闻资讯、参与互动讨论等。

西藏广播电视台的牦牦 TV以视频内容为主,也包括音频节目和新闻资讯,用户可以通过牦牦 TV观看西藏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新闻时事等内容,了解西藏的发展变化。

2.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调研发现,广播媒体通过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扩大了节目的传播范围,提高了广播媒体的影响力。

浙江电台旗下“FM93 交通之声”与微信、视频号、快手等平台加强合作。

“FM93交通之声”在微信上每天发布45次推文,平均每天发布25篇以上,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听众提供及时的交通资讯、社会民生新闻等内容。

在视频号、快手号两大短视频平台上,“FM93 交通之声”聚焦交通、出行、天气及身边小事发布短视频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和互动。

河北广播电视的一些广播节目在抖音上开设了官方账号,发布节目精彩片段、主持人幕后花絮等内容,同时通过抖音直播等方式与受众互动,扩大了影响力。

山西广播电视台与喜马拉雅平台合作,将部分优质广播节目上传至喜马拉雅平台,还与喜马拉雅平台共同策划推出专题节目,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海南广播电视台与腾讯视频合作,将部分优质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上传至腾讯视频平台,双方还共同策划制作网络综艺节目。

江西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通过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将内容推送给更多用户,提高了节目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南宁广播电台在小红书开设了官方账号,将生活时尚类广播节目《南宁风尚》中的时尚穿搭、本地美食探店、潮流活动等精彩内容以图文笔记形式发布,吸引小红书用户关注,进而引导他们收听广播节目。

哈尔滨广播电台与虎牙合作推广其冰雪运动类广播节目《冰城之冬》,在虎牙平台直播哈尔滨的冰雪赛事、冰雪娱乐活动等,并邀请冰雪运动员和教练在直播间互动,穿插广播节目中的冰雪运动知识、运动员故事等内容,吸引大量冰雪运动爱好者。

济宁交通文艺广播通过济宁新闻网APP、喜马拉雅、蜻蜓FM、阿基米德等平台转播,所有直播节目均通过官方视频号同步直播,进场观看人数每天“10万+”,官方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超17万,每档直播节目均通过公众号与受众互动。

大庆音乐广播积极倡导主持人在日常节目中引入网络直播,早间《音乐加块冰》,午间《音乐飞主流》《点石成金》,晚间《我为歌狂》节目率先利用抖音、快手平台进行日常直播,收到良好效果。

  • 内容创新

1.跨媒体融合内容

辽宁广播电视台的《光影辽宁》是一档融合广播、电视、网络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的文化节目,其通过广播音频讲述辽宁的历史文化故事,同时配合电视画面和网络视频进行展示,让观众全方位地了解辽宁的文化底蕴。

吉林广播电视台的《冰雪吉林》系列节目将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冰雪文化传播平台。在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该节目通过广播直播、电视专题报道、网络互动等方式,为观众呈现吉林的冰雪魅力。

江苏广播主导的融媒体行动《奋斗镇当时》贯穿2024年全年,报道组奔赴全省各地深入基层一线,聚焦乡镇经济、民生、文化、生态、社会治理各方面,重点以“一场移动访谈、一组行进式报道、一组综述报道、一系列地推活动、一场乡镇高质量发展思享会”等形式,推出全新报道样态,呈现乡镇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见证、记录城乡融合发展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深度发掘推进城乡融合中的典型经验和建设成果,让更多人看到“镇”力量。

山西广播电视台的《晋商传奇》是一部融合了广播剧、电视剧、网络小说等多种形式的作品,通过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展现了晋商的辉煌历史和精神风貌,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受众。

陕西广播电视台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的基础上,推出了《长安十二时辰》广播版,通过声音的魅力,再次演绎了长安古城的繁华与危机,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

成都市广播电台创作的《熊猫乐园》将音频与熊猫基地的AR体验相结合,通过熊猫的叫声、饲养员讲解熊猫生活习性的声音,配合 AR 技术,呈现出熊猫在竹林中嬉戏、进食的可爱画面,向游客展示熊猫的生活状态,传播保护熊猫的理念。

贵阳广播电台推出的广播剧《多彩贵州风》结合山地实景演出,听众欣赏广播剧时能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民俗表演等实景画面,加上广播剧的精彩剧情和音效,展现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2.互动式内容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在音乐广播节目中推出“音乐点唱机”互动环节,听众通过网络平台点歌并留言,主持人根据听众的点歌和留言进行互动,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安徽广播电视台在亲子广播节目中设置了亲子互动环节,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方式参与节目互动,分享亲子故事、育儿经验等,主持人选取部分内容在节目中进行分享和讨论,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广东广播电视台在亲子互动节目中设置了各种亲子游戏和互动环节,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方式参与节目互动,赢取奖品,主持人会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 体制机制改革

1.内部组织结构调整

上海广播电视台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度,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对内部机构进行整合重组,成立融媒体中心,将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了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效率。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建立了项目制工作模式,针对重大项目、活动组建跨部门的项目团队,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和特长,提高了工作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无锡广播通过细分垂类,建设了新闻事业部、音乐事业部、交通事业部、产业运营事业部等“一个中心四大事业部”运行架构。

2.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改革

广西广播电视台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鼓励员工掌握新媒体技术和知识,同时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和晋升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湖南广播电视台和云南广播电视台均设立了创新奖励基金,对在媒体融合工作中有突出创新成果的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鼓励员工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内容形式,推动广播媒体的创新发展。

广播节目形式迭代创新,内容紧扣时代之声

2024年,全国广播节目在创新表现形式和增强互动性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广播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 节目“上新”,焕发生机

2024年,全国广播行业推出了一系列全新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在内容上创新多样,更在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突破。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到各地方电台,每一个新推出的项目都在努力链接用户、链接世界、链接未来,展现出广播媒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全新布局和蓬勃生机。

北京音乐广播在2024年全新推出《974音乐航班》,这是一档集合“音乐+文旅”特质的音乐节目,它不仅融合了“音乐”与“飞行”两种元素,还为听众营造了一种可听可看可玩的场景式体验。

福建新闻广播的《福建文化声音名片》则是一档深入挖掘声音魅力、展现福建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的融媒体节目,通过独特的地标性声音,如方言、戏曲、非遗传统等,探访八闽大地。

重庆广播节目中心都市节目部2024年6月新推出的《光波少年》,旨在传播少儿教育理念和方式、少儿健康成长和娱乐,打造家校社协同一体化平台。光明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分别于10月3日和11日刊发文章,称赞《光波少年》“大胆尝试,敢于突破”“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全面、贴心的交流平台”,是“广播节目逆势增长新尝试”。

