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我们是一线教师,我们都热爱数学。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数学文化,科普数学知识。你可以走近数学名师,追寻牛娃成长之路,还有烧脑趣题,数学教学经典案例分享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为什么有些书宁可不读也不可随便读?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盖百分百桑蚕丝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4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那些数学好的学霸,这个能力培养很到位... ·  5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三星堆的灭亡,竟是因为“谋反”?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暑假就带他去这4个地方看看,胜过你吼1000句!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 公众号  · 数学  · 2019-07-23 18:00

正文

文章 来源:初中生


孩子不 想读书、对读书总是三分钟热度,这是很多父母正在烦恼的问题。 怎么办呢?百师君 希望今天的 分享能让你找到答案。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

就带他去4个地方看看


前段时间,张雪峰在衡水中学演讲的一段视频火了。


这次演讲,和他以往的演讲一样精彩。张雪峰妙语连珠,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专业的讲解,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演讲中,张雪峰说的一段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家孩子不想读书,那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看看:


  • 第一是公共汽车站,第二是火车站,第三是高铁站,第四是飞机场。


  • 带孩子去看看,那些在长途汽车站挤大巴的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说什么话,是什么样的素质。


  • 然后再带孩子去火车站看看,去高铁站看看,到机场看看。看下这几个地方的人又是什么样的穿着,什么样的素质。

这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真正明白努力读书的重要性。


虽然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也经常听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类话,但那其实只是生命上的平等,而不是生活品质、文化、素质上的平等。


例如: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想回家和家人团圆。有人会为了买一张火车票而半夜排队,有人会因为回家车票太贵而选择不回去过年,这些人和那些直接选择坐高铁、坐飞机回家的,他们的生活显然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平凡的家庭,家里既不是达官显贵,也不是巨贾名流,大家都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但是为什么后来过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呢?


最为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读书。



也许有人会说,那谁谁谁,没怎么读过书也照样当了大老板;那谁谁谁,名校毕业的,却只能去卖猪肉。


其实,这些都只是个例。因为这些小概率事件就相信“读书无用”的,真的是够傻的。


就比如文章前面提到的四种交通模式,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经常坐高铁、飞机的人,肯定比经常挤大巴的人学历要高,素质也相对较高。


对于我们很多普通人来说,能够改变自己生活境遇的,唯有努力读书。


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

快乐教育VS 强行逼迫


教育孩子是一件苦差事。天下父母都一样,为孩子有着操不完的心。而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很多父母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 快乐教育


最近几年,我们有些家长赶时髦,以欧美教育为典范,学习人家的“快乐教育”,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个想法是好的,只是一些家长在崇尚快乐教育时却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很多父母口里的“尊重孩子”,变成了对孩子的放纵。


于是,孩子怎么开心怎么来,想不学习就不学习。


比如,当孩子对音乐、画画感兴趣时,家长马上就给他报了兴趣班。结果,没过多久,孩子就对那些事失去兴趣了,不肯再学。


家长觉得要尊重孩子,要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就遵从孩子的想法,让他放弃了。



其实,这是父母打着“爱孩子”的幌子在“偷懒”。


看上去似乎是尊重孩子,实际上却是在放纵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只会害了孩子,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知道,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它是痛苦的。因为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挑战!


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快乐自由地学习,这样的教育看起来真的很理想,但事实上,“快乐教育”只是一碗毒鸡汤,它的毒性赛过砒霜!


学习也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孩子刻苦努力,也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


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家长就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让孩子明白,如果不好好读书,那么长大之后肯定会后悔。


在孩子想要放弃学习时,父母要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正如龙应台写给儿子的那段话说的: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第二个极端:强行逼迫


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把自己变成了虎妈狼爸。小小的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无奈地戴上了“紧箍咒”,被父母生拉硬拽得拼命向前奔跑。


然而,严格要求孩子、逼迫孩子不断努力的虎妈狼爸们,未必能够如愿。


之前火爆朋友圈的文章《牛蛙之殇》讲的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能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在孩子刚3岁时,妈妈就逼孩子加入“牛蛙战争”,强行逼迫、压榨孩子学习功课。


(“牛蛙战争”在上海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孩子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是牛蛙;若没考上,是青蛙。)


从此,3岁的孩子被剥夺了童年应有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每天奔波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为了赢得“牛蛙战争”,父母用高剂量、高添加的饲料催着孩子长大,这无异于揠苗助长。


最终,孩子因为压力太大、不堪重负患上了幼儿抽动症,接连被各个小学歧视和拒收,无缘进入重点小学。不得已,全家决定用移民来改变孩子的求学命运。


还有更悲催的故事,有些父母强行逼迫孩子努力学习,结果却把孩子逼上了绝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