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
微国美,微距离,欢迎订阅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微观国美,私享平台,以小见大,汇聚思想,将学术家族的艺术笔记,近距离地推送到您的掌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美术学院

援疆四个月 这位国美人点亮了新疆阿克苏的知识殿堂

中国美术学院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7-15 11: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大家还记得今年三月份来自新疆阿克苏的那一封信吗?


「我已到达援疆工作地——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在图书馆挂职一周了,这边情况尚好,都还适应的。」来自彭老师四个多月前的一封来信。 (点击阅读 《一封来自新疆阿克苏的信》


彭建波老师在援疆指挥部前


彭建波老师是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今年二月赴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挂职图书馆副馆长,于三月发起美院学子为新疆阿克苏捐赠书籍画作活动。


作为援疆大省,浙江力量一直在新疆绽放光芒。彭建波所挂职大学所在地阿克苏地区,为浙江对口援助地区。 几个月前,彭老师刚到阿克苏时,这所学校的图书馆还是一座空壳,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这也是他在援疆中最大的感受。图书馆空间面积约21300平方,但只有三个正式工,图书馆专业出身的仅一个。


阿克苏校区图书馆初建,在2016年9月才开始试运行,各方面资源相对缺乏,面对偌大的图书馆,首要暴露的问题便是藏书量短缺,在这一批援疆老师中,只有彭建波老师是图书馆专业出身,为学校建设图书馆的重任便落在彭老师肩上。


各方捐赠的图书、杂志


面对如此庞大艰巨的任务,彭老师并没有气馁。在对图书馆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后,他在图书馆做的第一项重要工作便是于今年三月发起的图书募捐活动,号召中国美术学院广大青年学生认识新疆,援助新疆,尽己所能,捐献一幅作品,把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图书馆布置漂亮,让阿克苏的同龄人同内地学子一样有个良好阅读环境,同时也感受到内地学子的温暖。活动也得到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工作初步开展十分顺利。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捐赠图书461册、艺术作品109件,其中包括两位新疆本地同学自己的作品。彭老师还动员援疆老师发动浙江其他高校捐赠图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积极响应,捐书近万册。同时彭老师还请求他在深圳工作的同学捐赠近八百册期刊。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捐赠一千多册书,浙江广电集团捐赠近两万册书,新疆大学捐赠一万册,总计募捐图书近4万册,迅速增加了图书馆的藏书量。


「援疆是一项长期工作,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学校都将会有老师不断参加其中。」彭老师说,图书馆建设并非几日、几个月就能促成,我们现在只是在为图书馆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彭老师在那的工作基本都以基础建设为主。


彭老师深圳朋友的捐赠


在解决藏书数量问题之后,将这些募捐数量庞大的书上架入库,成了又一难题。因之前供应商的错误摆放,彭老师与图书馆老师、志愿者学生首先花一个月的时间将一千多个书架上的12万册书全部下架,书架二次组装,重新调整书架书库。


这是他在阿克苏工作期间工程量最大的一次任务,彭老师回忆道:「几乎没有什么空余时间,仅有娱乐也是围绕校园散散步,在宿舍窗前看看白雪皑皑的天山主峰同穆尔峰,虽然距离学校很远,但仿佛近在眼前。」


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地处温宿县和阿克苏市的中间地带,周边比较空旷,交通没有市区内便利,连出租车都比较少,彭老师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学校,欣赏新疆的美景便成为了彭老师主要放松方式。


图书馆的文化布置


彭老师在发动图书捐赠活动的同时,艺术品捐赠也得到我校学生广泛响应,彭老师利用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生捐赠的109幅作品对图书馆进行文化布置,「其中包括两个新疆本地同学的作品,想为家乡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这令人很感动」彭老师说道。



部分捐赠画作


彭老师还在 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 推动举办 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 图书馆首届读书节,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这也是他在阿克苏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其中 「好书推荐」、「图书漂流」更是得到当地学校的高度赞同。


「好书推荐」活动


「读书节」颁奖活动


在「读书节」期间,还开展了以「我心中的图书馆」为主题的「中文比赛」,有助于彭老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需求。还有以读书为主题的「摄影比赛」、分为中文、英文、维语三组的「朗读比赛」、辩论赛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捐赠艺术作品展。


活动期间,浙江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洪国良到场祝词:前方援疆热情高,后方支援有保障,对彭老师的援疆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