贵州故事广播的《剧说很好听》每天早晨讲述身边人不平凡的人生过往,探寻铸就他们成功的正能量故事。

《让爱住我家》是山东交通广播开设的一档专为40—55岁的社会中坚量身定制的晚间广播节目,节目精准定位在上有老下有小、肩扛家庭重担的听众群体,深度关注他们在工作压力与复杂家庭关系中的种种困惑与挑战,旨在通过互动式的传播方式,搭建一个共享智慧、舒缓情绪的情感平台。

徐州农村广播的《我的幸福我做主》则旨在丰富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中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时间达到759.24万小时,较上年同期有所上涨。这一数据的增长,不仅体现了广播行业的创作活力和生产能力,更彰显了广播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独特价值。

  • 节目不断创新,擦亮老牌IP

2024年,各地方台广播节目不仅延续了老牌节目的经典魅力,更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山西综合广播的《新闻听天下》改变传统新闻语态,用年轻人喜爱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更接地气。

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民情热线》20年来不断转型升级,从单向传播转向多元化、互动化的新传播样态,增加舆情收集广度,先后推出“我要问局长”小程序,开设抖音号,今年还在开吧APP中开设专栏,入驻小红书,面向社会招募“00后”民情观察员,用年轻人的洞察力、创造力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海口综合广播的《直播12345》开播11年,从只有广播播出到广播、电视齐头并进,再到融媒传播全方位发力,逐步成长成熟。依托12345热线,该栏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超万件,不仅助力社会基层治理,也为优化自贸港的营商环境贡献媒体力量。

嘉兴综合广播的《南湖·初心讲堂直播间》聚焦视听形式、表现手法与技术应用的创新迭代,统筹网上网下媒体资源,发挥融合聚合优势,已累计制作播出90多期,邀请专家、基层干部、党员群众等近300人次参加访谈,平均每期收听收看量在5万以上,在新媒体客户端总点击量超500万。

南通交通广播的《有理走天下》已经播出16年,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与听众的互动,通过直播形式解决听众的交通投诉问题,逐渐形成了与听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信任。节目还逐渐拓展到与交通相关的各个领域,如汽车产品质量、开发商违规行为、环卫工工作保障等,为听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东阳市融媒体中心的《女人帮》十多年来数次进行节目环节的调整和改版,节目内容和环节不断细化,聚焦女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不同的形式为女性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创新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相反,许多地方广播节目在创新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传承和发扬老牌节目的经典元素。他们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保留并强化了广播特有的音质魅力。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节目得以在新的传播平台上焕发新生,继续为广大听众带来熟悉的听觉享受。

  • 节目质量显著提升,满足听众精神文化需求

2024年,广播节目在内容质量上实现了显著提升。各级广播媒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加强优质内容供给,创作播出了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的广播节目。这些节目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1月18日,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工作办公室印发《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作品公示》,《禾下乘凉梦》《问天》《马兰的歌声》等10部优秀广播剧入围。

其中,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推出的广播剧《禾下乘凉梦》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故事为蓝本,以新颖独特的精巧构思,艺术再现了袁隆平攻克杂交水稻过程中实践求真、不计功名、忘我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湖北广播电视台、沈阳广播电视台、襄阳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广播剧《问天》,以我国载人航天重大节点性事件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聂海胜等为代表的中国航天英雄群像。

北京广播电视台、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的广播剧《马兰的歌声》,以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后人邓小岚同志的真实事迹为创作蓝本,艺术再现了邓小岚老师奋力托举老区儿童、用音乐创造奇迹的传奇历程,是一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山乡巨变的“中国故事”。

一些广播节目以其创新创优的姿态,将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为听众打造了一场场听觉盛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的融媒体直播《灯火暖神州》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它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民俗学者、曲艺名家等嘉宾的讲述和表演,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之中。

北京音乐广播的《何以京华 走读中轴线》生动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内涵,让古老的建筑群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湖南广播在2024年围绕节目与线下活动、艺文演出、新媒体传播进行融合创新,打造了《国风里的东方美》《新刘海砍樵》等一批强融合传播的IP产品,其中《国风里的东方美》获广电总局2024年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一些节目不仅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还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发展面貌。

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之声、音乐频道联合推出的《博物馆乐游记》,通过走进敦煌莫高窟、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地,让听众领略古代礼乐文化的无尽魅力与活力。这样的节目设计,使得古老的音乐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欣赏传统文化。

宁波交通广播的《我的城市我的家》让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与乐趣,节目中穿插宁波特色片花、历史故事和城市文化元素的歌曲,不仅传播了宁波的文化底蕴,也增强了听众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广电总局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中共有58个广播节目入选。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广播媒体在内容创新上的不懈努力,也反映出广大受众对于高质量文化内容的渴望。

  • 节目内容多样化及深度化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各地方台都在努力丰富自己的节目形式与内容。在内容上,全国广播节目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涵盖交通、教育、新闻、情感等多个领域。多元化的内容设置满足了不同听众的需求,精准服务则提升了节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内容深度化方面,2024年的广播节目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广播媒体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把握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都体现在节目里。一方面,各地方台在保证新闻报道及时准确的同时,增加了更多贴近民生的话题讨论,比如教育改革、医疗健康等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对重大事件的跟踪报道以及专题访谈,邀请专家嘉宾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从而给听众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观点。

作为一档全媒体舆论监督节目,江苏交通广播网的《交广双声道》开设23年来,致力于为听众解决投诉问题,宣传法律及交通安全知识。节目年均解决700余件投诉,总计超15000件,解决率高达95%。

专注于党风廉政建设主题的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品牌栏目《成都面对面》,媒体监督、政民互动,已形成“广播直播+网络直播(PC端和手机端)+新媒体矩阵”为一体的融媒体栏目,正面宣传与媒体监督并行,做强做优成都党风廉政宣传和阳光问廉工作。

绍兴新闻综合广播的《行风热线》通过热线互动、记者调查等形式,发挥了解民情、疏导民意、助解民忧的桥梁作用。

榆林新闻综合广播的《直播榆林》是一档以论说新闻、评点生活、引导舆论、服务大众为导向的新闻类节目,开播以来已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600多位嘉宾走进广播直播间,同主持人、场外听众观众宣讲政策、普及知识、互动解疑,形成了自己的收听群体,单期节目在听见广播APP收听收看人数突破42万人次,成为榆林新闻综合广播的品牌栏目。

一些地方台开设的早晚高峰交通资讯节目,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和欢乐的路上时光,有些节目还普及了交通专业知识。

以广东交通之声《朝朝早,精神好》为例,这是一档集路况信息、海量资讯和社会热点深度点评于一体的早高峰节目,不仅在工作日提供及时的交通信息,还在假日版中融入了休闲元素,让听众在周末享受与音乐、电影或旅行相关的内容。这种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得节目更好地契合听众在不同时间段的心情需求。

