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者慎思
作者:陆树燊。创业者。微信创始团队成员,前支付宝资深产品经理。公众号“行者慎思”(ID:shensin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全国人大代表海国勇:以耕地保护“小切口” ... ·  2 天前  
Kevin在纽约  ·  Kevin在纽约的微博视频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行者慎思

人生这么长,你为什么着急要这么快获得成就呢?

行者慎思  · 简书  ·  · 2017-08-30 09:30

正文

我们的社会很有趣,经常在渲染90后创业者/学者/歌手如何如何……一如十年前他们在说80后一样。但是,10年后他们也会一样去说00后的。这有什么可说的呢?

在时间这条轴线上,一代总是要跟后一代交接棒的。

我想说的是,其实早一岁成就和晚一岁成就本身没有什么区别。


曾经我以为这个关系很大,所以我在中考前、高考前还曾暗下誓言,如果考砸了,我找个普通学校也要上学,坚决不复读。现在我觉得这是个小孩子的想法。我们看到有的同学不小心考砸了,狠下心复读一年,去到了一个比一年前正常水平还更高的平台,有更好的发展。

人生是个长跑,计较这一年两年其实没什么价值。


但大家爱计较,为什么?我的家乡的儿童向来是七周岁才能上小学。我是未满七周岁就上学了,所以我在同学里一直有一点点因此带来的心理优势,坦诚地讲,这种心理优势某种程度也是我一直自信的一部分来源吧。后来上大学,发现很多同级同学比我还要小一两岁,原来内地上学没那么晚。于是我的心理优势就没有了,好在那时我的自信已经不需要这个来支撑了。

我也研究了很多所谓神童,他们比同龄人早了最多5-6岁上大学,12岁比18岁,1/3的年龄优势,他们在年幼时获得了巨大的心理优势,但是随着生命长度的拉长,他们的优势越来越小。在他们30岁时,同学是36岁,他们的年龄优势就剩下1/6了,而且还会不断衰减。特别是现代人类寿命越来越长,一个80岁的“神童”,他对着一个86岁的老同学,能有什么心理优势可言呢?

况且对于神童来讲,他们能用更短的时间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却常常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拔苗助长带来的生活经历和常识的不足,这种相应的不足感和挫败感也会减弱心理优势。最后的最后,他们并没有跟非神童的优秀同龄人有什么区别。

所以问题就在于,这种年龄优势究竟能带来什么?


并不是在生命长度上的实质优势,而是在儿童幼年期给到他们的一种自信心和使命感。并使他们凭着这种特质不断前行,不断精进,越来越优秀如此而已。

既然是这样,与其推崇神童,与其拔苗助长,不如把心思花在对孩子的心灵激励上。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其心理优势,增长其自信心和使命感,其方法是很多的,暗示法,游戏法,鼓励法……只要在孩子学习和成果的正反馈过程中把规则设计得当,很快就能获得心理优势。

最不应该的就是让孩子以为差一年两年有什么大不了的,从而把一场人生长跑,变成一个短跑,叭哒叭哒就跑完了,剩下的只是空虚寂寞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