「图书馆在书架与书库调整,以及‘读书节’活动期间,工作量很大,同事们都很配合,毫无怨言,正是他们的支持,各项工作得以如期完成。」彭老师说道。


当然彭老师并不满足于对图书馆进行简单的扩充,他希望为图书馆带去真正的技术与时下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践行援疆的意义,彭老师说:「援疆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援助,更需要的是人才,资金支持是相对容易的,但先进知识与理念都在人才的脑子里,需要人才去支援新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有着20多年图书馆管理经验的彭老师来说,相应工作也是驾轻就熟,彭老师首先对图书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增加现场采购方式,并发动援疆老师及本校老师进行好书推荐,保证藏书质量;其次,更换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这是现今最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并建立图书馆网站,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当地校方每周都会带援疆老师到市区采购一周的生活用品,然而这四个多月来彭老师才去了五六次。


繁忙的事务让彭老师每天都工作至深夜,杭州与阿克苏有着两个多小时的时差,虽然用的都是北京时间,但早上十点上班,下午四点上班的工作作息却让人感到十分疲惫,要同内地联系也要抓紧时间,彭老说:「直到从那边回来之前,我都还有些不适应,总觉得下午刚开始工作,就已近傍晚。」


尽管如此,彭老师还想为图书馆增添更多功能,使其后续有更好的发展。彭老师采用了时下常用的交流工具微信作为媒介,并与时俱进地增加了微信模块,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续借、检索图书,便于学生借阅图书。


彭老师在援疆事业上得到校领导和家人的多方支持,开展十分顺利,在此期间,彭老师家中事务都靠他妻子处理,家人支持并理解他的工作。


但彭老师对家里依然充满愧疚,他说:「在我援疆期间,我丈母娘来我家里陪我爱人,结果没住几天,摔了一跤,骨折了。」


彭老师第一时间接到他妻子的电话时,就听到她在那里哭,丈母娘摔在地上,动弹不得,他说:「而且我们那个小区入住率很低,一时找不到帮忙的人,后来好不容易把老人家送到医院,接着就是老人住院、做手术,更换人工关节,这些事情都是我爱人一个人在承担,说实话,我是很愧疚的。」


更令人心痛的是援疆期间,彭老师的舅舅也是病重住院,没多久便撒手人寰,他也没能回去见最后一眼。当我们看到援疆人员在前方做出贡献的时候,他们的家人也在背后默默地付出,无条件地支持。


「援疆人员,大多40多岁,家里的老人孩子多需要照顾,」彭老师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这些援疆人员是很愧疚的。平时同家里人聊天,也就是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琐事。」


然而彭老师依旧坚持在援疆一线,每天辛勤工作为图书馆规划设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其中包括学习、休闲阅览、创客三大空间,且项目已由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立项,并于明年拨款,建成后将成为新疆自治区各高校图书馆中最好的信息共享空间。


同时,彭老师还推动图书馆加入中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构建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


彭老师在帮助阿克苏校区建设图书馆的同时,依然没有忘记他在杭州的学生。尽管工作繁重,但是彭老师依然为国美的研究生开设了在线课程《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并利用晚间业余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批阅了500多份作业。同时彭老师自己还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浙江援疆专题片摄制组对中国美术学院捐赠作品取镜


在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挂职图书馆副馆长这四个多月,彭老师主要以大批量加工新图书和举办读书节为主,他的第一感受是忙,特别忙;其次便是专业人员的极度缺乏。


虽然工作繁忙,但也有值得一乐之事,在彭老师的回忆中,在比较开心的事情就是到学校的池塘里面偷偷地钓了10来条鱼,然后全体援疆人员大摆鱼宴。


在阿克苏的那几个月,彭老师遇见了一个不一样的新疆。


「那里没有我们想象的如此之多的暴恐事件,在新疆,只要有水就有富饶的物产,阿克苏就被誉为白水城,拥有着干净的水资源,还有美食、美景、丰富的矿产资源,」彭老师说。


新疆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也是一个急需支援的地方。


怎样才能更好地援疆?


在彭建波看来,把项目带过去,把理念带过去,把人员带过去,这才是真正的援疆。


「新疆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需要内地的人去参与新疆的建设,为他们提供先进的知识与理念。如果学校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仍旧会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彭建波老师坚定地说。




文|林昊阳

图片提供|彭建波

编辑|廖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