新疆交通广播《开心路路通》《交通热线》等节目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播正能量,深受听众喜爱。

绍兴交通广播2024年新推出资讯伴随类节目《新闻说说说》,在晚高峰的拥堵路上,主播跟听众聊聊最新的数码资讯、影视剧以及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坛内容,当然也少不了身边小事儿、民生热点、时事新闻等,节目在绍兴地区平均收听率排名第一。

长春交通之声的《968新闻早高峰》也是一档备受瞩目的节目,其中的《支队长热线》子栏目更是成为交通方面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代名词。

长春交通之声还推出了《交巡直播室》《以案说法》《民警说交通》等专业节目,不仅覆盖了日常交通信息,还深入探讨了交通安全法规及其实施情况,增强了专业性和实用性。

一些广播媒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出了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广播节目。这些节目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精髓,更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浙江广电集团出品的广播剧《遇见良渚》以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保护和申遗为主题,紧扣“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的重要论述,生动讲述四代良渚考古人80多年使命接力,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史的波澜壮阔的历程。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制作的原创广播剧《赫哲人的“伊玛堪”》,讲述了赫哲族尤日根一家三代人与文化瑰宝“伊玛堪”生死相依的故事。

音乐类节目也成为2024年广播节目的一大亮点。

河北广播电视台的《闪光的你》实现了广播端与视频端的联动,立体化、全方位、全媒体融合报道,是广播深度融合的探索。

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报名参与,还实现了活动反哺广播,大量参与活动的大学生转化为广播的受众,传统广播吸纳到了大量年轻受众群体。第一季节目全网话题浏览量3.8亿次。

大庆音乐广播推出了《音乐加块冰》《音乐飞主流》等多档音乐节目,覆盖全天各个黄金时段,满足不同时间段内听众的音乐需求。

  • 节目内容愈发“走心”

2024年,全国广播节目追求“质”“量”并重,同时,还更加注重与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沟通。各广播媒体通过深入了解听众需求和心理变化,不断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使节目更加接地气、更加“走心”。

例如情感类节目,不仅让听众感到被理解和关怀,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寻找共鸣的空间,成为听众心中的“树洞”和“港湾”。这些节目以热线电话的形式,让听众敞开心扉,主持人用心真诚守候和收听,陪伴听众度过每一个难熬的夜晚。

济宁交通文艺广播的《都市夜归人乐馨茶轩》是一档老牌情感脱口秀节目,连续三届获得济宁广播十佳主持人、十佳节目前三名。该节目帮助大量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和失意、失志、失爱的青年走出困境,甚至挽救了一些有抑郁轻生念头的人的生命。这种深度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关怀,使得节目在听众中具有极高的口碑和影响力。

一些电台还推出了针对特定群体的服务类节目。

比如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银发时光》节目,通过讲述老年人的故事、分享养老知识和经验,为他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这类节目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尊重。

还有一类节目以实用性和互动性为主要特点,为听众“帮忙”。

山西交通广播的《880帮帮您》就是一个值得提及的例子,其从2015年开办至今已经走过10年时间,围绕“应急帮、危困帮、维权帮、公益帮”,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帮扶,传播正能量,成为听众信赖的“帮手”。

绍兴交通广播在2024年推出了家庭教育类节目《936爱成长》,不仅丰富了广播内容,还通过关注家庭教育,满足了特定听众群体的需求。

无论是温馨治愈系的情感类节目还是实用贴心的生活服务类节目,都在努力成为每一位听众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广播媒体不仅要保持内容的高质量,还要不断创新形式,加强与听众的互动,才能真正实现“走心”的目标。全国广播节目多样且愈发“走心”,不仅体现了广播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也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了广播力量。

  • 传统与新兴平台融合,让节目被更多人听见、看见

2024年,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呈现出一幅生动且蓬勃的景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AM/FM播放,而是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通过互联网直播和点播服务触及更广泛的听众群体。这一变化,使得广播新闻节目不再受地域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传播。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为代表,其“国家文化公园”系列报道深挖文化内涵,结合视频和音频形式,使广播新闻不再局限于听觉,而是成为一个多媒体融合传播的新模式。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用户的体验,也扩大了广播新闻的影响力。

湖南广播电视台5G智慧电台不断织密“文科融合”的基层智能音频网,致力于打通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把党的声音送到田间地头。

5G智慧电台的《田间地头大联播》一方面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和科普教育送到田间地头,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样本报道,记录全国各地“田间地头”的新变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新故事,在“接天线”和“接地气”中间寻找到了一个适配点。

节目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及各地基层电台同步播出,真正做到了“接天线”和“接地气”之间的双向链接,让正能量有大流量。

5G智慧电台充分利用技术优势,让《田间地头大联播》节目在基层融媒体中心做到一键分发,实现了内容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双向奔赴。

截至2024年10月16日,《田间地头大联播》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播放量超3000万次。

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广播媒体尝试与其他平台合作联制联播,扩大宣传效果。

中国之美,就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交融之美,和谐之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由中广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指导,安徽、河南、湖北、江苏、浙江、贵州、黑龙江、云南、宁夏、新疆、沈阳、青岛、呼和浩特等地交通广播机构共同制作推出《听·见美丽中国》融媒报道,带受众分别领略“山水林田湖草沙”不同场景的壮丽与秀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创新,感受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福建新闻广播的《新闻三剑客》栏目每年联合福建省消委会发布《新闻三剑客》消费类典型案例白皮书,还联合福建省消委会在《新闻三剑客》开设“维权投诉站”,联合福州市公安局成立融媒体栏目《反诈剑客行》。18年来,《反诈剑客行》报道民生选题近6000条次,助力社会综合治理,受到群众和相关部门好评。

福建交通广播的《维权007》栏目长期联动消委会、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邀请相关负责人做客直播间,围绕热点话题、群众诉求答疑解惑,通过“音频+视频+图文”的方式在广播端、网络端立体呈现新闻报道内容。

绍兴新闻综合广播的《阳光8点档》与绍兴市禁毒办联合推出“2024绍兴禁毒人与你毅路前行”系列访谈节目,邀请10位“2024年度绍兴最美禁毒人”走进直播室,帮助听众了解中国禁毒历史、国内外毒情形势现状、毒品种类及如何防毒拒毒等知识。该系列音视频直播了5期,最高单日直播浏览量为46548人次。

多数广播媒体已经全面融入数字化浪潮,实现了传统广播内容与新兴平台的有机结合。其通常做法:通过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方式,及时发布最新的新闻资讯;利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进行直播或录播,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的关注。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增强了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性。

