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声熊
带你遇见那些能够改变你人生的好书。这些好书,值得熊爷做这样一个100%纯天然无添加的读书号。好吧,其实是50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华硕无畏 16 锐龙版 2025 ... ·  昨天  
壹心理  ·  令人心动的副业:什么副业才真的靠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谷声熊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谷声熊  · 公众号  ·  · 2018-05-08 22:30

正文

点击上方播放键收听

熊的借阅人生电台vol.059

本期特邀主播:艳坤


在别人的故事里,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听书中人的故事,历经千百种人生。欢迎来到“熊的借阅人生电台”。

今天熊爷帮大家借阅的,是当代著名作家:周国平的人生。

周国平的散文以哲思和文采著称,寓哲理于常情中,平易之中多见理趣,深受读者喜爱。

今天熊爷帮大家借阅的这篇“爱书家的乐趣”,便是周国平的经典散文集:《生命本就纯真》。



偶有小伙伴会向熊爷抱怨:读了那么多书,到底有什么用?

熊觉得,看了周国平的这篇文章,大家或许就能了解到:

其实读书,并不不是为了具体目标而读;


正如乔治·马丁所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在书中经历自己人生中所经历不到的事物,并在其中收获乐趣,那也就足够了!

文/

今日借阅人生的主角:周国平


爱书家的乐趣


上大学时,一位爱书的同学有一天突然对我说:"谁知道呢,也许我们一辈子别无成就,到头来只是染上了戒不掉的书癖。"

我从这自嘲中听出一种凄凉,不禁心中黯然。

诚然,天下之癖,无奇不有,嗜书不过是其中一癖罢了。



任何癖好,由旁人观来,都不免有几分可笑,几分可悲,书癖也不例外。

有一幅题为《书痴》的版画,画面是一间藏书室,四壁书架直达天花板。

一位白发老人站在高高梯凳顶上,胁下、两腿间都夹着书,左手持一本书在读,右手从架上又抽出一本。

天花板有天窗,一缕阳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和书上。

如果我看见这幅画,就会把它揣摩成一幅善意的讽刺画。偌大世界,终老书斋的生活毕竟狭窄得可怜。

然而,这只是局外人的眼光,身在其中者会有全然不同的感想。



叶灵凤先生年轻时见到这幅 画,立刻"深刻地迷恋着这张画面上所表现的一切",毫不踌躇地花费重金托人从辽远的纽约买来了一张原版。

读了叶先生的三集《读书随笔》,我能理解他何以如此喜欢这幅画。

叶先生自己就是一个" 书痴",或用他的话说,是一位"爱书家",购书、藏书、品书几乎成了他毕生的主要事业 。

他完完全全是此道中人,从不像我似的有时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书痴。

他津津乐道和书有关的一切,举凡版本印次,书中隽语,作家轶事,文坛掌故,他都用简洁的笔触娓娓道来, 如数家珍。



借他的书话,我仿佛不仅参观了他的藏书室,而且游览了他的既单纯又丰富的精神世界,领略了一位爱书家的生活乐趣。

于是我想,人生在世的方式有千百种而每个人只能选择一种,说到底谁的生活都是狭窄的。

一个人何必文垂千秋,才盖天下,但若能品千秋之 文,善解盖世之才,也就算不负此生了。

尤当嗜权嗜物恶癖风行于世,孰知嗜书不是一种洁癖,作爱书家不是淡泊中的一种执著,退避中的一种追求呢?


爱书家的读书,是一种超越了利害和技术的境界。就像和朋友促膝谈心,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



叶先生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

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是些最知己的 朋友,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不期而遇一位老友。

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


可见爱书家是那种把书和人生亲密无间地结合起来的人,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牵扯着他的情怀,陪伴着他的人生旅程。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然而,这种"心境澄澈的享受" 不易得。


对于因为工作关系每天离不开书的职业读书人来说,更是难乎其难。

就连叶先生这样的爱书家也觉得自己常常"并非在读书,而是在翻书、查书、用书",以致在某个新年给自己许下大愿:


"今年要少写多读。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应该多读多写。万万不能只写不 读。"



这是因为以读书为精神的安慰和享受,是需要一种寂寞的境遇的。

由于寂寞,现实中缺少或远离友人,所以把书当友人,从书中找安慰。

也由于寂寞,没有纷繁人事的搅扰,所以能沉醉在书中,获得澄明的享受。

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责任往往难于坚辞 ,而且是因为人性中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

试看那些叫苦不迭的忙人,一旦真的门庭冷落, 清闲下来,我担保十有八九会耐不住寂寞,缅怀起往日的热闹时光。

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

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

如此看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读书的。

叶先生说:" 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

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