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经济100人
深度报道新经济各行业领导者的科技新媒体。由《创京东》、《九败一胜》作者李志刚和他的小伙伴们打理。
51好读  ›  专栏  ›  新经济100人

李志刚:创业999死1生,你只有一条阳光大道

新经济100人  · 公众号  ·  · 2020-01-07 11: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很多CEO想让我帮忙找方向,有的CEO尝试了十几个领域还找不着北,有的CEO融了上千万美元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的CEO在董事会和自己内心的坚持之间摇摆不定。


正值新经济100人成立四周年,回顾这几年,身为创业者的我也曾在战略决策上摸索过、犹疑过、取舍过,非常感同身受,在此有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种说法至少在创业领域行不通,我们通过3000家公司的大数据显示:每家公司要想做大做成,最终几乎只有一条生路。


现实情况是,CEO每年都面临几次重大选择,早期比如有A、B、C三条路,既然存在选项就有迷惑性,CEO当时并不能确定哪条路是对的。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边界扩张,每轮会面临的选项会越来越多:A、B、C、D、E、F、G……漫长的创业历程里,每次都选择正确的概率不到千分之一。


结合时代与基因双重因素考虑,真正属于创业者能够把握住的机会,有且只有一个。


时代是外部因素的总和,包括竞争对手、技术变革、需求释放等,它们把机会塑形,决定了这条路有多长、有多宽;基因是内在条件,CEO个人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年龄、创业路径等,共同决定了这条路创业者好不好走,能不能走下去。


外部条件与内在积累,缺一不可。


比如前几年很火的自动驾驶,那是一群最聪明的脑袋在创业,基因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外部环境决定了开放式的无人驾驶在中国10年之内难以落地。


而刨掉外部与人博弈的环节,在相对封闭的场景内,例如园区、矿区、高速公路,遥感或者半无人的自动驾驶商业化是可实现的。因为它直击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以及年轻人不愿在恶劣条件下重复劳动的痛点。


当时机还远未到来时,或者这条路跟CEO基因不匹配时,CEO埋头扑进去,三五年时间撞得头破血流才认识到选择错误,这是时间、资金的双重浪费,试问一个创业者又有几个黄金十年呢?


甚至,对于顶尖的创业者来说,他们也只有一条路,是逃离死亡谷的唯一生路,是直指成功的唯一大道。


这种选择与决定,王兴、张一鸣、黄峥都经历过。


2009年,王兴的饭否网被关后,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方向。电商是王兴反复思考后所做的唯一选择。


首先,王兴不爱玩游戏,团队也没有这方面的背景。其次,在资讯和社交领域,饭否网被关,校内网被卖,要么面临突然死亡的风险,要么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这两个领域也被排除。


而服务类的电子商务仍是巨大的蓝海。2011年3月,我刚认识王兴,那一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当时王兴判断,这是一个数万亿的市场,第三产业的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一定会诞生一个不低于阿里巴巴的公司。这一年,王兴率领美团在争夺团购的第三名,我花了三个月时间,调研了王兴和团队,以及其他同行,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直坚定地看好并支持王兴。


于是,王兴决定从团购起家,本质上美团赚取的是餐馆老板的市场营销费。这是一个又苦又累的活,又要线下地推,又要线上管理,但正因为王兴当年的选择,把蚊子肉吭哧吭哧地啃成了肥肉。


2018年9月,美团点评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宣布整合饿了么和口碑,成立一家全新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打算狙击美团,巨头原先看不上、看不懂,但现在早已为时已晚。


所以我经常用「南坡北坡」理论告诉创业者: 想要生存、躲避与巨头的正面竞争,一定要用巨头暂时看不懂的逻辑、从南坡攀登(假定巨头在北坡) ,这就是美团诞生的背景。


(制图:王思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一鸣成长在福建永定县的小镇,传统纸媒的黄金时代,张一鸣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报纸,甚至连报纸中缝广告都看得津津有味。


2013年冬天,第一次见面时,我问他,你为什么连报纸中缝广告都不放过?他说在你看来是广告,但是在他眼里,它们是一个个跳跃、独立、生动的字符。张一鸣创办的公司名字就叫:字节跳动。


一个创业者,选择创业方向一定是跟他的经历、爱好和个性是相匹配的。笼统一点说,这些构成了创业者的基因。无论是参与创业,还是自己创业,其实张一鸣骨子里的爱好和他做的事就两个字:信息。


除了自身的基因外,创业者还要考虑到时代的因素,今日头条正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两大红利。