《无锡早报》栏目周一至周五7:00准时通过无锡交通广播视频号为市民提供最新鲜的资讯早餐,从2024年5月起已持续更新170多期,总流量破百万。

湖州电台《小张交通热线》是一档解决交通疑难问题的广播民生类舆论监督节目,2020年开通抖音平台账号后,用户数量突破70万人,获赞200万次,其中本地粉丝数量占比50%以上。攀枝花人民广播电台则通过听见广播APP进行视频直播,所有直播栏目均开设了相应的媒体号。

社交媒体的兴起极大地影响了广播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和内容生产,越来越多的广播媒体采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在新媒体平台上大放异彩。

新疆交通广播的《开心路路通》每天同步开通视频直播,与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联动实时观测到全市交通状况进行播报,通过多平台、多渠道与受众互动。

节目中帮助走丢的老人、小孩回家,车辆馈电、爆胎帮忙救助,为拉载危重病人车辆开辟绿色通道等救助达1万多人。

绵阳交通广播的《华丽丽的上班路》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互联网平台衍生出新媒体账号“新闻胖哥”,小健兼任电台节目主持人、全网新闻评论员双重角色。

2021年“新闻胖哥”建号上线仅一年时间便已有百万粉丝;截至2024年3月,其全网粉丝量近300万,推出超30条播放量破千万的爆款视频。

宜春广播电台《君伴你读》等栏目在宜春潮APP设置专版,路况信息等在“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

《你好910》《910车友会》等栏目开设了相应的抖音号进行直播,各栏目主持人也开设了相应的媒体号。

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广播新闻节目必须寻求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河北新闻广播的《天天天下》是一档典型的深度新闻评论节目,其以每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为关注对象,通过主持人和评论员的合作,融新闻播报、背景延伸和话题点评于一体,提供了有速度、有情怀、有纵深的复合型新闻产品。这档节目在蜻蜓FM上的累计点击量超过33亿次。

深圳新闻广播的《深圳事大家议》通过强化与听众的互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闻品牌,成为广播新闻在地方层面的一大亮点。该节目通过电话连线、微信互动等方式,实时收集并讨论市民关心的问题,增强了新闻节目的贴近性和实用性。

总的来看,2024年的广播新闻节目在数字化和社会化媒体的双重推动下,展现出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清音视频传输成为可能,这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收听收看体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广播节目制作带来更多可能性,比如智能剪辑、个性化推荐等。

未来,相信跨界合作也是一个重要趋势。通过与其他媒介形式的结合,广播可以探索更多创新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

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成效显著,完善平急结合,拓展“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是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发生前或发生时,利用广播电视高可靠信号传输链路,激活目标区域内的终端,将灾害预警、预报或其他应急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民众的传播系统。民众通过应急广播系统获得灾害信息后,可以争取逃生或应对的时间,从而减少或避免人身、财产的损失。

当前我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情况

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中央领导多次就建设应急广播系统作出重要批示。

广电总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发布《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等11项技术文件和1项建设标准。

广电总局联合应急管理部等出台《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的通知》等文件,与中国气象局、地震局开展对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广播实战能力。

于2024年发布的《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应急广播技术规范》规定了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应急广播系统的应急广播消息传输和指令安全保护机制、应急广播消息封装协议、应急广播数字证书授权协议和管理配置协议,以及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前端对应急广播消息的处理要求和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接收终端对应急广播消息处理与展现的要求。

1.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全力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

当前,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正在全力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并将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列为“十四五”智慧广电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3年起,广电总局在四川开展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试点,通过十余年建设实践,四川构建起五级贯通、精准高效的一张“三多一高”全省应急广播网,探索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广电管理、社会共享”的高质量、可持续应急广播建设“四川模式”。

目前,四川已建成省级应急广播平台1个、市级平台4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62个、村村响广播系统4.62万个,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四川省正在统筹推进重要江河、水库水电站、在建工地营地、山洪灾害危险区、江心岛等防汛重点部位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实现预警系统互联互通;与四川省水利厅对接,共同拟制协同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防范能力工作方案,强化系统互联,提升水旱灾害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在助力防汛抗旱工作中,利用应急广播“最后一公里”传播优势,落地落实“叫应”机制,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引导、灾后宣传等工作。

云南省应急广播平台纵向连通国家应急广播平台和全省州(市)、县级平台,横向对接省应急、林草、地震、气象等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国家、省、州(市)、县、乡、村六级互联互通。

截至目前,云南共建成1个省级平台、16个州(市)级平台、129个县级系统,各类终端超过11.7万个,112个县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提前2年完成国家“十四五”应急广播体系规划建设任务。

山西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被列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建设项目和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内容。

山西省制定出台《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任务目标、工作要求及完成时限;先后与广电总局广科院、规划院、设计院等达成战略合作,在技术研究开发、重点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申请、人才队伍培训、测试认证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湖北省将应急广播建设与基层综合治理、宣传管理工作相结合,探索在全省平安城市、水利环保、旅游监管等领域的应用,丰富应急信息发布渠道。

一是推动应急广播与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配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处置工作。

二是开展北斗融合试点,稳步推动移动广播与信息服务广电总局实验室在省内部分区域开展基于北斗的应急广播规范和标准试点,鼓励全省各地积极开展北斗融合试点,探索北斗应急广播终端试点和场景应用,发挥应急信息发布最后100米的高可靠作用。

湖南省推进市县两级应急广播建设工作,力争2024年9月底提前完成14个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基本完成89个县市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湖南省印发《市县两级应急广播建设奖补办法》,对《湖南省2024年“市县两级应急广播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覆盖的市州和县市区,2024—2026年每年安排奖补资金对验收合格的市县两级应急广播建设进行奖补。

山东省累计整合投入建设资金10.8亿元,部署终端24.3万个,基本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应急广播全方位融入基层宣传、城市管理、乡村治理、公共安全等各领域。

河北广电局扎实推动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制定《关于实施2024年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通知》,出台《关于加强县级应急广播管理的若干措施》,会同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并将县级应急广播建设纳入2024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业务培训计划。

陕西广电局确定实施7个县的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计划2024年10月底前完成验收。

福建省实施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34个列入中央财政补助的县(市、区)进行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传输覆盖网适配设备购置、专用终端部署。

重庆市应急广播在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全市建成应急广播市级平台1个、区县级平台39个,终端6.7万余组,覆盖9690个行政村,县级以上平台建设和行政村终端覆盖实现两个100%,对全市1.3万余个地灾点联动精准覆盖,实现了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综合覆盖。

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已于2024年7月接入重庆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以实战实效助力重庆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2.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

2020年以来,广电总局组织全国各省98个市、县先后开展第一批和第二批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

试点地区挖潜应急广播“战时应急、平时宣传”作用,平时向区域内群众播报应急知识普及、政策信息宣讲、农村种养技术、农业科普知识等信息;战时播报地震、洪水、大风、沙尘等应急信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提升基层部门的社会治理能力;同时,积极创新应急广播场景应用,开展“应急广播+理论与政策宣传服务+农业科普法律等信息服务+旅游+防溺水+工业园区+乡村治理”等“应急广播+”建设,拓展应急广播服务群众新路径。

