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抓人”了。
昨天爆出,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有“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利益输送”的问题,涉及四家江苏农商行。
今天最新消息,一些严重违规机构,已经移送中国人民银行处罚。
之前央妈喊话,不要疯抢国债,之后
亲自下场卖债券,如今开始抓这些还在买买买的。可以看出,
央妈的态度很坚决:
一定要把债市的温度降下来。
年初,院长和大家安利了30年国债ETF,当初跟着上车的,今年已经有12个点的收益。
现在一套连招过后,30年国债ETF、10年国债ETF等产品,都开始回调了。
接下来,这ETF还能拿着吗?之前错过的,要不要趁机上车呢?
两方的博弈
首先,我们要想清楚,
央妈
这样做是想干嘛,会有怎样的效果?
现在的情况是,央妈希望国债收益率上去,国债价格下来点,
一来给货币政策留空间,保汇率;二来避免出现踩踏,系统性风险。
你涨的太猛,如果市场关注度过高,散户万亿资金冲进来,风险累积,后面崩的时候,又是一次镰刀收割。
参考2022年底,债市崩起来,
踩踏也是非常严重的。
但是呢,
降息大趋势不能改变,毕竟事关大局,优先级更高。
而一旦降息,国债价格难免要涨。
机构就看准了这点,
所以不管是喊话,还是央妈借券卖空,都是我行我素。
一些不知死活的农商行,甚至还当起了央妈的对手盘。盯着央妈卖出的加仓。这不抓你,威信何在啊,以后谁还听话呢?
现在国债处于政策和市场的博弈中,要看看
其他机构能不能长点心,听话一点。机构后面会有啥动作,央妈还会出什么招,现在还不能确定。
大家别执念于央行有没有足够弹药,不要觉得操作层面的障碍有多么大问题,小看了
调控者的态度。在我们的市场里,要有足够的敬畏心。
所以说,
短期来看,市场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长期来看,就像前面说的,降息依然是最重要的,所以趋势还在。
交易工具和配置工具
接下来看看具体产品。
院长想说的是,
不同的国债ETF,角色也是不同的
。
30年国债ETF,现在其实是一个交易型的工具。
这个是债类ETF的波动情况,可以看到,
30年国债ETF,今年的波动率仅次于可转债ETF。今年的收益和回撤,都是10年国债ETF的两倍多。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4.8.8
30年国债收益率已经跌破2.4%,有多少人是为了这个票息去买呢?
院长认为,现在大家
都是拿着债当股票玩,作为交易型工具。
去年6月上市到现在,30年国债ETF涨了18%个点,这样的收益,谁都眼馋。
有这样的贝塔保底,再做波段交易,确实美滋滋。
相应的,有风吹草动,这些资金溜得也会很快,止盈的需求大。
所以,持有30年国债ETF的,我们要保持灵活性,在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时,先收着一点,减仓一部分。
而没有上车的也别着急,30年国债ETF,今年最大回撤超过2.8%,今天只跌了0.64%,还是让飞刀再飞一会。
长期来看,利率下行,30年国债,期限长,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也更高。市场稳定了,我们再拿来继续配置,吃降息带来的上涨。
至于说拿着10年国债ETF的,院长觉得大家不要折腾了。
理由也很简单,这个波动小很多,
10年国债ETF更适合作为配置型工具
,长期底仓。本身波动不大,你在回撤一波后再卖,多少有点韭了。
风险提示: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海外市场,除以上风险外,还会面临汇率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个股短期业绩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或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在投资相关基金产品前,请您务必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