2012年8月,今日头条发布了第一个版本。


本质上,今日头条改变的是信息获取方式,人们从报纸、门户网站单向地获取信息,到通过搜索获取对应信息,再到如今通过推荐的方式获取关联信息。


因此,6年前我就对今日头条的模式下了定义: 推荐是搜索的迭代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发达,海量信息开始充斥人们的生活,精准推荐一定会比搜索更符合人们在智能手机屏幕上获取信息的需求,这也是我当年判断今日头条能够快速崛起的核心。


2018年12月,有京东的朋友过来找我,她们说有人给京东内部做培训,那人告诉她们:黄峥以前是做游戏的,完全不懂电商。京东人觉得很憋屈:一个外行在订单量上超过了京东。我说胡说八道,黄峥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在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卖货。


2006年,黄峥回国后,站过半年的柜台、卖手机,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创业,了解零售和顾客心理。


2007年,黄峥创办欧酷,当时的模式和京东一模一样,都是卖3C,但没过多久黄峥就把欧酷给卖了,原因来自于一场线下电商从业者的见面会。


刘强东在台上兴致勃勃地演讲,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黄峥从台下远远地望着刘强东,可望而不可即。事后黄峥告诉我:以我当时的年龄、阅历、资源和团队,我永远不可能打败刘强东。


所以他选择了急流勇退。2011年,黄峥以不错的价格把欧酷卖给了兰亭集势。当年正是PC时代电商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京东2010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亿元,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当当、苏宁、国美、易迅等怀抱电商平台梦的公司仍然打得不可开交。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大多数电商平台都挂了,只有阿里巴巴和京东屹立不倒,黄峥成为了在那波浪潮中极少数能够赚钱并且全身而退的CEO。


我认为这背后不仅有黄峥的战略考量,还基于他清醒的判断。很多CEO在确立了战略方向后会坚持、死扛,我也经常告诉创业者,创业需要坚持,但任何时候要审时度势,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欧酷卖掉之后黄峥并没有闲着,他先后做过电商代运营乐其和游戏公司,按照他的说法,这只是赚钱的生意,不是一个有尊严的生意。


2015年,拼多多横空出世,这一年微信月活用户达到5.49亿。2015年12月,我和黄峥第一见面聊了四五个小时,我当时就判断这是一家未来的百亿美元公司。


2016年12月8日,新经济100人在上海举办新电商小巨头论坛,我邀请黄峥作为论坛嘉宾,晚上结束后我们一起在上海吃宵夜,黄峥开玩笑说:我的同学都在做高大上的人工智能了,只有我还在卖货。


▲ 2016年12月黄峥出席新经济100人在上海举办的《在巨头夹缝中野蛮生长》CEO论坛


这句玩笑话看似风轻云淡,但其实背后暗含着黄峥选择的智慧与创业的隐忍。


如今拼多多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一方面,黄峥把对卖货的理解与自己人工智能的技术基因结合在了一起;另一方面,黄峥也抓住了移动互联网下微信的红利,利用社交裂变完成初步扩张。


很荣幸,我分别在王兴、张一鸣、黄峥的公司A轮时认识了他们,在当时判断他们能做成大事,并助力他们成长。如今,美团、今日头条、拼多多这三家公司分别在本地生活服务、线上和SKU三个领域成为了新兴巨头。从他们的故事可以看出,顶尖的企业家在当初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其实有且只有一条路可以取得今天的成就。


所以对于那些找不到方向的CEO,我送给他们一句话: 创业者需要把国家、社会、时代、技术与个人命运相结合,才能精准把握未来趋势。 创业者能否抓住时代给予的机会,这要看创业者如何理解时代,如何与自身的基因结合,如何选择抵达目标的路径。



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希望通过以往3000位CEO的大数据分析和对趋势、人性的深入洞察,像助力当年的王兴、张一鸣、黄峥一样,帮助有潜力的CEO看清未来的趋势,并帮助他们选择一条更适合的道路,将千分之一的成功率提升到十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我相信我们能帮助、成就越来越多的未来百亿CEO们。但,没法包医百病。


四年如白驹过隙。虽有坎坷,但值得欣慰的是,路越走越宽,我们的商业模式与战略逐渐明晰。而新经济100人成立之初即确立的使命——「助力创业,成就传奇」从未改变。


这就是我们的内在核心价值,也是我们顺时代而为的根基。


道阻且长,与各位创业者朋友共勉。




延伸阅读


新经济100人: 2016年后,新巨头将在这些领域诞生


真趋势与伪风口|新经济100人三周年鉴


点击 阅读原文 ,申请报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