2023年6月,雄安新区容城县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

作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阵地,容城县以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为契机,投入财政资金206万元,推动全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目前已完成县级应急广播平台系统和2个乡镇、25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正在推进其余5个乡镇的工程建设,同时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和播出制度,确保应急系统快速高效反应。

2023年6月,湖南省津市市被列为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津市市将现有“村村响”广播系统升级为应急广播系统,实现省市镇村四级联通,建成市级应急广播指挥中心1处、镇街级广播站9个、村级广播室54个、终端1010个,加强日常管护,确保广播终端在线率达到98%。

宁夏灵武市完成了全域8个乡镇(街道)、85个行政村(社区)共计544个广播终端点位的安装调试工作,构建全媒体分发、多场景应用、多终端显示、覆盖全域的应急广播体系,同时衔接国家应急广播平台和自治区应急管理、地震、气象、水务等部门指挥信息系统,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提供应急广播公共服务和农业农村政策、农村种养技术、农业科普知识推广等服务。

宁夏隆德县于2022年11月底建成县级指挥调度平台2个、13个乡镇分控平台和1个工业园区的分控平台,108个行政村(社区)、297个自然村的村级收发平台,实现全县应急广播100%全覆盖,有效提升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的能力和水平。

广西蒙山县建成“1中心+8个乡镇服务站+78个村级代办点”的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把应急广播、有线电视、智慧广电全媒体信息站、广西数字网络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智慧广电户外大屏、视频会议系统、“一村一屏”(“一镇一屏”)电视信息平台等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和个人终端都纳入运行维护范围,为群众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服务。

吉林省集安市从技术、内容、平台、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既满足标准化要求又有鲜明特色的“集安样板”。其正在积极推动1个县级播控调度中心、2套应急信息发布子系统、15个乡镇街道发布平台、139个村级前端、351个终端建设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2024年7月底完成试运行。

  • 应急“小”广播,筑牢生命安全“大”屏障

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对于应对我国公共事件的突发出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自然灾害、突发治安事件或重大疫情等紧急情况下,应急广播系统能迅速发挥疏导、动员、组织的功能,助力解决问题,让应急“小”广播筑牢生命安全“大”屏障。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广播系统能够发挥其信息传播速度快、传输稳定且覆盖性广等优势,在应急广播系统中具备完整的预警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24年,全国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精准度,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提高响应速度”。

入汛以来,广电总局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要求,联合应急管理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专项行动,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印发《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专项行动方案》。各地广电部门主动作为,应急广播在服务防汛救灾效能发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汛期以来,我国华中地区、长江以南以及西南地区频繁遭受降雨、强对流、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防汛形势日趋严峻。

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8个省份受汛情影响的52个地市、区县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应急广播系统和“村村响”大喇叭系统,及时播发应急预警信息和应急宣传信息,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避免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汛期至今,应急广播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共播发应急信息和应急宣传信息20233余条,累计播发144348次,发挥作用的应急广播终端和“村村响”大喇叭终端共计161790余个,切实将应急信息精准高效传达给灾区群众。

汛情期间,各级应急广播平台服务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开展应急播发和信息宣传,累计助力50406名群众疏散救援,减少经济损失14706万余元。

2024年10月30日,全国应急广播现场会暨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4)专项行动总结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会议发布了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4年)专项行动十佳案例。

其中,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应急广播系统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应急响应通知、预警信息和撤离通知,及时撤离转移群众306户632人,转移车辆266辆,避免群众近百万的财产、物资遭受损失;重庆市丰都县遭遇有史以来最大雨情,危急关头应急广播充分发挥作用,通知紧急转移避险378人,协助紧急转移安置1587人;安徽歙县全域受灾,损失惨重,各乡镇应急广播分平台接到灾情预警信息后,通过应急广播将雨情、汛情及避灾路线、救灾聚集点等信息通知给全乡各村(社区)老百姓,成功转移疏散人口共计74918人,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应急广播在本次防汛救灾过程中及时发布暴雨预警、地质灾害预警及科普宣传等信息30余条60余次,迅速完成全县127处自然灾害点、山洪隐患点的514户1777名群众紧急转移避险,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江西彭泽县应急广播闻“汛”而动,做到预报精准,切实发挥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作用,全力打好防汛减灾抢险“攻坚战”,在防汛抗灾时期,累计播出天气等预警信息及防汛抗灾动员、防汛政策宣传等音频近900条次,转移群众3万人,播放灾情信息2700余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密切关注汛期动态,立足预警信息精准服务和防灾减灾宣传,以多平台、多样态、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信息服务和融合传播。依托总台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央视新闻等渠道资源以及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账号),开展电视、广播、新媒体、户外大屏等融媒体矩阵式防汛抗洪救灾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总台预警信息精准服务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抖音多名用户截图展示自家电视大屏预警弹窗,“看着电视来了个‘广播’”“看来国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们的生命安危”。

及时高效、科学精准的预警信息服务持续筑牢了防汛减灾的安全屏障,为提前预防、减轻灾害影响、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拓展应急广播新工作机制的效能,以融合立体传播矩阵持续发挥总台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大局。

北京门头沟应急广播设计了一套集预警信息发布、远程指挥调度、云台摄像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广播系统。该系统具备一键喊话功能,能够在灾情发生时迅速传达紧急指令,提高救援效率。

在2024年的几次强降雨预警中,该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信息滞后导致的损失。截至9月20日,系统累计完成区级播发58次,村级播发251次,市局播发18次。这些高频次、大范围的广播播报,有效传递了防汛救灾的最新指示、安全提示、避险知识及救援信息,为群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指引,确保群众在可能的灾害来临前做好准备。

  • 拓展“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系统不仅可以用于灾害预警,还可以在平时进行应急管理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丰富应急广播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其宣传、应急、治理三方面作用,实现平战结合。

云南省楚雄州被列为全省应急广播综合利用建设试点州市后,不断丰富“应急广播+”场景应用,探索应急广播服务群众新路径。

一是“应急广播+防震减灾”,投资58万元建成全州应急广播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在州、县两级应急广播指挥大厅及州级横向前端部署13个可视终端,实现了在突发情况下对应急信息发布的视频指挥和喊话调度。与州地震局签订《防震减灾应急广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地震应急广播信息发布前置系统建设,联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二是“应急广播+防汛减灾”,与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联发《关于在“1262”防汛工作机制中充分发挥应急广播作用的通知》,对强降雨过程前、收到预警时、转移避险后和汛期日常宣传提出具体要求。

三是“应急广播+森林草原防灭火”,与气象、应急等部门建立横向协调对接机制,指导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及时发布森林火险预警、高温大风预警等关键信息。

