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保圈
由亚洲旗舰环保平台「中国环博会」创立的新媒体品牌,集合环保产业思想者,用专业媒体人的视角,分享产业趋势、解读热点话题。 同时,也是「中国环博会」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星巴克中国回应全球裁员千人 ·  13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依然的神仙 ... ·  2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家里不建议安装摄像头?民警提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保圈

首届中欧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环保圈  · 公众号  ·  · 2023-04-20 22:07

正文



4月19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 首届中欧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 ”在上海成功举办。大会由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济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和碳会展(上海)有限公司承办,中欧碳中和、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作为战略合作媒体。

会议主题为“ 中和科技 碳索未来 ”,双碳领域多位专家、知名学者、名企高管等重磅嘉宾出席,共商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会议紧扣产业发展前沿,围绕双碳战略、政策、产业、科技等热点议题分享研究成果和产业实践,来自全球的专业人士200余人现场参会,各直播渠道线上直播观众更是超过两万五千人。

本次会议重点聚焦中欧碳中和领域的低碳技术与项目案例,数字技术赋能双碳目标,绿色低碳产业链发展,能源脱碳与新能源转型,碳足迹、碳认证与国际绿色贸易门槛,零碳智慧园区的国际经验等领域,彰显全球碳中和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态势,以促进中国与欧洲在碳中和相关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李其林、中国欧盟商会碳市场工作组副主席林晓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副总领事Thomas Triller为大会致辞。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秘书长旷敏主持开幕式。

▲旷敏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焦点,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历来是国际社会的典范,巩固和发展双方在气候行动上的合作具有现实紧迫性。徐华清认为,低碳发展已成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创新与突破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的内在要求,中欧应加强绿色和数字领域合作,构建绿色发展伙伴。

徐华清

赖晓明倡议中国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双碳行动,加快先进绿色技术普及应用,加强低碳零低负碳技术的创新研发;持续健全碳市场功能,发挥企业减排的自主性;主动摸清碳排放基本情况,建立产品碳排放数据库;完善碳市场定价机制,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投融资体系。

赖晓明

李其林表示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将继续致力于整合行业资源,促进绿色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发挥好新赛道产业集群效应,引导好骨干企业创新发展,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引领行业形成多元化、国际化的产业布局。要抓住“十四五”实现双碳战略的关键窗口期和重要机遇期,以本次会议搭建交流平台,助推企业完善设计-技术-制造-产品-服务的全产业链,加快中国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联盟,为全球企业的绿色减碳服务供给提供新动力。

李其林

中国欧盟商会碳市场工作组副主席林晓东表示,中国欧盟商会碳市场子工作组倡导为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建立有效的国内和国际框架,其成员涵盖了来自碳市场各个领域的70多家欧洲企业,工作组旨在推动碳市场实现真正且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同时平衡经济效率、环境完整性和社会公平。为实现宏伟的气候目标,中国和欧盟需要鼓励利益相关各方就最新脱碳政策和行动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对话,这将有助于实现政治互惠,促进中国与欧盟的商业合作和贸易互通。



▲林晓东

Thomas Triller提到有七十家德国企业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环博会,德国力争最晚于2045年实现碳中和。制定碳中和战略的全球竞赛业已开始,碳排放等全球性挑战只有各国通力合作才能遏制其影响。地区和行业的脱碳之路难度很大且代价高昂,但无法避免且不可逆转。德中两国已建立高层环境与气候对话,达成共同的宏伟目标,德国非常重视地方合作与交流,本次盛会即是其中一项重要活动。

▲Thomas Triller

主旨演讲环节由环境商会首席政策专家骆建华主持,多位专家从全新视角透析低碳相关行业未来发展动态。

骆建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志强先生,介绍了《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碳中和发展》的实践成果。他回顾了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的时间序列,详解城市碳商的“品”字形理论模型,展示了全球城市碳商(City Carbon Quotient,CITY CQ) 2022年度排行制定情况。搭建的研究系统能够跨越宏观、中观与微观尺度,跟踪展示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成果。

▲吴志强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以《把握双碳目标的正确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型》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研判。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治理的组成部分,碳中和的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发展转型,低排放发展正在改变世界,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须课。

李俊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安泰新能源电力和储能行业社群班责任教授尹海涛先生,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下能源转型和产业机遇》。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从化石能源过渡到新能源,储能的大发展成为必然,从集中式到分布式发电生产的过渡,面临着生产和需求的解耦。国家能源局引导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预示着智慧能源时代即将到来。

▲尹海涛

数字化绿色转型突出的标杆企业展示了领先的解决方案和相关低碳产品,分享企业的低碳设备产品研发和应用实例。

西门子艾闻达咨询副总裁、全球合伙人钟律围绕“与生态携手,数字孪生赋能企业低碳转型”的主题发言,分享了西门子公司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帮助企业搭建碳孪生,赋能企业全面、高效、精准去碳。

▲钟律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捷围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数字智能开启绿色工业革命”的主题发言,分享了远景2022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28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及实施路径,以及远景所践行的围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数字智能的全周期一站式、端到端的零碳解决方案。

▲孙捷

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能耗云技术总监袁灿以“数字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探索”为题发言,分享了阿里云的碳中和产品体系,包括面向政府的城市双碳操作系统—碳眼,面向企业节能减碳工具的“能耗宝”,以及还有面向社区的碳普惠平台,为政府、企业等客户提供一站式绿色智能化服务。

▲袁灿

高峰对话一由中欧碳中和创始人、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碳中和专委会委员刘国桢主持,德国莱茵TUV集团大中华区工业服务与信息安全事业群副总裁陈伟康、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人陈臻分别作了“机场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管理经验”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与中国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分享。

▲刘国桢

两位专家大咖从国际视角对碳排放核算管理的数字工具模型、国际案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背景和影响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和应对等多维度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陈伟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