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仔细看看这个“分配矛盾”的案例。核心矛盾其实是过去守规则的人现在因为规则改变要少分,但是新闻里面用了很巧妙的手法把它转化成了“男女矛盾”。大家顺着设计的节奏走就把一个规则改变带来的分配问题变成性别议题了。
性别矛盾在舆论上往往是一个遮羞布。就是说你看到性别问题被放在前面了,就要去找它真正藏起来的问题。大家在新闻里看见
#出嫁女招上门女婿仍分不到租地款#
和
#农村失地出嫁女赢了官司却卡在执行#
肯定会非常生气,花点耐心,我来原原本本给大家介绍下里面的政策演变和矛盾。
大家在新闻里看到了一个很独特的词叫“两女户”,这个词来源是计生年代的“一孩半”政策。简单说就是一个家庭,头胎要是儿子就不能再生;生了女儿,可以“自愿”不生,然后变成独女户享受政策,再或者再生一胎。要是两胎都是女儿,就是“两女户”,也就是一家四口。
在这个政策框架下,享受村里的福利。道理也很简单,要是按人头来算,那岂不是谁生得多,谁享受福利就多,谁还肯少生呢?
那么新闻里看到的这家人家就不一样,他们是通过离婚再娶的方式多生。也就是计生当时争议极大的“限女不限男”。意思就是男人离婚找个没生育过的,就能多生孩子。这家人家也回来上户口了。他们家生育数量就比其他人家多。
大家在新闻里看到了一个很独特的词叫“两女户”,这个词来源是计生年代的“一孩半”政策。简单说就是一个家庭,头胎要是儿子就不能再生;生了女儿,可以“自愿”不生,然后变成独女户享受政策,再或者再生一胎。要是两胎都是女儿,就是“两女户”,也就是一家四口。
在这个政策框架下,享受村里的福利。道理也很简单,要是按人头来算,那岂不是谁生得多,谁享受福利就多,谁还肯少生呢?
那么新闻里看到的这家人家就不一样,他们是通过离婚再娶的方式多生。也就是计生当时争议极大的“限女不限男”。意思就是男人离婚找个没生育过的,就能多生孩子。这家人家也回来上户口了。他们家生育数量就比其他人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