四是“应急广播+乡村治理”,探索城市管理、卫健、教育等行业部门以及乡镇、村委会(社区)合作,共建“应急广播+视频监控”调度系统,探索“应急广播+视频监控+AI预警”场景应用,服务城市管理和乡村治理。

姚安县探索构建“应急广播+智慧农贸市场”场景应用,在农贸市场部署应急广播终端和电视大屏,滚动发布农产品价格服务信息。永仁县实施“应急广播+幸福里社区”工程,利用应急广播发布劳务用工服务信息,助力“幸福里”社区管理。

五是“应急广播+N”,全面规范应急广播日常宣传管理,指导县市开设专题专栏,合理安排播出时间和播出时长,强化应急广播运行状态监测和评估,全州应急广播综合在线率90%以上。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融媒体中心利用应急广播覆盖面广、便捷方便、及时有效的优势,融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化旅游等方面,及时发布移风易俗、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电信诈骗等内容信息,让应急广播成为广大基层群众获取信息的“好助手”。

在日常播出中,隆德县应急广播积极创新播出内容和播出方式,每天固定12:00、18:00分别播发《隆德早新闻》《隆德新闻》,空闲时间不定时播发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知识,把国家好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把县委和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传达到乡村最基层,让留守老人和不识字的群体及时接收相关信息资讯,筑牢思想舆论主阵地。

湖南省津市在4A景区重点区域加装音柱,利用应急广播终端实现对旅游景区的实时调度,推广“应急广播+旅游服务”场景应用;建设“智慧广电+智慧渔政”应急广播视播一体平台,在津市城区澧水沿岸37公里范围内建设视频监控应急广播系统,助推禁渔禁捕工作和防溺水工作。

应急广播系统不仅承载着保障公共安全、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使命,更是连接政府、媒体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构建高效又稳定的应急广播体系对于强化社会及各地区应急响应能力和危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各地对建设应急广播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仍亟待提升,需各方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支持,构建更加完善、稳定、长效的应急广播体系。

社会活动:广播实践媒体融合的最佳战场

社会活动不仅是广播实践媒体融合的最佳战场,也是服务政务的有效途径、增效创收的聚宝盆,更是深化品牌影响力、竞争力的良方。

  • 融合联动,推高传播量级

从策划到执行、传播,社会活动是广播实践媒体融合的最佳战场。广播可以充分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既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高、内容聚合力强的强项,又借助新技术、新平台等媒介变革成果,扩大活动覆盖面、影响力。

《最暖的夜——2024跨年爱心盛典》由河北交通广播牵头与河北卫视共同打造,通过河北卫视和地面频道大屏播放,是全国首档由广播与电视媒体联合制作的跨年晚会节目。

节目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交通频率群的受众互动优势,发起话题讨论,以受众生成内容,征集了海量人物事迹和感动瞬间,为“爱心盛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引入AI生图技术、水下摄影等技术,在新媒体平台取得亿级流量效益。

《最暖的夜——2024跨年爱心盛典》依托河北交通广播《992大家帮》节目的公益资源,原短视频基础故事之外,创作团队还进行了深度挖掘,很多背后的故事首次呈现,公益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晚会融合打造了100分钟室内晚会、50分钟《美丽河北》慢直播灯光秀、十余项河北非遗演出、遍布全省各地的海量鲜活街采,汇聚全国及河北省10家媒体联合报道,在2024年跨年之际奉上了一场有温暖、有深情、有激励、有能量的公益盛会。

由河北广播电视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主办,河北交通广播、河北音乐广播、河北文艺广播承办,共青团河北省委指导支持的“动感地带·闪光的你”音乐竞演活动,实现了“广播端+移动端”的融合联动、“长直播+短视频”的传播样态,为广播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活动在视频端打造具有广播特点的小屏视频节目,在广播端开设“动感地带”《闪光的你》广播节目,以广播端为引流平台,以融媒体渠道为释放,触达30多所高校的近百万学子。大量参与活动的大学生转化为广播的受众,成为活动反哺广播的典型案例。

活动共策划推出12期融媒节目,全网浏览量达3.8亿次,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广播文艺综艺节目类)三等奖。

“厦门海沧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云端漫游音乐会”以“15场实景演出+1场云上音乐会+1组(15—20条)短视频”的形式,点燃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营造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活动由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厦门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举办,线上线下合力提升传播效果。

线下,15个实景演出场地串珠成线,在人流量大、来往群众多的地点布置“表白祖国”打卡互动装置,最大限度提升群众参与度;线上以一台完整的音乐会和15条短视频呈现。

其中,《云上音乐会》对15场展演进行精心录制,穿插海沧区航拍全景镜头、演出点位等串场镜头,展示海沧区产业特色和文旅优势;系列短视频将音乐会相关节目视频、群众参与活动相关内容进行二次剪辑创作,在厦门广电新媒体及户外LED等公共场所播放,形成全民共庆国庆的节日氛围。

活动相关内容在全网分发,包括央视网、新华网、光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网、新浪新闻、网易新闻、腾讯网、B站、抖音等门户网站、APP和厦门广电新媒体矩阵号等。

南通广电传媒集团的“黄河源·少年行”青海贵德爱心互学万里行特色游学项目,运用“广播+微信公众号+宣传片+抖音+视频号+社群”,多角度展现汉藏两地少年缔结友情的精彩过程,相关视频全网转发点赞超过10万。

该活动以南通广播持续7年的“爱心助学万里行”为基础,以江苏对口援建省份为游学目的地,带领南通爱心家庭跨千山万水,看大千世界,牵手多民族少年互学成长。

  • 服务政务,延伸主流媒体价值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属性凸显。广播媒体强化使命担当,与政府部门建立起更广泛、更深入的链接,为思想宣传、政务服务搭建高效平台,延伸主流媒体价值。

杭州市文明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为2024年的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杭州综合广播与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明办合作,全案策划“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系列活动,包括“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中秋”“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重阳”“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诵经典暨第四届杭州市朗诵大赛”系列子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到群众身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和文明素养,成为宣传和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工作的极好载体。

大庆广播电视台品牌主持人大凤发起的“大凤带你去种树”活动已经连续举办13年,2012—2024年累计带领十多万大庆市民植树十万多株。2019年,该活动荣获由共青团中央授予的第九届“母亲河”奖绿色贡献奖。2024年的“大凤带你去种树”活动深入参与黑龙江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六期工程建设,现场组织志愿者3000余人,大庆市五大班子领导全部参与植树活动,树木平均成活率超过90%。活动提高了志愿者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城市环保事业的发展,为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力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20周年,“法润平安 文明相伴”宜春市第四届“百日交通零违法争当文明宜春人”挑战赛活动由宜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宜春市文明办、宜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宜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主办,宜春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自2021年起,该活动已连续举办4年,今年将交通音乐频率的车友活动上升为全市的活动,吸引上万名驾驶员参加,影响力和社会效果均大为提升。

