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烟台大学辛志荣教授、包春阳副教授团队:利用可化学回收、可再加工的高强度可逆交联聚脲塑料构建可无损回收的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0-30 12: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一键订阅


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AFRCs) 因具备高机械强度、高模量、质轻等综合性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 AFRCs 的基体通常为不可逆的三维共价交联结构,难以实现从 AFRCs 中无损回收 AFs

近期, 辛志荣教授、包春阳副教授团队 在构筑可化学回收的高性能热固性聚合物材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Macromolecules 2023 , 56 , 6633 - 6643 ; P olym. Chem. 2024 , 15 , 172 -180; ACS Appl. Polym. Mater. 2024 , DOI: org/10.1021/acsapm.4c02945 )。在此基础上,团队利用可逆交联的策略构筑了可化学回收、可再加工、高强度的可逆交联聚脲塑料 (PUHA) ,并成功利用其为基体制备了可无损回收的 AFRCs (图 1 )。在此工作中,首先以缩醛胺基团交联线性聚脲的可逆交联策略制备了 PUHA 塑料,并且通过改变主链结构,制备了两种机械性能与传统的工程塑料相媲美的 PUHA 塑料。基于缩醛胺基团的动态可交换性, PUHA 塑料至少可以再加工至少 5 次而不牺牲其原始的力学性能。同时, PUHA 塑料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快速解聚成线性聚脲。以 PUHA 塑料为基质来制备的 AFRCs 也表现出优异的机械强度。此外,由于 PUHA 塑料的简单的化学回收工艺流程,可以经过简单的方法将 AFRCs 完全分离回收为完整的 AFs 和高纯度的线性聚脲。


1 (a) PUHA 的合成路线及结构示意图, (b) PUHA 的紫外 - 可见透射光谱(插图: PUHA 的照片), (c) PUHA 的傅里叶红外光谱。

2 (a) PUHA 的应力 - 应变曲线, (b) PUHA BBA 1700 cm -1 ~ 1600 cm -1 范围的 ATR-FTIR 谱图, (c) PUHA BAPP 1720 cm -1 ~ 1620 cm -1 范围的 ATR-FTIR 谱图, (d) PUHA PC PMMA PS PVC 等工程塑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对比, (e) PUHA BBA 提起 11.8 kg 的重物展示的照片, (f) PUHA BAPP 承重展示的照片, (g) PUHA 的水接触角, (h) PUHA BAPP 浸泡在水中 10 天前后的应力 - 应变曲线, (i) 热固性 PUHA BAPP 浸泡在水中 10 天前后的综合力学性能对比。

3 (a) PUHA BBA (b) PUHA BAPP 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松弛曲线, (c) PUHA 的松弛时间τ * 1000/T 拟合的线性方程, (d) 缩醛胺在聚合物网络中的动态交换反应, (e-f) PUHA 的加工过程照片, (g-h) PUHA 加工前后的应力 - 应变曲线。

4 (a) PUHA 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示意图, (b-c) PUHA 的降解和线性聚脲分子的回收, (d-e) PUHA 降解后的线性低聚物的核磁氢谱。

5 (a) AFRC 的降解及 AF 和线性聚脲分子的回收 (b) 原始芳纶、 (c) PUHA BBA /AF 中降解回收的芳纶和 (d) PUHA BAPP /AF 降解回收的芳纶的 SEM 图, (e) 原始芳纶、 PUHA BBA /AF 和回收的芳纶的拉曼光谱, (f) 原始芳纶、 PUHA BAPP /AF 和回收的芳纶的拉曼光谱。

综上所述,本研究介绍了可逆交联聚脲塑料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应用,并为开发可无损回收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提供了思路。


以上研究以“ Chemically Recyclable, Reprocessable, and Mechanically Robust Reversible Cross-Linked Polyurea Plastics for Fully Recyclable Aramid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为题发表在在美国化学会出版的高分子科学领域顶级刊物《 ACS Macro Letters 上。烟台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硕士研究生 苗若萱 尹延龙 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辛志荣 教授和 包春阳 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基础研究项目、 山东省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实验室科学基金 和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lett.4c00596


相关进展

桂林理工大学张发爱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具有动态六重氢键的高韧性和本征型自愈合交联聚脲弹性体

四川大学雷景新教授、江亮副研究员 Macromolecules:具有可调节的机械性能、可循环回收和3D形状重构的环氧基聚脲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唐涛团队 Compos. Part A:高性能氯化聚氯乙烯/聚脲纳米复合泡沫的制备及其升级回收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 高分子产学研 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 几十个 专项交流群 ,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 上万名 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 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 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 ,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