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内幕君
“芦狗没跑滴滴,偶现在应该在那片工地上干活……”
老赵指着窗外一处在建工程,用一口胡建普通话跟我说,有些逗趣。
近日出差厦门,元宵那天下午,我打车从厦门北站往高崎机场,老赵接了单。半小时车程,前路漫漫,我便与他攀谈。
从他当小包工头的辉煌,聊到钱财散尽的无奈。
说起“滴滴一年亏损109亿”时,他蹦出一句:“这是战略性亏损。”
顿时,我对他刮目相看。
1
滴滴更体面
老实说,在这之前,我没想与他探讨“企业战略”。
一者是,我更关心个体的故事,关心老赵在时代洪流中,命运如何迁徙;二者是,带着偏见,我心想,“一个滴滴师傅,忙着跑单赚补贴,哪会懂什么‘战略’。”
老赵今年刚好四十,老家漳浦,一个距厦门100公里,漳州下辖的县级城市。九十年代后期,厦门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桥隧等市政工程批量上马,老赵跑来厦门投奔亲戚,在工地当学徒。
六七年之后,老赵出师,拉着几个工友独闯。
“那时候我租住在城中村,房东想盖新房,知道我是干工程的,让我给他介绍施工队。我就拉了几个老练的工友,再招些临时工,张罗着接下第一个工程。”
后来房东搭线,生意接二连三,村里大半新建私宅都让老赵承包了。
老赵说,那会年赚20万轻而易举。
搁在新世纪初,20万算得上巨款。2004年,厦门的社评工资仅1712元每月,房价为4388元一平,岛外2000元每平的房子比比皆是。
但老赵始终没有买房。直到2016年,厦门房价涨到峰值。
中国人安土重迁,福建人尤其如此。老赵发达后,先是回乡盖五层别墅,又全款买了辆30万的车。
村里人都夸他事业有成,老赵乐在其中。他说那时候没有买房意识,赚到钱第一时间回乡建房,怎么豪华就怎么建。”
说到这里,老赵苦笑了下:“都是为了那一张不值钱的面子。”
时代就像一辆全速爬坡,又急速下坡的车。老赵是乘客,在颠簸中忽上忽下。
2010年以后,老赵的人生走到了下坡路。
厦门城市化提速,越来越多城中村拆迁,私宅建设业务不断萎缩。最差的时候,老赵的工程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加之地产形势大好,人工费连年上涨,利润空间大幅萎缩。
一盆盆冷水,浇着老赵原本红火的生意。
2017年,受金砖会议影响,老赵停工四个月。复工后,一个工人从三楼掉下,摔成重伤,医疗费加赔偿,老赵掏空积蓄付了65万。
命运弄人。
2018年,农村自建房新规出台,对于违规“私建”行为,政府急急喊“卡”。工地又停工,老赵彻底失业了。
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
“工人出事,工地无限期停工,一层一层打击,人生就是各种转折,路越走越窄。”
每月7000多元的房贷如巨石压胸,让老赵喘不过气。
“15年前年赚20万,管着20多个工人,现在让我到别人的工地干活,按日薪结算,我拉不下脸。”
一席话下来,我听明白了老赵跑滴滴的原因——这份工作相对体面。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很多中年人孤独却又假装体面地活着,老赵就是这样。
2
人性贪婪
“滴滴给我二次就业的机会。”
说起这份工作,老赵没有怒斥地主盘剥,甚至有几分庆幸。
“一天跑12小时,流水500元,扣除租车费、电费和交通罚款,每月能赚个8000元。”
众人高呼“卸载滴滴”的时候,老赵只希望自己不要再度失业。
“说句不好听的,今天的滴滴是大家共同选择的结果。”
我们都曾从补贴大战中受益,通过啃食人性的“贪婪”,滴滴得以长为巨人。老赵的话不无道理。
循着滴滴杀来时的血路,自然明白几分。
当年网约车拔地而出,除了出租车公司,所有人拍手称快。饱尝被拒载和绕路的心酸,谁不想翻身当一回上帝?
先是各网约车平台一致对外,利用“共享经济”制造社会舆论,成功打破出租车的行业垄断。
攘外成功后,各大网约车平台开始互殴。
2014年,滴滴率先发起补贴大战。烧钱两周,滴滴订单猛涨50倍,40台服务器屡次崩溃,最终腾讯驰援1000台服务器才顶过去。
当时滴滴背靠腾讯,快的背靠阿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两个金主轮番烧钱。马化腾说最高一天亏4000万,但他和马云谁都不想停,谁收手谁就前功尽弃。
在这场补贴战中,滴滴补贴规模超过14亿元,快的贴近10亿元。滴滴的乘客用户从2000万激增到1亿,滴滴、快的二者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8%。这场厮杀最后以两家合并告终。
随后,Uber漂洋过海杀入,第二轮烧钱战拉开。就像两条嗜血的鲨鱼,撕咬得网约车行业一片血红。双方打了一年多,仅2015年,Uber在中国亏损超10亿美元。
强龙没能压过地头蛇,最终滴滴合并Uber结束鏖战。滴滴也由此称霸,在网约车行业一家独大。
就像老赵说的,这是我们共同选择的结果。我们弯腰捡“补贴”时,滴滴已经踩着我们的背登顶。
但野蛮生长6年后,滴滴突然说自己掉进了冬天。
3
真亏与伪亏
近日,CEO程维宣布滴滴过冬,裁员2000人,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与此同时,“滴滴亏损109亿”的消息铺天盖地。
按此估算,滴滴6年亏损已超390亿。值得关注的是,已经获得垄断地位,滴滴为何持续亏钱?
从数据流出方式看,舆论动机和数据真实性有待探究。
此次亏损数据并非滴滴官方主动发布,而是由一个专注互联网报道的自媒体大V,挖到“滴滴内部流出”的数据。
如此机密的数据轻易能被媒体获得,难说不是滴滴有意为之。
一方面,为目前的监管困局博取感情空间。
另一方面,通过“亏损”描述,借助舆论弱化其垄断受益者的形象,软化司机群体和公众的抗性。哭一下能解决的事情,没人愿意吵吵。
那么,滴滴的亏损是真亏还是伪亏?
每个会计人员都懂一个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以,如果将现金流投入“所有者权益”,即使表面负债高企,资产也可能是增长的。
以京东为例,2015年,京东全年净收入同比增长58%,达1813亿元人民币,却出现94亿元净亏损。
事实上,94亿亏损绝大部分为非经营性亏损。
2015年京东直投项目近百亿元,项目包括永辉超市、金蝶软件、饿了么、天天果园、分期乐、途牛等。经过培育期,这些新业务便能“下蛋产奶”,资产规模扩大只是时间问题。另外,京东将利润反哺物流基地和仓储中心,两手一倒腾,动产变成不动产。
这就是伪亏。
滴滴同样是把赚来的钱又花了出去,一边“过冬”,一边“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