无独有偶,由榆林传媒中心承办的榆林市“百日零违法”挑战赛也已连续举办3年,今年的第三届活动有上万名车主报名参加。挑战赛通过运用多样性短视频,融合媒体互动类产品,结合特色线下活动,使交通违法现象明显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2024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太原市妇女联合会与山西交通广播共同推出“致敬最美的她”系列活动。山西交通广播通过录制“最美巾帼奋斗者”视频、“最美巾帼奋斗者”事迹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2021年,《攀枝花市工伤预防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实施。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在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工伤预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指导下,连续4年对工伤预防知识进行全方位宣传,并组织了“工伤预防园区宣传季”活动。

  • 聚合受众,深耕垂类市场

用户是媒体的立身之本,社会活动是广播增强用户黏性、拓展用户群体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深化品牌影响力、竞争力的良方。

不一样的花火原创歌曲创作活动是浙江省本土原创音乐项目,由浙江音乐调频运营。2023年第一届启动至今,活动集结了全国音乐创作人、在校大学生、草根音乐人,挖掘原创优秀歌曲2500多首,再用现场乐队的形式,召集优秀的音乐素人演唱入围歌曲,开展全国巡演,截至目前已唱响近30站。

2024年6月,活动首次走出浙江,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相关短视频浏览量累计破亿。浙江音乐调频作为链主,将浙江卫视、全国音乐广播联盟、网易云音乐汇聚在一起,打造优质的音乐生态。

活动不但盘活了原创歌曲展演活动业态,而且深度链接文旅资源,助力打造农旅文化融合、乡村产业振兴的“文旅+农旅”新样板,激发文化新消费,积极探索“走出浙江,唱响全国”新模式。

活动合作方涉及爱听原产地、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蔚来汽车、珀莱雅集团、地方文商旅集团等,创收1400万元。

太原当前正在打造“歌迷之城”,山西交通广播联合太原植物园推出“夏日幻梦”音乐角活动,邀请本土乐队、歌手参与,同时搭建舞台,邀请节目粉丝前往太原植物园一展歌喉,让更多人感受夏日音乐时光,感受音乐氛围。活动先后举办36场演唱会和音乐节,吸引全国各地110万歌迷,提升了频率影响力,同时为部门创收。

“火车头音乐街区”是嘉兴音乐生活频率与南湖区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的年度战略合作项目,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与魅力的音乐文化打卡地,丰富夜经济,提升文化氛围。项目筹备初始,嘉兴音乐生活频率多次进行市场调研和供需会商,在此基础上专门组建了以频率主持人郭页扉为总执行人的项目团队。

项目于2024年5月1日开街启动,按照每周末1—2场的频次,结合全年节庆假日,相继开展了劳动最光荣、平安音乐会、青年人才音乐派对、七夕老歌聆赏会、为老师唱首歌、重阳节音乐会、迎国庆音乐会等24场街边音乐活动,创收80多万元。

温州广播通过“温州广播  有声日历|封面女声”活动,用“声音老本行”斩获“新领域流量”。该活动以《唐诗三百首》为主题录制生成声音海报日历,融合新媒体传播,承接各方流量向广播端集中,将流量在教育、房产、汽车、金融、酒业、食品等多领域转化变现,如中小学生“有声日历”流量绑定亲子家庭消费,高校“封面女声”群体转化为“网红流量”。

活动以选拔带动关注,以赛制带动直播创收,不仅获得市场关注度,还孵化了一批“网红”女主播,形成“鸡生蛋、蛋孵鸡”的转化循环,成功探索并打通了融媒体和市场创收、活动流量之间的“任督二脉”。活动以超低成本已实现35万多元的创收,目前创收还在持续增长。

“2024太原五月国际车展暨首届山西广电车展”由山西广播电视台主办,太原镖王广告公司、山西交通广播承办,为期5天,汇聚近50个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展出数百款热门车型和最新技术成果。本次车展观展人数达近11万人次,实际成交量3100多台,有效集客线索近3万条,均创下了近几年车展新高。

龙年春节前夕,山西交通广播联合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策划推出了“新春走基层 晋享年味·暖心行动”公益活动。山西交通广播全体人员兵分18路,分别走进高速交警一支队、太原交警各大队、太原消防救援支队、太原市120急救中心、太原市政府12345、太原市环卫公司、顺丰快递、美团外卖等18家单位,为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暖心餐和春节祝福。

从2021年开始,山西交通广播和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已连续三年为春节期间默默付出的凡人英雄送午餐,为社会添温暖。

2023年12月22日,冬至节气,新疆交通广播携手乌鲁木齐银行举行绿丝带发放仪式,发放绿丝带1.3万多条,新疆广播电视台4套广播频率——交通广播、维吾尔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故事广播同步直播。

活动通过“广播直播+视频直播+短视频多平台推广+落地活动”展现“绿丝带”公益品牌形象,传递凡人善举,传播正能量。

“949绿丝带”公益行动自2010年开始至今已开展了14年,“绿丝带”品牌已成为新疆交通广播文明行车、乐于助人、温暖社会的公益符号。

很多听友曾在广播互动中表达过觉得日子越过越快,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陪伴家人,哪怕陪孩子读上一本书或是带孩子到户外做做运动似乎都成了奢望。

于是,大兴人民广播电台决定开创一次动静结合的亲子盛会——“2024亲子阅读运动会”,帮助听友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活动分为两部分:在“亲子阅读分享”环节,北京市金牌阅读推广人、科普专家、书香家庭分享阅读体验,推广阅读行动,助力“文化大兴”建设;在“亲子运动会”环节,组织现场父母与孩子开展经典游戏,培养家长和孩子的协作能力,增进彼此感情。

多元化经营,积极拥抱创收新渠道

经初步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10029.24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实际创收收入8959.82亿元,同比增长6.37%。

与此同时,全国广播节目播出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前三季度广播节目播出时间达到1161.90万小时。能够持续为受众提供丰富的节目内容,这为广播媒体带来了更多商业机会。

  • 广告经营

1.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不仅让听众更容易接受,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汽车评测类广播节目《车迷世界》与宝马汽车品牌合作,主持人在介绍汽车性能、驾驶体验等内容时自然地融入宝马汽车品牌的特点和优势,同时电台利用数据分析,针对对汽车感兴趣的听众群体,在相关节目中精准投放汽车配件、自驾游等相关广告,提高了广告转化率。

福建健身类广播节目《活力健身堂》与安踏品牌合作,主持人分享健身知识、锻炼心得时巧妙提及安踏运动装备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还邀请听众参与安踏品牌的健身挑战活动。这种深度植入不仅宣传了品牌,还增强了与听众的互动,带动了产品销量。

