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刻画
原创短视频节目,聚焦生活方式及艺术,致一切美好事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刻画

早知一盘牛河风采几多,当初就应赴汤蹈火

刻画  · 公众号  · 视频  · 2017-09-11 11: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干炒牛河与湿炒牛河

文/霍爷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显成功,广东商人北上做生意,粤菜大举进京。

那时候人口流动极少,资讯远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北京人传统饮食习惯以鲁菜为主,猛地看到不同于自己的各式精美吃食,一时不知所措。请客吃粤菜蔚然成风。吃到最后一般都是以一份干炒牛河作为主食结束。那时候吃干炒牛河,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觉得像北方的炒面而已。

其实牛河不是面条,而是米粉。小麦到了南方由于水土和温度问题,面粉质量不及北方。南方人要不就把面粉里加入一些食用碱以增加韧性,再有就把大米泡透磨成米粉浆来代替面粉食用。由于米粉有特殊的口感,再加上广东小炒非常讲究“镬”气,焦香十足,无意间符合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因此迅速被食客接受并漫延开来。

干炒牛河用的米粉俗称沙河粉,来源于地名。据说当年河粉是在广州沙河镇“义和居”被樊家父子发明被出来,由于当地独特的物产及水源,造就了绝佳的口感。后来众人再制作米粉都标榜是“沙河”所产,用以证明质量的保证。久而久之,沙河粉成为了所有优质米粉的代名词。说起这个就想起了北方人爱吃粉丝,粉丝以山东龙口所产为最佳,后人统用“龙口粉丝”用以代替优质粉丝。哪里还管是否“龙口”所产。

“干炒牛河”被北方人重新认识是在1995年,北京上演一部香港美食贺岁电影《满汉全席》,讲的是张国荣饰演的黑社会大哥金盆洗手学厨的故事。在第三十三分钟开始,超凡集团董事长到满汉楼踢场子,在满汉楼的后厨做了一盘“干炒牛河”。在这部电影中,满汉楼老板欧兆丰一边观察对手做干炒牛河,一边跟伙计解释干炒牛河,这段台词已经完美地解释了干炒牛河的种种妙处。我觉得无论我如何总结,也不如在这里原文摘抄下来解释得更清楚:

厨房有两样最考师傅,一个是干炒牛河,一个是咕咾肉。


干炒牛河难就难在讲究火候。油太多了太油腻,油少了呢,又会发乌。而且每根河粉色味要均匀。酱油多了味道太重,少了呢,味道就太淡了。牛肉用滚油爆到六成熟,原汁就会留在牛肉里边。再回锅煮两成熟,就会香、滑、嫩。当牛河上桌的时候,一夹起来,碟子上不能有多余的油和酱油。这样子才叫做“干身”,吃起来不腻。

香港名厨古志辉师傅最早在香港丽苑做厨师,后转到日本东京丽思卡尔顿酒店工作多年,随后在北京光华路丽思卡尔顿酒店“玉”餐厅做主厨。在此期间拿到了无数奖项。去年毅然辞去酒店主厨职务重新开创“北京厨房”。

我这人只要名厨新开餐厅,我都喜欢尝试一下。听说后就赶紧奔过去了。有一天过去吃饭,古师傅照例在不忙的时候到大厅和食客们打招呼,我突发奇想,让古师傅给我单做一份最极致的干炒牛河,古师傅欣然应允,不仅如此,还当场有加了一份“湿炒牛河”。

相对于干炒牛河,“湿炒牛河”就是先把河粉炒香放在盘子里,另重新爆香牛肉,再用高汤勾芡,打一个鸡蛋撒进去,做一份“滑蛋牛肉”,把“滑蛋牛肉”做好后浇在炒好的牛河上边。这种炒法相对于干炒,带有汤汁,当然就是“湿炒”,我一看,开了个玩笑:“这不就是牛肉滑蛋打卤面嘛!”

“干炒牛河”吃的是干香。“湿炒牛河”香气丝毫不减,因为有一道滑蛋牛肉盖在上边,吃起来更滋润了!

反正我现在到粤菜馆,都点“湿炒牛河”啦!

-fin-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