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ain365日
生活家的聚集地 | 和我一起把想要的生活过成每一天的日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太空陨石纪念章发行!可佩戴! ·  14 小时前  
纪念币发行信息  ·  二套11枚生肖纪念币预约! ·  20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每人20枚!蛇年纪念币钞,即将二次预约! ·  昨天  
小易说钱  ·  春节复工首日!雷军给小米员工发蛇钞! ·  昨天  
小易说钱  ·  看到即赚到,财神钞驾到!天下第一钞!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ain365日

读书日|持续情绪低迷与行动力瘫痪的自救活动

pain365日  · 公众号  ·  · 2021-11-17 16:47

正文



我一直在强调自己向内思考习惯反思,但实则自己缩在壳里,把一切问题丢给外界。尤其是在我初期阅读哲学书籍时,仿佛找到了自己远离人群的理由:痛苦是因为我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浊世里浅薄的人太多,我要完全与之割裂,试图以离群索居为手段实现精神价值。
但在那些精神最本质的地方却从未反思过,即使反思过也未加以实践。 一味按照自己的秉性去生活,还美其名曰做自己。 错过了精神成长的最佳时期,痛苦了固执了多年。

从叔本华到尼采迎来了与伟大人物共鸣的自我高潮,再随着黑塞笔下感受主人公的探索、求道、深观、反思、彻悟、沉沦如此反复跳进痛苦的深井,在我的生活语境里无时无刻都想从哲学世界里出逃,但却又痴迷不舍。每天苦恼阅读这类书籍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无边际的痛苦。

在精神上过去都是浅尝辄止,自娱自乐式反思,而对现实生活没有一点儿疗效。

直到我偶然了解到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但我确实对存在主义以及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 在这方面的 知识 少得可怜 ,所以以下内容可能会与真实概念有偏差,但只分享我的解题思路,毕竟这一套流程于我个人而言结果是好的。


首先什么是存在主义?

自从去年年初开始接触哲学,这个概念在很多地方都被提及,却从没理解过“存在先于本质”。可存在和本质分别代表什么?又对我构建良好生活有何作用?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在这本书里把存在主义的定义为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存在先于本质,我的存在先于我是什么,人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

一旦认可这个观点,那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成为什么人负责任;其次, 任何人都可以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萨特说:人为了把自己造成他愿意成为的那种人而可能采取的一切行动,没有一个行动不是同时在创造一个他认为自己应当如此的形象。

我甚至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很多之前读过一些比较晦涩哲学的解释性语句,“一个存在主义者永远不会把人当作目的,因为人仍旧在形成中”就刚好对应了之前读尼采关于“人之所以伟大,乃在于他是桥梁,而不是目的”。

书小小一本,很好读完,能够对存在主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好几个月还没读完,但必须要在这里被提及。

作者欧文·亚隆作为一名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学者, 书的内容围绕着四个“生命的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给出读者理论与案例参考,看似是四个空洞且无限宽泛的语言文字,但实际上每个终极关怀都包含了我们在一生所面临的焦虑与恐惧。

如果说弗洛伊德心理学学派是“现在由过去导致”,那“未来变成现在”是存在主义治疗的首要时态。

其实泛泛而谈,和阿德勒的目的论,尼采的超人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都有交集的地方。

但为什么说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让我开启情绪自救运动,就在于心理治疗将案例与概念完美结合的可贵。我能够从很多案例身上看到自己陷入同种情境的影子。这也是我现在坚持只分析我自己的缘由,只有无所顾忌打开我自己,读者才能一一对照看见他们自己。总围绕着概念,这是一条自救之路上的死胡同。


虽然大多数人推荐给在该领域的从业者,但对于我这个一心想进行情绪 自救的人不仅启发很多,也有了更多理论支撑心理决策,尤其是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我搭配了两本 欧文·亚隆 关于心理治疗的小说,感受颇深。

不论是《叔本华的治疗》还是《当尼采哭泣》应该都只是作者受到两位天才的启发,以及自身作为临床心理治疗师接触到的案例编撰成的内容。情节非常有意思,我就不过多剧透。


*《叔本华的治疗》



欧文·亚隆 除了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在临床上一直使用团体治疗疗法,书中所描绘的就是发生在一个互相治疗对方的团队中的每个人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

在这个团体中,人人都是因为关系而有所苦恼希望被治愈。甚至是每周一次的团体时间,团队成员之间也会发生各种因关系导致的烦恼。读他们的故事,解决我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叔本华在这本书中存在的意义是帮助团体治疗中主角之一的菲利普走出被欲望控制的生活,从阅读叔本华开始就投身哲学怀抱,并持续让自己处于人际关系之外,实际上又导致新的问题,就像书中所言:即使问题已经消失,也要继续使用一些解决办法,就像伤口愈合后还要一直包着绷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