美容类广播节目《美丽秘籍》与雅诗兰黛合作,主持人在讲解护肤步骤和技巧时自然地介绍雅诗兰黛化妆品的成分、功效并分享使用心得,雅诗兰黛则在节目中推出限时优惠活动,鼓励听众下单购买。

美食类广播节目《舌尖上的美味》与肯德基合作,主持人在介绍各地美食时穿插介绍肯德基新推出的菜品,肯德基则邀请听众到店品尝并设置了互动环节,听众可以在广播平台留言分享品尝后的感受。

2.网络广告投放

精准的网络广告投放策略使得广告与目标用户高度匹配,大大提高了广告效果和转化收益,为广播媒体在网络端带来了可观的广告收入。

喜马拉雅平台的亲子教育类广播节目《亲子成长宝典》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收听习惯,对于经常收听该节目的用户,平台会在节目播放间隙精准推送儿童学习用品、亲子旅游等广告。

蜻蜓FM的财经类广播节目《财经洞察》,通过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投放金融理财、商业培训等相关广告,广告点击率和转化率显著提高,为平台和广播节目制作方带来更多收益。

荔枝FM的健康养生类广播节目《养生之道》,根据用户的地域、年龄等信息进行广告细分投放:对于中老年用户居多且集中在某些特定城市,投放当地知名的保健品品牌广告、线下养生讲座信息;对于年轻用户关注较多的健身养生节目,则推送线上健身课程、健康轻食配送等广告。

懒人听书平台的广播节目《名著之音》向对古典文学感兴趣且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用户推送高端文化周边产品广告,如限量版古籍复刻本、古典文学主题的精美文具等,对喜欢现代通俗文学的年轻用户群体则投放影视改编消息、新书签售会及周边衍生产品等广告,为广告主精准触达目标客户,也为平台带来丰厚的广告回报。

  • 多元化经营

1.线下活动

北京音乐广播举办的户外音乐节“北京草莓音乐节”通过与摩登天空等音乐厂牌,可口可乐、雅马哈音乐设备等赞助商合作,门票销售火爆,获得丰厚收入,还进一步提升了广播媒体在音乐领域的影响力。

上海广播电台举办的“城市文化漫步——上海弄堂寻踪”活动,结合广播节目《上海故事》中的城市历史文化内容,带领听众实地游览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弄堂街区、石库门建筑,邀请上海历史研究专家现场讲解,吸引大量文化爱好者参与,电台通过门票销售、与春秋旅游等文化旅游相关企业的合作获得收益,也丰富了广播节目的素材和内涵。

广东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广东动漫狂欢节”动漫展,利用动漫广播节目《动漫新干线》的影响力,吸引众多动漫爱好者。

活动现场设置舞台表演、动漫周边售卖、知名声优见面会等环节,不仅门票销售一空,周边产品也获得极高销售额,还有大量赞助商参与,如万代玩具厂商、索尼电子设备厂商等。

天津广播电台举办的“民俗文化节——天津卫民俗盛宴”活动,邀请民间艺人现场教学,让游客亲身参与民俗文化的传承。

电台通过与天津国旅等旅游公司合作,组织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与民俗文化产品商家合作,在现场售卖各类民俗手工艺品,不仅促进了乡俗文化的传播,也为电台创造了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2.电商合作

广东珠江经济台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珠江好物节”,合作双方通过销售分成的方式实现盈利。

重庆广播电台与电商平台“田园优选”合作,在广播节目《乡土重庆》中介绍和推荐优质农产品,电台根据销售额获得相应分成,以此实现电台与电商共赢,也为本地农产品的销售开辟新渠道。

浙江广播与电商平台“匠心工艺坊”合作,在文化类广播节目《浙里匠心》中展示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引导听众购买,不仅帮助手工艺品传承人和商家拓展了市场,电台获得了经济收益,还促进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川广播电台与茶叶电商“川茶易购”合作,在“茶香之旅”系列广播节目《四川好茶》中推荐该电商平台的特色茶叶,并为听众提供独家购买优惠,听众通过电台链接购买茶叶后还可以参与电台组织的线下品茶活动,这是一种电商与广播的深度合作模式。

山东广播电台与海鲜电商平台“海鲜鲜到家”联手,在美食广播节目《鲁菜之鲜》中推出“海鲜盛宴”专题,主持人介绍海鲜的烹饪方法、营养价值,推荐该电商平台的新鲜海鲜产品。

电台还邀请知名厨师分享海鲜料理的技巧,并解答听众关于海鲜烹饪的问题。听众可以通过电台专属二维码下单购买海鲜,平台保证快速新鲜配送。这种合作模式使得海鲜电商的销售额大幅增长,电台也获得丰厚收益,并且丰富了广播节目的内容形式,满足了听众的需求。

在新业态、新赛道探索方面,河北新闻广播的电商项目“冀广优品”商城于2021年12月6日上线,商城采取在节目中采用主持人口播、全天滚动播出宣传片花及微信图文推广等多种宣传形式,引流到频率微信公众号内的商城,完成最终的交易闭环。

绵阳交通频率正在全力推进成立MCN“绵阳胖达的家传媒有限公司”,聚焦垂直细分领域,发力短视频制作、直播、电商带货、培训和品牌推广等业务,持续挖掘和培养优质本地网红和达人,提升影响力和带货能力,实现多元化收入,形成涵盖内容生产、用户互动、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平台。

目前公司旗下已有“新闻胖哥”“牙尖啦”“晨说”“1033梦想家”“熊猫家园”“熊猫园地”等账号,签约网络达人18个,预计年底网络达人签约数超60人,产值达2000万元。

媒体电商运营机构“爱听原产地”以“发现美好,溯源中国”为使命,通过全国160余家电台的传统端和新媒体端的传播,持续与广播媒体一起联合各地政府、原产地合作社等挖掘原产地好物,将中国各地的优质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爱听原产地”开创了“广播溯源+”营销新模式:以广播媒体为核心,以原产地好物为链接,通过全媒体营销方式,结合全国主持人溯源,创新了“原产地好物+IP+全媒体”的品效营销新模式。

2024年,广播媒体更加重视数字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一方面加大对原创内容的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节目;另一方面,积极与新媒体合作,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未来,广播媒体将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不断努力,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请点赞”“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


推荐文章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话剧《2:22》小剧场版演员招募 | 重现伦敦西区的经典
昨天
桃桃淘电影  ·  好红的蕾子|赏色
3 天前
乐趣微生活  ·  交警查车,一看证件傻了眼【NO2】
7 年前
儿童摄影引导技巧  ·  新生儿摄影构图简析技巧,一定要分享。
7 年前
法律读库  ·  司法研习八人组BEGINNER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